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其中有175位将军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有一位特别的将军,他用的名字竟然是1939年陈毅元帅给他取的名字,他就是新中国中将——陶勇。

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1913年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后来当了几年窑工。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接触革命,那年他14岁。1932年入党,当过班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直至最后成为了新中国的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勇将军

1939年11月,新四军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面对国内的恶劣形势,陈毅找来了当时四团团长张道庸,二营营长朱传宣以及二营政委姜茂生,并交给他们一项紧急任务。

自1939年1月,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之后,蒋介石就将军队的重心由对外抗日转向了对内防共,一边消极抵抗,一边搞恶意摩擦,企图制造事端,寻找借口,趁机消灭我军。当时可以说我军是以一军之力抵抗着日军,伪军,国军的三方势力,情况非常危急。

陈毅将当前形势分析给三人听了之后,张道庸等人合计之后提出:“部队向东,向北发展,冲破蒋介石的限制。”这个方案竟与当时党中央下达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不谋而合。经指挥部研究决定,派一支部队,插入敌后,迷惑敌人,并顺利地开辟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四军战士

可有一个问题摆在陈毅面前,派谁去执行这项任务呢?开辟新的根据地没有能力,没有威望显然不行?所以才找来张道庸等人商议。

张道庸,朱传宣,姜茂生异口同声表示愿意前往,陈毅笑着道:“嗬,这么快就沉不住气啦,既然把你们找来,自然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显然陈毅早已经有了安排,他笑着道:“指挥部决定,将你们二营改为苏皖支队,由张道庸同志领导,前往敌后开辟新的根据地。”

指挥部要求张道庸必须把部队开到仪征,六合,天长一带,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力量,壮大革命队伍,建立一个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争取尽快与西南的五支队,东南的挺进纵队联接起来,此举关系到能否打开江北的抗日局面以及为日后大部队渡江北进做好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四军开辟根据地

张道庸等人领命之后,陈毅又提了一个要求:“张道庸,你得改个名字。”张道庸不解:“为啥改名?”

陈毅语重心长道:“为了革命需要,目前,国民党天天找我们的事情,说我们破坏统一战线,企图消灭我们的部队,我们不能让他找到借口。你张道庸的大名可是在国军挂了号的,改个名字,国民党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杀出的部队了。”

张道庸接受了陈毅的建议,可取什么名字又让他发愁了,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

陈毅笑着道:“我已经给你想好了,直接去掉张字。”旁边的姜茂生抢着说:“道庸呀!”

不不,我起的名字是和道庸音韵相近的两个字——陶勇。姓陶,名勇,你们看怎么样?”由于陈毅元帅口音很重,道庸直接变成了陶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元帅(中)

张道庸觉得名字很好,朱传宣,姜茂生更是赞不绝口,就此张道庸就正式改名为——陶勇,也就是后来开国中将中的陶勇将军。

陶勇将军到了敌后,开始了新的战斗,在他的带领下,根据地发展得如火如荼,开辟了扬州以东到安徽天长地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0年,国民党不顾大局,单方面破坏统一战线,悍然发动了黄桥事件,又称黄桥战役。此役国军投入了30000兵力,而我新四军仅为7000余人,其中还包括文职人员,医护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实际可参战人员仅为5000余人,双方兵力悬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战士

当时的陶勇在陈毅和粟裕将军的安排下驻守黄桥,指挥部设在黄桥东面一个油坊里,而粟裕的指挥部就设在黄桥镇北,两者相距不远,面对国军的大部队,陶勇的压力非常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粟裕陷入危险境地。

9月30日,国军朝黄桥方向发动了进攻,粟裕将军非常担心陶勇防守的黄桥出现闪失,特地打了电话询问:“我最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守住黄桥,在这次与韩德勤的决战中,你们三纵压力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中的粟裕将军和陶勇将军

陶勇当时就立下了军令状:“请司令员放心,有我陶勇在,黄桥就在!”结果也正如陶勇立下的军令状一样,黄桥完好无损。期间,在国军的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黄桥周边的小焦庄,大焦庄,以及东门榨油厂相继失守,这把陶勇气的,险些将驻守这几个阵地的指挥员枪毙了。为了不影响士气,又让这些战士知道丢了针对的严重性,陶勇把自己的配枪扔在桌上对所有人说:“我已经立了军令状,打了败仗,我第一个掉脑袋,你们是选择脑袋被刀砍还是被枪毙,自己看着办!”。

经过几轮的较量,陶勇率领的部队夺回了阵地,可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部队伤亡很大,眼看就要扛不住下一轮的防守,在这紧要关头,陶勇竟和参谋长张震东脱了上衣冲了出去,带着所有司令部的人员加入了战斗,硬是将韩德勤的部队赶出了东门。之后,陶勇组织人员迅速地架设了防御阵地,牢牢地守住了黄桥。正因为陶勇打仗不要命,被人称之为“拼命三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战士

黄桥战役新四军打得非常艰苦,但在所有指战员的同心协力,英勇奋战下,国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此役共消灭国民党部队一万一千余人,俘虏3800余人,可以说,韩德勤的部队被打的险些全军覆没。

黄桥战役胜利之后,陈毅心情爽朗,难得地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国民党后来打探谁驻守黄桥,得知陶勇名字竟无一人认识,就连很多友军都不知道陶勇为何方神圣。所以到了后来,大家说起陶勇,知道的不在少数,可要说起张道庸,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殊不知陶勇就是张道庸,张道庸就是陶勇。

后来,陶勇又率部参加了车桥、天目山等战役。 抗战胜利之后,陶勇先后出任了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最后当了第三野战军第23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陶勇打了几场非常漂亮的战役,其中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堪称中国解放史上关键性战役,除此之外,陶勇还带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役。陶勇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往往是英勇顽强,身先士卒,所向无敌,以至于他带出来的兵都跟他一样,个个不要命,就跟他的外号“拼命三郎”一样。

1949年4月20日,伟大的渡江战役就要开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我军的警告,一意孤行,不仅冲进我渡江大军水域,还朝陶勇所部的第二十三军六十八师,六十九师开炮,造成二零二团团长以及200余名战士伤亡。当时的陶勇怒气上涌,下令立即予以还击,参谋部的人怕陶勇惹上国际纠纷,出言提醒他道:“用不用请示上级?”陶勇当时大手一挥,不容旁人置疑道:“英军这是侵略,必须坚决还击,出了问题,由我陶勇个人承担。”就这样,士兵们将炮口对准了英舰“紫石英”号,一番炮轰之下,“紫石英”号被击伤,被迫停在镇江江面。第二日,英军又派三艘军舰前来,同样被陶勇下令击退,最终败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炮轰英军舰船的炮兵团

这一幕在讲述主席的人物历史剧中有出现过,当看到大喊开炮的时候,我的热血都快要沸腾了,这一炮彻底打醒了国人,也打醒了帝国主义,昭示着新中国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谁要是对我们动武,我们必定会给予他沉重打击。

1950年11月,陶勇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率部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并且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2年,抗美援朝结束后,陶勇回国担任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为我国的海军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到1967年1月21日,陶勇将军受反动集团迫害,最终在上海去世,享年54岁。

粟裕遇害至今是个谜案,这也是他的老首长粟裕将军一生的遗憾,直到粟裕将军闭眼也没弄清楚陶勇的死因。而我们这些后人更是不从查询当年在陶勇将军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位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将军值得我们所有人永远铭记!请记住,他的名字叫陶勇,也叫张道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