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欧洲思想大碰撞
历史学家对十八世纪欧洲思想有不同看法:有人称它为理性时代,有人叫怀疑时代,还有人说是世俗化时代。尽管科学思想兴起,但基督教信仰依然稳固。这些观点虽不同,却都符合历史真相。十八世纪欧洲社会,基督教信仰虽普遍,但也受到新思想的挑战。
启蒙运动研究者多强调思想创新,尤其是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从社会史角度看,传统价值仍主导欧洲。苏格兰启蒙运动尤其特别,重要人物多有宗教背景,如哈奇森、罗伯森等,但他们批判性地面对传统与宗教。
休谟是重要怀疑论者,他质疑宗教奇迹和神迹,认为这些违反自然法则,难以用经验验证。他强调信仰是情感而非理性,宗教不应干涉法律和道德。休谟希望从神学中解放人类自我理解,建立“人的科学”。
亚当·斯密继承并发展了休谟的观点,他提出“公正的旁观者”理论,认为道德判断应基于情境和同感。斯密也反对宗教过多干涉社会,但承认宗教对个人的精神安慰作用。他认为,宗教在社会判断不完美时提供个人信念与慰藉。
苏格兰启蒙思想虽批判宗教,但并非反传统。休谟和斯密通过怀疑主义,试图重新理解世界秩序。他们的工作展示了如何在怀疑中重建对世界的认知,强调道德自律和个人良知的重要性。
总之,十八世纪欧洲思想界在理性与信仰、传统与创新间激烈碰撞,休谟和斯密的怀疑主义为此提供了深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