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喜欢聚村而住?
去过在美国乡村的都发现,邻居往往都隔得很远,根本看不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村落。
真正的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可谓是一家就是一个社区,一家就是一个单元,一家就是一个农场。
美国的虽然土地肥沃,种什么都很容易,但在周围几乎没人种庄稼。美国的乡村处处是树木、鲜花和草地,不缺田园风光。
很多房子周围有湖泊,一到天气暖和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小孩子在湖里嬉戏打闹。这种曾经熟悉的情景,在当代的中国农村已很少能见到了。
所以,如今的美国,已有相当一部分“城里人”纷纷搬迁到郊外或更远的乡下去居住,享受着乡村宁静的田园生活。
美国的乡村农民之所以会选择如此方式生活,是和他们早年的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历史分不开的。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
与美国人乡下独处不同的是, 我国的乡下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此外的大多数农民,都是是聚村而居的。
乡间最亲密的建筑,就是两家房屋肩并肩地“共山搁脊”。相邻的两家建房子时,共用同一堵山墙,瓦舍相接,檐脊相连,宛似手拉手的兄弟。
这样的村落,充满温馨与人情味,与美国的貌似独立、实则冷漠的社区关系,正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具体呈现。
中国农民喜欢聚村而住的原因,大致出自如下几点考量:
一、古代中国是小家经济,每家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小,为了规模化生产,所以大家会选择聚在一起住,住宅和田地不会相距离太远,方便生活与生产。
二、古代的农村水利设施并不完善,为防洪抗旱,哪怕是兴修小型水利,也需要相互合作。聚村而住,合作起来更方便。
那时的小型水利,无外堰塘沟渠,除了新挖外,还要隔时清淤疏堵。犹记生产队时代,过几年就会将池塘的水抽干,将塘泥挖走,老家俗称这项劳作为“挑塘泥”。塘泥晒干、敲碎,就是上好的土肥。
三、古时的流寇土匪常常为祸乡间,打家劫舍。为了安全起见,众多人家聚村而住,甚至还挖了水濠、修了寨墙。这样才更容易抵御流寇给你土匪的袭扰 。
最典型的防御型村落,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又被称为围村、围村屋、围屋村、土围、水围、围堡、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
四、父辈的土地儿子有平等的继承权,上辈逝去(或分家时),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曾经的家人会在同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繁衍,慢慢发展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中国的乡村充满温暖的人情味,熟悉的人,熟悉的景,有时尽其一生,也难离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