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地方

没去过的人

心里总是惦记

去过的人

心心念念还想再去

对于无数热爱旅游的人来说
它是心中的白月光
是人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是唯一汇流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
四大古老文明的宝地

其文化之绚烂无以复加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在此熠熠生辉
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
浓缩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人们说它
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
是“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

它,就是不可思议的敦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如果写敦煌,就不能只写敦煌

01

你要写丝路古郡
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要写雄风猎猎的阳关、玉门关
要写沙场征战

策马奔腾,流沙坠简

汉武帝秣马厉兵

卫青、霍去病势如破竹

两关如楔子般生长在大地上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并击退匈奴

在河西走廊陆续设置了“河西四郡”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打通了丝绸之路

“敦煌”一词

东汉学者应邵将其字面之意解释为

“敦,大也;煌,盛也。”
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

处于中西交通“咽喉锁钥”的地位

汉朝时设敦煌郡

及玉门关、阳关

扼守西域通往河西走廊和中原的大门

这片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土地

在历史的星空中

绽放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遗址。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商贾使者“相望与道”

各国使臣、僧侣往来不绝

人们摩肩接踵

相会于敦煌

用千年时光书写了“丝路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沿“丝绸之路”经敦煌而西传

大葱、大蒜、芝麻

核桃、葡萄、黄瓜

不计其数的异域物产

经由敦煌

走入寻常百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霓裳羽衣曲》、胡旋舞

各种宗教、音乐、舞蹈

在这里交融汇聚

绽放出绚丽的丝路艺术之花

天文、数学、医学

各种科学技术

在这里相遇碰撞

闪耀着灿烂的丝路文明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莫高窟壁画九色鹿(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02

你要写震撼心灵的文化艺术圣殿
雄伟神秘,璀璨耀眼

要写莫高窟的热烈盛大
佛像拈花含笑,千年不朽
要写无名工匠们倾尽一生
将热爱与信念付诸笔尖
这是历史与普通人的一场相逢

在美丽的敦煌
有一个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
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
它也被称为“大漠里的美术馆”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1600年的北凉
自那之后,历代匠人接力千余年
在这里开凿洞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斌银 摄影)

莫高窟保存了735个洞窟
4.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
2000余尊泥质彩塑
规模最大的洞窟占地268平方米
规模最小的高度还不足一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拍深秋季节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王斌银 摄

这里

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的“飞天”

也有家喻户晓的“九色鹿”

有“千手观音”的精美绘画

也有“反弹琵琶”的经典舞姿

有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

也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彩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色鹿本生(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弹琵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督夫人礼佛图(临摹品局部)

1000多年来

各个时代人类的

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

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

音乐、舞蹈、杂技

帝王出行、农耕渔猎

冶铁酿酒、婚丧嫁娶

林林总总、世间万象

尽在莫高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母摩耶夫人服饰,莫高窟第280窟。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也正在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
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渲染合成的数字藏经洞,登录小程序“云游敦煌”即可体验。

去敦煌
在莫高窟尽情体悟古人的艺术人生
感受“梦回千年”的绝妙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天擎箜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西魏)(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03

你要写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

接力坚守,薪火相传

要写一代代“莫高窟人”勇担重任
守护千年瑰宝
让沉积千年的莫高窟盛世重光
让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
和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得以彰显

有人来到敦煌,有人离开敦煌

来来去去的人在这里
留下了自己的悲欣与苦乐
不过也有一些人
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将自己一生的命运
与这个地方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书鸿临摹第369窟壁画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
写着这样的话

“历史是脆弱的
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
历史又是坚强的
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
希望她永不磨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

一生致力于
敦煌壁画临摹研究和弘扬的段文杰

为敦煌投入一生心血的樊锦诗
……

一代代“敦煌守护者”

怀抱热忱扎根荒野
用满头华发换来敦煌莫高窟“青春永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文杰先生在莫高窟285窟临摹壁画(1952年)。

如今,在敦煌研究院

千百位敦煌守护人继承发扬着

前辈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

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为敦煌文化的永久保存
和永续利用不懈努力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锦诗

04

你要写奇观异景和历史遗迹

风光无限,极致浪漫

要写千年奇迹月牙泉
古道驼铃、沙漠绿洲
要写鸣沙山上的星空演唱会
这是咱大西北独有的浪漫
要写“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古代快递站”悬泉置遗址

……

自汉唐以来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就是“旅游胜地”
其中,鸣沙山错落有致,山脊挺阔
其底部为砾石结构
砾石之上由红、黄、绿、黑、白
五色细沙堆积而成
交融而绚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神奇的是,这里的沙子“会唱歌”
据推测
沙山之所以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可能是沙粒中含有云母所致
也可能是存在凹坑的沙粒摩擦共振造成的
这也成为鸣沙山名字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

它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因酷似新月而得名

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网发 王生元 摄

在茫茫的沙丘衬托下

月牙泉的恬静一览无余

正所谓“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深得天地之韵律,令人神醉情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着阵阵驼铃声
走一遍丝绸古道
满眼是壮美风景
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
鸣沙山因“万人星空演唱会”而火出圈

这个将大西北的浪漫
与音乐的完美碰撞的演唱会
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夜幕降临,演唱会启幕
游客聚集在沙坡上跟随音乐尽情歌唱

同时打开手机闪光灯

与月牙泉夜景交相辉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是回望历史的时空隧道

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遗址

带你回望古今千年的朝朝暮暮

悬泉置遗址带你走进2000年前的汉代驿站

汉长城及烽燧、积薪堆遗址边

似乎看到了狼烟四起、听见了战马嘶鸣

玉门关阳关遗址下

似乎看到了过往通关的商队

雅丹世界地质公园

妙造天成的自然奇观
宛如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杜雨林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牛群在大方盘城附近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大方盘城。大方盘城临疏勒河而建,故称河仓城,用于存储粮草。(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阳关博物馆。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

05

你要写翩翩起舞的飞天

穿越千年,一眼惊艳

要写敦煌壁画里的绝美飞天
要写无与伦比、美轮美奂的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它“复活”了千年敦煌
要写《又见敦煌》
《乐动敦煌》的沉浸
让人零距离感受
敦煌艺术诗、舞
音、画的璀璨繁盛

敦煌飞天
是敦煌壁画中最经典的艺术形象
寄托着古人
“挟飞仙以遨游”的美好愿望
是丝绸之路上
古老民族艺术的璀璨瑰宝
是中西方文明交汇相融的硕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美的敦煌之舞
舞于画壁之间1600余年
如今却复活于众人眼前
灵动的舞姿,绝美的飞天
艺术被注入鲜活的生命
凝固的壁画化为舞台上令人沉迷的舞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敦煌舞蹈的开山之作
《丝路花雨》巧妙地将敦煌壁画
化为灵动的舞姿
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
重回丝绸之路
亲眼见证中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
民心相通的动人故事
既充分展现了
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也深刻彰显了
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见敦煌》《敦煌盛典》

《乐动敦煌》《千手千眼》

舞不尽敦煌的繁华和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你要写舌尖上的美味

独具匠心,风味独特

要写裹满酱汁儿的驴肉黄面
清爽解腻的浆水面
要写香味独特的胡杨焖饼
家喻户晓的敦煌烤全羊
要写酥脆可口的泡儿油糕
……
还要写沙洲夜市的喧闹
游人在傍晚的余晖中
吃着滋滋作响的羊肉串

爆发的肉香和食客的笑容相得益彰
这份热闹
正是羊肉串串起来的人间烟火

从敦煌壁画到
藏经洞出土的各种文书中
关于敦煌饮食的画面记载
灿烂又丰富
如果你来敦煌
一定要一饱口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驴肉黄面在敦煌美食界享有盛

是到敦煌必吃的美食

黄面在敦煌,可谓源远流长

据说,莫高窟第156窟的壁画上
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泡儿油糕

因其色泽黄亮

表面膨松如轻纱

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融合了古时西域饮食习惯的
胡杨焖饼也不能错过
摊开的面皮盖在煮好的羊排上
筋道面饼饱吸肉香
令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烤全羊是当地的招牌菜

烤好的羊,外皮滋滋冒油

酥脆焦香,里面的羊肉鲜美细嫩

吃的时候可以一片一片吃,美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浆水面也是敦煌的一大特色
面条煮熟后

加入发酵过的浆水

吃起来清酸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敦煌美食的聚集地

那一定少不了夜市

沙葱牛肉饼、杏皮水、红柳烤肉
……

千年不散的宴席
满足天南海北的味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葱牛肉饼。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敦煌一定别忘了去吃各种水果

葡萄、李广杏、甜瓜、黄河蜜

敦煌葡萄主产红地球和无核白

汁多肉脆,爽口清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市莫高镇农民在葡萄园采摘葡萄。张晓亮 摄

还有大名鼎鼎的李广杏

晒干的杏干制成的杏皮水

是敦煌人饭桌上常见的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地方特色饮品杏皮水酸甜可口,深受游客青睐。张婧 摄

07

你要写丰富的风力资源

追风逐日,风光无限

要写敦煌是全国太阳辐射量
最高的区域之一
发展光电产业潜力巨大
要写敦煌正在积极打造
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
“电力丝绸之路”正在敦煌重燃辉煌

瀚海风光无限好

追风逐日在敦煌

干旱少雨的敦煌素有“中国旱极”之称

是光热发电的理想区域

它先后被确定为
国家首个百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
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
国家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产业从单一技术到集群并进

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是敦煌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8

你要写历久弥新的敦煌文化

开放包容,守正创新

要写数字科技
让敦煌文化永续延存
要写文博盛会
让古老丝路重焕荣光
要写文化研学
让越来越多的人
了解敦煌、爱上敦煌

上世纪80年代末
为了让敦煌莫高窟能够永久保存下去
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
提出“数字敦煌”构想
用数字科技手段
将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化复原生成的线上洞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杜雨林 摄

2016年5月
“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
面向全球共享30个洞窟
高清壁画图像和文字解说
目前访问用户遍布全球近80个国家
访问量超过220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藏经洞”。

这些年
敦煌研究院利用多年积累海量数字资源
让洞窟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来
在“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展厅
佩戴上VR设备
游客便能身临其境“走进”洞窟
通过敦煌研究院官方小程序
“云游敦煌”进入“数字藏经洞”
千百年前的敦煌莫高窟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
进入“数字敦煌”资源库
可以对30个洞窟展开720度全景漫游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

如今
“数字敦煌”已成为面向全球
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
保存在石窟内的珍贵文物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插上了数字化翅膀“活了起来”
未来,敦煌研究院将为莫高窟
所有洞窟、壁画、彩塑建立数字档案
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灿烂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
敦煌市依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大力发展文化研学
建成了莫高学堂、莫高里工匠村
鸣沙书院等16个研学基地
推出了壁画临摹等30余套
独具敦煌特色的研学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壁画临摹、敦煌彩塑

敦煌石粉彩绘、敦煌木版雕刻画

让全世界游客把敦煌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敦煌夜市选购泥板画。张晓亮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敦煌夜市选购敦煌木雕画。张晓亮 摄

丝路流韵袅千年

如今

每年一届的

丝绸之路(敦煌) 国际文化博览会

在敦煌举办

这里已经成为多元文化交流

多样文明互鉴的国家平台

传承丝路精神

融通丝路文化

促进丝路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
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将在敦煌举办
世界将再次进入敦煌时间
再来看看“敦煌模样”
再次听听“敦煌声音”
我们将不见不散

你如果写敦煌,就不能只写敦煌

要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要写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要写精美绝伦的壁画

要写栩栩如生的雕塑

要写磐鼓云板的天籁

要写翩跹起舞的飞天
要写绵延千年的敦煌文化

敦煌是一眼千年的美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如此敦煌
于丝路繁盛处走来

也将于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的文明之路上
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甘肃发布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