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金,一座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之都。从瑞金到北京的路程,亦是共产党人推翻旧世界,创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很多我们如今熟悉的制度举措,在瑞金都能找到其源头,其中就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

回望历史,不忘来时路,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今年8月初,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10名青年一起,前往瑞金这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源地,从党领导人民探索建立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来“一苏大”会址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苏大”上的多个“第一”

如今的每年3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2800多名人大代表都会佩戴神圣的代表证,在会场行使代表权,共商国是。

而在1931年的11月7日-20日,在瑞金叶坪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其性质就相当于今天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苏大”会址位于叶坪革命旧址群,是一幢明代的青砖灰瓦建筑,原本是当地谢氏的宗祠。当时,项英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与村中谢氏长辈商妥后,请来泥木工匠进行修整,布置成庄严的会场。现在的会址是根据当时保存的资料,重新布展后对外开放。

步入会场,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主席台正墙上贴着的马克思和列宁画像,画像中间挂着镰刀铁锤红旗。主席台两侧贴着一副对联,横幅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主席台前沿放着一块横匾,上书“工农炮垒,民主专政”八个大字。会场里,红色浸染、氛围热烈,挂满了写着标语的三角形彩旗。从保留下来的历史老照片可以看出,苏区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参会时大家举手时都举得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苏大”会址内展示的历史照片

经过610名代表的审议,“一苏大”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第一部主张由工农当家作主,保障工农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此外,大会还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律条令,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大会闭幕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从职能上看,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下设的人民委员会主席。‘毛主席’这个称呼就是从这时起叫响,一路传到北京,响遍世界。”讲解员杨佩说。

一边是大会胜利的举行,一边是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为了避开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毛泽东提议在长汀县建造一个假会场,转移国民党的注意力,从而确保“一苏大”会场的安全。果然,大会开幕日的阅兵仪式刚刚结束,十多架敌机就从瑞金上空呼啸而过,径直飞向假会场。

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机关从叶坪村迁往瑞金沙洲坝。根据苏维埃《组织法》,每两年要召开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因此,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会址就设在了沙洲坝的老茶亭村。

“二苏大”会址门首上方嵌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红色浮雕大字。礼堂呈八角形,从上往下俯瞰形似红军的八角帽。大礼堂坐北朝南,分上下两层,在楼上、楼下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大礼堂四周共有17道双合扇大门,41扇窗户,便于人员疏散、通风和采光。在礼堂外不远处就有防空洞,可以及时躲避敌机的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苏大”会址

现在的礼堂也是后来重建的,采用的是钢筋水泥结构,据讲解员介绍,当初修建会场时,苏区的干部群众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周边茂密的树林,用活树的树干作为整个大礼堂的支柱,同时还保留了树梢上的树叶。“这样就可以遮住整个大会堂的屋顶,国民党的飞机侦察时,会以为这里还只是一片树林。”

“二苏大”1934年1月22日正式开幕,原定17天,但进行到第9天时,因得到紧急军情消息,提前到2月1日闭幕。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693名,候补代表83名,旁听代表1500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区时期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大会期间,除了相关报告,大会还讨论和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等决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不断发展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一苏大”到“二苏大”,一路寻访,上海人大的青年们感慨万千:尽管当时依旧战火纷飞,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

在瑞金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陈列馆,上海人大的青年们了解到,从1930年2月进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到1933年8月开始选举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苏区时期先后开展了4次较大规模的民主选举运动。广泛的民主选举,也是苏维埃民主政治的集中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制定的选举条例

据介绍,为了做好选举代表工作,需进行张红榜和黑榜三天的公示期,确定是否有选举权,有选举权后再进入下一步。为了选好代表,还专门进行了选举培训班来培训选举工作人员,正式代表都在严谨规范的制度下产生。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陈列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何长工同志的代表证。证件长6.5厘米、宽9.5厘米,在这张泛黄的证件上,记载着代表的姓名、年龄、性别、成分、籍贯、开会住所。在证件的下方加盖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代表委员会印章。证件的右边和背面还明确地写着代表证效用及大会规则,对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梁峰看来,苏区在选区划分、选民资格认定、代表候选人公示、代表依法履职、群众“墙报”监督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展示了我们党以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意志和决心。

此外,当时还形成了苏维埃代表与选民联系制度,每位代表要联系70位选民,任务是收集这70位选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反馈给主席团,再进行集体研究如何解决。听到这里,大家相视一笑:“这就是现在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啊!”

“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始,到现在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家站点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根据实践、根据国情不断发展完善的制度,而‘人民’二字,始终是重中之重。”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瑞金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刘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