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行走在位于滁州市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蜿蜒曲折的彩虹道连起青山绿水、古朴村落、露营基地、生态农庄,犹如置身于多彩的山水画卷之中。

近年来,滁州市以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积极推动交通线向风景线拓展,让“通上车”向“富一方”升级,通过“公路+”串起“诗和远方”。

“公路+文旅”

分水岭上有风景

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冈逶迤,绵延数百公里的江淮分水岭,状如“脊背”。

如何将深山秘境变成可看风景,带动地方发展?

2018年,滁州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立足江淮分水岭地域特点,以琅琊山为核心,以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为基础,重新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打造皖东“千里画廊”和全域旅游“1号工程”,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

“风景道主廊道建设6年来,总长达430公里,跨联全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金同碧介绍。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和专业打造,整体建设为“一核(琅琊山)、一廊(主廊道)、六口(高速主入口)、七段(7个特色区段)、十五支(15条支线)、多驿点(多个驿站节点)”的风景带。

在琅琊山、来安感受蔚然深秀、曲径通幽;到定远、凤阳领略丹霞赤壁、大明文化;去明光观赏湖光山色、无际草原;来天长、全椒乐享田园风光、静谧时光……金同碧告诉记者,风景道主廊道80%以上穿越江淮分水岭岭脊区域,有力推动了沿途农林水商教体康“+旅游”融合发展。

2021年,酷爱机车运动的全椒姑娘臧雪拿出全部积蓄,在当年开通的风景道椒岭风景线上,创建一个“骑士驿站”,将其打造成为机车爱好者共同的家园。“这条风景道,就是我们的生命线。”臧雪感慨。如今,“跑山”的车友越来越多,她计划着将驿站升级为开放式的机车小镇。

截至目前,风景道沿途已培育多样化景区景点100多个、特色旅游镇村21个,农家乐、民宿、营地等近100个,建设红色、非遗、艺术等文旅融合基地20多处,开发乡村文创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100多种。2022年10月风景道成功获评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

“公路+产业”

畅通乡村致富路

眼下,天长市近10万亩芡实正陆续进入采摘期。

“龙岗镇种植芡实已有上百年历史,但由于地理位置及交通原因,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芡实只能自产自销。”天长市龙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天长市对龙岗古镇的龙小路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龙小路蜿蜒盘踞在美丽的高邮湖大堤上,不仅串联起周边乡镇多个红色景点,还让当地芡实走向全国。“龙岗芡实”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乡村公路,不仅是风景线,更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大动脉”,是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全椒县山王村,一条平坦宽敞的沥青公路穿村而过,两侧绿树郁郁葱葱,随处可见村民在公路两侧售卖鲜桃,不时有满载农特产品的车辆在公路上穿行。

“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公路的支撑。” 安徽瑞晟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王强说,之前路况不好,桃子一天只能卖两三百元。2021年乡村公路等级提升后,一天能卖五六千元,双休日一天能卖到1万余元。“随着道路改善,下一步我们还想把产业项目做得更大些。”王强信心满满。

来安县杨郢乡红星村,在盛夏迎来玉米销售旺季。位于村口的来安县蒋翠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购销两旺,车辆往来不停。

红星村位于杨郢乡北面,过去对外仅有一条普通水泥路。“那时,客商进不来、货物出去难。玉米每天最多只能销售3万多斤。”蒋翠平表示。

2020年以来,来安县投资3.47亿元,以余六路为主,积极改善北部乡镇交通条件,惠及4个乡镇近15万人口。“现在,我们每天玉米销售量可达10万斤。所经营销售的农特产品均有两三倍的增长。”蒋翠平说。

“力争把每一条路都建成精品工程。”金同碧表示,目前,滁州市已科学制定全市农村公路五年规划,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并不断完善。计划到2025年,将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1000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约2000公里,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公路+运管”

路通车通人心通

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纵横,串联千家万户,在建好之外,也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成立县、乡两级路长制办公室,落实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全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制。”金同碧介绍。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等,让农村公路保持了良好的路域环境。资金投入是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品质的重要保障。2016年至2023年,滁州市共投入12.3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提升工程。专业化、标准化的管护,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保障了道路的畅通无阻。

人尽其才,路尽其用,让四好农村路发挥最大效用,发展农村客运、货运等物流业必不可少。以县级客货邮站点为中枢,以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为支点,以各村级客货邮融合站为终端,滁州市通过客货邮合作线路和物流班车,将区域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有效衔接,全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共用、功能完善、深度融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天长、凤阳两县创建成为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在来安县余六路沿线,记者看到这里开通了公交旅游环线,连接公路周边景点,沿线设置了停车休息点,其中位于杨郢乡的停车场还装有电动充电桩,提供电动充电。

“农村公路行车条件改善后,我们也在积极加快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步伐。”金同碧介绍,230条城乡公交线路、820台城乡公交,为城乡有机融合架起了快速通道,目前,滁州市946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建制村通公交率达94.6%。滁州、天长、全椒和定远先后被列为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和省级“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从百姓出行难到往来如梭的农村客运公交,从土路上吱吱作响的老牛车到“村村通”柏油路上满载货物的货车、卡车……路通、车通、人心通,滁州用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构筑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牢固底座。(记者 丰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