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秋台风频刷“存在感”

9月初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

先后登陆菲律宾吕宋岛

我国海南省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

以及越南广宁省

成为1949年以来

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9月16日

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

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

成为1949年以来

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上海洋山三期码头工作人员在堆场固定集装箱

“贝碧嘉”影响未消

台风“普拉桑”也已生成

预计于19日下午到晚上

在浙江沿海登陆

此外

17日下午

南海还有热带低压生成

秋台风来势汹汹?

与夏台风相比有何不同?

看这里

什么是“秋台风”?

在气象学上,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

据1949年以来的气象统计数据,从常年同期看:

秋台风(9月至11月)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其中会有2.26个登陆我国。

夏台风(6月至8月)平均每年生成11.62个,其中有4.36个登陆我国。

秋台风从生成数量上虽然与夏台风基本持平,但登陆我国的秋台风比夏台风明显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今年9月以来秋台风出现的频率较历史同期偏活跃。在过去常年的9月上旬和中旬,大约有1.2个台风影响我国,目前包括接下来的“普拉桑”,将有三个台风影响我国近海。

“秋台风”有何特点?

与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台风有三大特点:

路径偏南

势力强大

造成损失更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登陆我国的地点普遍偏南。原因是进入秋季以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造成的。我国秋台风最“青睐”的登陆地为广东、海南、台湾和福建

很多人认为,秋季台风影响相对较小。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不要小看秋台风,很多“狠角色”往往是秋台风。

秋台风常致灾严重。例如,2013年是秋台风较活跃的年份。那年秋天,由于副热带高压十分强势,台风“天兔”“蝴蝶”“菲特”“百合”“海燕”相继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台风“蝴蝶”给三沙市带来严重损失;“菲特”登陆福建北部,与南下冷空气结合带来极强风雨影响;2013年最强台风“海燕”生成于11月2日,并以巅峰状态登陆菲律宾,导致当地遭受重创。因为“菲特”“海燕”造成损失重大,因而也被最终“除名”。

“秋台风”为何猛?

主要是由于秋台风绝大多数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里海温高,距离陆地远,给予了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生命史普遍较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发展。

另外,秋台风由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台风的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台风强度容易发展得更强。

此外,秋台风的路径相对偏南,低纬度的海温更高,因此秋台风能够发展为超强台风的比例较高。

“秋台风”路径更复杂?

秋台风的路径分3类:

一类是偏西行进南海登陆我国或越南

第二类是西北行登陆我国福建、台湾、浙江、上海

第三类是转向登陆日本或朝鲜半岛

根据中央气象台2015年编制的《我国台风之最》,有3个台风被录入“路径最复杂台风”,包括:

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Wayne)

1991年第19号台风“耐特”(Nat)

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Nari)

其中,“耐特”和“百合”均在秋季生成。

“秋台风”影响范围更广?

秋台风影响期间,经常会有冷空气参与其中,造成的风雨影响范围会更大。同时冷空气对台风强度影响也是“双刃剑”,太强的冷空气对台风强度发展是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初秋冷空气强度不太强,对台风强度增强有利,特别是东路回流的冷空气可能会加大了台风北侧的风速,有利台风强度的短暂发展。同时由于有冷空气的不断卷入,在台风北上过程中会导致台风结构发生变化,逐渐从暖心系统转变为冷心系统,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

但是变性不等于减弱。很多台风在变性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强的风雨天气,并且由于变性过程中大气的斜压性增强,变性气旋经常表现为平均风不大,但是阵风影响范围广、强度较强。同时由于台风活动期间水汽输送条件较好,在合适的天气系统配置和冷空气的参与下,可能在台风外围或较远的地方也产生较强的降水,导致秋台风的影响范围更广。

因此,无论从强度还是影响上来看,秋台风都不可小觑,需加强防范。

秋台风避险指南

台风来临时,要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风行动对策。

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悬挂;

关闭门窗,必要时加钉木板;

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

多备一二日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外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