1950年1月27日,清晨。

当上海的绝大多数百姓还在梦乡徜徉时,在福佑路的一栋小房子里,一个削瘦的男人,已经醒来了。

他蹑手蹑脚地爬上阁楼,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厚重的窗帘,才放心地拉亮了电灯。

随后,他打开箱子,从里面搬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方盒子,和一堆奇形怪状的零件。

男人熟练地将这些东西组装起来,没过一会儿,一个完整的美制电台就出现在了桌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制电台

男人小心翼翼地将天线从窗帘的缝隙中伸到窗外,戴上耳机,开始发报。

随着耳机中“滴滴答答”的声音响起,男人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数不清的金条和钞票,这让他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幻梦之中的时候,阁楼的木门却“嘭”地一声被踹开了。

男人惊愕地回头,几个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一个响亮的声音喊道:“罗炳乾!你被捕了!”

01 斩断看不见的“黑手”

自从1949年5月被任命为上海市长以来,陈毅元帅肩上的担子一直很重。

当时的上海,虽然顶着“远东金融中心”“全国经济中心”的名头,可实际上只剩了一个空架子——

根据史料记载,在解放之初,偌大的上海市,存粮只有4000万斤,存煤只有5000吨,只能维持半个月的供应。

粮食和煤炭尚且如此,像燃油、棉花、毛条、纸浆等工业原料更是少之又少。

由于原料短缺,上海12000余家工厂,只有30%还能勉强维持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失业,无数家庭面临衣食无着的窘困境地。

回忆起那段日子,陈毅元帅曾经感慨道:“(上海)要米没米、要煤没煤......下面还有不法投机商起哄捣乱,怎么不困难呢?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元帅

除了这些难题之外,更让陈毅元帅上火的,是国民党空军没完没了的袭扰。

自打从上海败退之后,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当即将上海列为了重点空袭目标——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49年6月到12月,国民党空军就对上海实施了大大小小的空袭53次,造成了1300余间房屋被毁、2100余名人员伤亡。

国民党的空袭来得如此频繁,若没有特务暗中配合,那才真是见了鬼。

因此,陈毅元帅向上海公安干警们下了死命令:务必将潜藏的特务抓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旧照

经过大范围的排查和追踪,公安干警们的确抓获了不少潜伏在上海市里的特务分子,然而,这些人要么是国民党在撤退前临时招募的地痞流氓,要么是执行暗杀、破坏任务的武装特务,像标定空袭位置这样的“精细活”,他们还真干不了。

国民党的空袭依旧猖獗,侦察工作又没有实质进展,在那段时间里,每一位上海公安干警的心里,仿佛压着一个秤砣,沉甸甸的。

直到1950年1月11日,在排查异常资金流向的过程中,公安干警终于发现了一个重大疑点——

1949年11月10日,有人给一位名叫“吴思源”的人汇来了775万人民币(旧币),这笔钱随即被一个名叫施家瑞的年轻人代领走了。

虽说是旧币,但在那个年代里,775万人民币也不是个小数。这么大的一笔钱,这个叫“吴思源”的人为什么不亲自去领取呢?

除非,他有不能出面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套人民币

想到这里,公安干警们立马来了精神,当即决定,对施家瑞和那个神秘的“吴思源”进行重点追查。

经过侦查,公安干警很快发现,这个施家瑞果然有些古怪——

拿到汇款之后,施家瑞并没有将钱交给任何人,反倒用这笔钱在光复路上租了一间门面房,和父亲施肖莲一起,开了一家名叫“振记瓷器店”的商铺。

更奇怪的是,这间店铺规模并不大,生意也比较冷清,但施家瑞父子居然雇佣了6个伙计。

如果单靠店铺的收入维持的话,施家父子恐怕早就破产了。

就在这时,追查“吴思源”的干警们也有了巨大收获——经查实,“吴思源”是保密局在上海安插的潜伏独立电台台长,主要任务就是向国民党传递轰炸目标的具体位置。

这一来,案情似乎就明朗了,有人甚至断言,这个施家瑞就是“吴思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抓获的潜伏特务

然而,经过明察暗访,干警们有些失望地发现,施家瑞父子的过往历史非常清楚,与保密局压根扯不上什么关系。

虽然施家瑞父子身上没什么破绽,但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公安干警们并没有垂头丧气,反而进一步扩大了侦查范围。

很快,他们就注意到了一个嫌疑人——施家瑞的妹夫,罗炳乾

这个罗炳乾名义上是“振记瓷器店”的员工,但这个人既不在店里坐班、也不出门推销,仿佛影子一般,从不出现。

通过侦查分析,上海公安很快查清了罗炳乾的真实身份——罗炳乾,湖南华容人,1938年毕业于军统电讯技术特训班,之后一直在军统内部从事电报收发、译电等工作。由于他从来没有出过外勤,所以并没有引起我方的注意。

上海解放之后,罗炳乾受保密局第四处委派,秘密潜入上海,担任了上海独立电台台长,在自己岳父与内兄的掩护下开展行动。“吴思源”这个名字,正是他在军统内部的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炳乾

目标已然锁定,剩下的就是抓捕了——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罗炳乾被捕后,公安干警从他的住处搜出了19份电文底稿和密码本。经过破译,这些电文所指出的,正是上海市内的重要工业目标和人口密集场所。

证据确凿,罗炳乾也无从抵赖,经过审判,罗炳乾被押赴刑场,等待他的,将是一颗代表正义的子弹。

02 毛主席送来了“锦囊妙计”

虽然罗炳乾落网了,但他传出的情报,仍然给上海市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一次出动17架飞机,分成4批,向上海杨树浦电厂、闸北水电公司、华商电气公司等发电工厂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轰炸。

在这场大轰炸中,杨树浦电厂变为一片废墟、闸北电厂两台主要锅炉被炸毁、华商电气公司的输电开关间变成了一片白地、伤亡人数达到了1352人......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二.六大轰炸”。

经过这场轰炸,上海发电能力损失了80%,发电量从平时的156000千瓦骤减至20000千瓦,昔日灯火辉煌的十里洋场,一时间变得漆黑一片,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炸过后的杨树浦电厂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知道特务已经传出了情报,那为何没有对这些重点区域加强防卫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不防,而是压根防不住。

当时负责上海市警备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33军虽然有2万多人,但整个上海的重点防卫目标多达500余个,即便将全部人手都派到一线去,也如同泥牛入海,激不起什么水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3军军长张克侠将军

防御兵力不足还只是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当时解放军的防空能力,近乎为零。

在上海解放之初,陈毅元帅就非常重视防空问题,但由于装备紧缺,东拼西凑之下,也只凑出了3个高射机枪连。

这些高射机枪,对付俯冲扫射的敌机还能派上一些用场,但对于飘在高空上的轰炸机来说,高射机枪基本上就是摆设。

要对付这些到处“下蛋”的大家伙,最好的手段自然是飞机。然而,当时初建的人民空军,全部家当只有159架飞机,能够正常起飞执行任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制B-25轰炸机

正因如此,国民党在明知自己的情报来源已经被我党破获的情况下,依然敢于明目张胆地前来空袭——说白了,就是欺负我们没有防空能力。

空军尚未形成战斗力,又没有有效的地面对空火力,在许多人看来,要想真正保卫上海的天空,简直是强人所难。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既然暂时没有有效的防控手段,不如将重要的工厂和设施暂时迁出上海——打不过就走嘛,不丢人。

然而,当陈毅元帅听到这个建议时,却生气地拍了桌子:“美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几架飞机,吓不破我们的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元帅指挥救援和防空工作

陈毅元帅会这样说,自然不是逞血气之勇——国民党重点轰炸的目标,都是上海民生和经济建设的关键,将这些目标迁出上海,虽然表面上减少了损失,可上海520余万市民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又该怎么办?

何况,一旦上海稳不住,这股恐慌的情绪很快就会蔓延到全国,届时会出现什么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陈毅元帅,已经有了保卫上海的底气——

在“二.六”大轰炸发生后,陈毅元帅除了第一时间投入指挥抢修和救援工作之外,还紧急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进行了汇报,并再次重申,务必全面加强上海的防空力量,保证经济恢复与市民的正常生活。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非常清楚——陈毅都开口要援兵了,上海的局势一定已经十万火急!

于是,在10天之后,中央军委便将原本配属于首都卫戍部队的2个高射炮团送到了上海,与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主席送来的“锦囊妙计”:“保卫上海,已筹有妥善可靠办法,不日即可实施......务须保持秘密,以期一举歼敌。”

毛主席所说的“妥善可靠办法”,是来自于苏联的一整支防空混合集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空军

当毛主席在莫斯科接到上海接连遭到轰炸的消息时,他马上派人与苏联高层进行了接洽,商定了由苏军协助我方,在上海实施空中防御的计划。

这支来自苏联的援军,由航空兵、探照灯兵、雷达兵等多个兵种组成,全部出自苏联最精锐的莫斯科防空部队,配备了115架各型战机,其中还包含了40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格15

当陈毅元帅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紧锁了多日的眉头终于打开了:国民党空军耀武扬威的日子就要到头了!

03 天空再无阴霾

1950年2月下旬,苏联防空集团军在莫斯科防空部队参谋长巴基斯基中将的带领下,开始陆续向上海进发。

与此同时,陈毅元帅下令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由淞沪警备司令员郭化若兼任司令、政委,紧急动员了22万余名战士和民工,开始整修机场、修建油库,为苏联防空部队的到来做好万全准备。

上海军民突然开始整修机场,这让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国民党空军嗅到了一丝危险的苗头。他们除了派出轰炸机群对机场工地进行轰炸之外,还派出了多架战斗机,在东部沿海一带进行反复侦察。

3月12日,一架国民党P-51野马战斗机在飞抵徐州一带侦察时,无意中在机场发现了一排排闪着银光的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马战斗机

这一发现,让国民党飞行员大喜过望,他判断,这些飞机肯定是共军刚刚购买来的,如今让我撞见,岂不是大功一件?

于是,这名飞行员开始调整方向,准备来上一轮扫射,然后再飞回去请功。

然而,就在他盘旋着开始压低机头时,一个恐怖的场景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停在跑道上的两架飞机开始滑跑,瞬间便呼啸着向他扑来。

到了这个时候,再想跑就来不及了——迎面而来的两架飞机吐出了火舌,将这架野马战斗机打得黑烟滚滚,一头栽了下去。

原来,对于这次跨国长途调运,苏联指挥官巴基斯基中将已经做足了功课——他命令,所有飞机在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临战状态,确保随时能够起飞迎敌,这名倒霉国民党飞行员就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一架飞机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没了,国民党空军成了丈二和尚,怎么也摸不着头脑。

为了摸清情况,3月13号,国民党又派出了一架B-25轰炸机飞往徐州侦察——结果自然是相同的,这架飞机又被苏联空军击落,所有机组人员除一名当场死亡外,其他人都成了我军的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打成碎片的国民党飞机

这两场小规模空战,对于经历过二战洗礼的苏军防空部队来说,只不过是小试牛刀——自从1950年3月20日,苏军航空兵陆续抵达上海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总共出击4次,击落国民党飞机6架,重挫了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

从横行无忌到接连吃瘪,如此巨大的转变,让国民党将领们百思不得其解,国民党舟山守备司令石觉干脆掀了桌子:“我就不信,共军一夜之间就能建成空军!”

说归说,查还是要查的,1950年5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P-38F4照相侦察机,在厚厚的云层掩护下,偷偷地飞到上海江湾机场上空拍摄照片,又悄悄地飞走了。

当照片冲洗出来后,石觉惊呆了——在机场简陋的停机坪上,停满了米格-15、拉-11、图-2、伊尔-10等各型战机,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碾压他手中的空军。

看着这些照片,石觉绝望地意识到,舟山群岛守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湾机场旧照

1950年5月13日,国民党做出了收缩防御的决定,困守舟山群岛的12万国民党军开始撤退。

随即,第三野战军3个军的兵力开始渡海登岛,追歼残敌,仅用了3天时间,就彻底解放了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的解放,使得国民党失去了长江口的桥头堡,同时也意味着上海的安全终于有了保障。

上海的天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

在这场上海防空战中,陈毅元帅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向中央提出,利用苏军协防上海的时机,培养我们自己的空军队伍——毕竟,我们自己的领空,不能总指望别人来保护。

陈毅元帅的建议,与党中央的想法不谋而合。1950年7月,中苏两国达成协议:中国购买苏军防空集团军在上海的全部装备,而苏军则负责培训我方飞行员,协助我军尽快掌握米格15等新型战机的操作。

随后,空军第4混成旅第10、11团进驻上海,在苏军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掌握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技术。

在这两个团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王海林虎张积慧刘玉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海将军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虎将军

与此同时,陈毅元帅下令,从华东军政大学等处抽调1100多名学员和干部,赴上海组建我军第一支探照灯部队,向苏军学习探照灯防空技术。

此后,第4混成旅和探照灯部队的许多骨干们都奔赴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正是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之下,才有了后来鼎鼎大名的“米格走廊”。

无可否认,在这些赫赫战功背后,有着陈毅元帅的一份功劳。

谨以此文,向陈毅元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