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一掷乾坤破,孤枪九连国境绝。”

回首历史过往,多少英雄武将脱颖于乱世纷争,封侯拜将,功成名就;他们不仅武艺高超身手不凡,还有趁手的兵器相助,十八般武器各显非凡。

枪者,乃是百兵之王,是古代将领最为热衷的冷兵器之一。

说起“枪者”,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蜀国五虎上将中的赵子龙。一身银盔甲,一杆亮银枪,单骑七进七出救少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忠义名将岳飞,“血染征袍透甲红”,手持长枪,在乱世之时走出自己的道路。

当然持“抢”的将领还有众多,如今销烟尽散,当年的武将早已枉自沉睡,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长枪已如当时的主人般留名青史。

而“枪”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最令人好奇的是,古时候的“枪”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百兵之王-抢

枪,顾名思义,是由枪杆和利刃的枪头相配组合而成,古代行军打仗用到最多的兵器之一。

既然是行军打仗,战场上使用,那必须要有足够的杀伤力和韧性才能发挥出枪最大的威力。

“长枪”的制作,可以追溯至隋末唐初时期,既然要有足够的威慑力和韧性,那枪头自然要选用坚硬锋利的材质才可以。所以,钢材是最好的选择,大部分的枪头都是由钢炼制而成。而韧性则是在枪杆上体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枪头

古代的打铁匠很有智慧,他们在制作枪头的时候,并不会单一的将枪头打造成如匕首般模样,而是在打炼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形状、结构等打造不同的样式,有些枪头中还可以暗装暗器、机关等装置。

如此一来,枪的杀伤力便大大的提升。

西楚霸王项羽,手持霸王枪,枪头锋锐,是由精钢和黄金混合铸造而成,枪头金光闪闪,霸气十足。

五虎上将马超,手握虎头湛金枪,枪头为白金铸成的镏金虎头形,也是这杆枪名字的由来。

枪杆

那么枪杆又是如何选择呢?

上述提到,枪头一般都是由钢、铁、金、银等锤炼而成,自然是会重些。那枪杆的选用定要能支撑枪头的重量,而且还得坚固韧性和灵活性。

其实,最初的枪杆材料首选是木材,因为木材相比其他的材质较轻。看过古代战争影视的都知道,古代行军打仗,基本都是长途跋涉,这时候重量轻的木材枪杆便会发挥优势。

当然,既然作为武器,是关乎生死和打仗胜败的命运,肯定不会随意选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明末清初的吴殳(shu)在《长臂录》一书中记载,有一种叫“牛津木”的木材,最为适合做枪杆。

牛津木,意如其名;古代工匠在加工处理的时候发现,这种木材韧性极佳且不易被折断。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种木材稀缺,物以稀为贵,牛津木的价格非常昂贵,可见一般的士兵是用不起的,也就是骁勇善战的将领才配的上使用。

不过,当时还有一种叫白腊木的平替品,这种材质柔韧性和稳定性也足以承受一般枪头的重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肯定会有人疑问,一些古代影视剧将领的长枪看起来为什么是闪亮亮的金属材质呢,难道影视剧中大多数都是虚构的?

其实不然,既然是木材作为枪杆,时间久了肯定是会变形的,当时就有工匠在研究长枪的耐久性;当时他们发现在木质枪杆的外围用竹子包裹起来,然后外围在涂上一层金属,不仅外观看来起“高大上”些,而且防腐、防水、防火,比单是木材材质的寿命更长久些。

既然有不纯是金属打造的枪杆,那也会有纯金属制成的,不过纯金属的长枪使用者都非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霸王枪,枪杆钢和金混合铸成,长一丈三尺七寸,重八十一斤;虎头湛金枪,枪杆由钢和铁混合铸成,长一丈一尺三,近40斤重,还有杨六郎的芦叶枪,全身由镔铁铸就,长一丈三,重60斤。

百兵之贼-“枪”

长枪之物,在后来的车战时代,最为致命。一般长枪的高度大约是人体双臂展开的长度,当然,也会根据使用者的年龄、体型、性别不同而有差异。

长枪可不只是被称为“百兵之王”,它以收放自如,防不胜防的突袭反击又被称为“百兵之贼”。

为何会有这样的矛盾说法,“冷枪”一词可以完美的诠释,其实这一次准确的说是源于枪的前身-“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在原始社会,古人将木杆或竹子的一端削成锐尖作为捕捉动物的利器,多以扎、拦为主要进攻之术,短、平、快直中动物要害。

这也慢慢演变为如今的枪法动作,轻灵、稳健且迅速,看似相互矛盾,实际处处皆为威力。

如果真的要去追本溯源的话,还得从“矛”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始石器时代就曾出现矛,而到了商超,青铜器的出现,铜矛的出现还是作为战场上的武器。当时的铜矛的矛头很小,尖利锋锐。

东汉末期,“矛”逐渐衍变为“槊”,也就是当时骑兵使用“矛”的另一种称呼。南北朝时期,重装骑兵的威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北史·高敖曹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可见,“槊”对于骑兵的作用是有多大,也被称为“马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槊”的影响一直到唐朝都还在延续,当时的步兵手持的“矛”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步槊”。

宋朝以后,“枪”的出现,“矛”和“槊”逐渐被替换。宋代《武经总要》一书中层记载了十八种长枪,还有许多枪法要诀。

如抗金忠义大将岳飞,善于舞枪,而岳家枪法也一直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明朝,长枪的使用者达到了鼎盛时期,各家的枪术百花齐放;当时有一杆可以喷火的梨花枪,据说这杆枪发射的火药有数丈远,因此被作为新式火器之前的新利器。

现如今,再次提起长枪,很多人或许会想到“红缨枪”,而“红缨枪”上红缨可不是单单是为了长枪好看才加上去的,而是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是红缨穗可以阻挡枪头上留下的血迹,言简意赅就是抹布的意思;二是选用红色可以在战场上给敌人造成一种视觉差,从而提升士兵的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就是长枪的一种精神体现,而长枪的发展史,处处饱含着古人的智慧。

写到最后

在冷兵器时代,长枪是最冷的枪,但它保卫着一方水土的安宁;而如今的热武器时代,它依然是最冷的枪,但是它见证了历史变迁的过程,它越过时空的界限,让古人的智慧与艺术传承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历史网:《中国古代史上常见的冷兵器》
中国历史网:《中国古代十八般摒弃排行榜:枪》
冉宏伟:《枪与枪文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