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而品相精华,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风骚独领。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既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又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 铁锈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并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以后青花和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格言民谚、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磁州窑瓷器的特征 由于磁州当地的瓷土含有少量的铁成分,经过高温烧成后胎体容易形成灰白或灰黄色。这对于持有“以白为美”审美观点的北方民众来讲,感到美中不足。磁州窑陶工们便巧妙地使用了白化妆的技法,使胎体形成白色的表面,制成了化妆白瓷。
磁州窑装饰颜料使用的是当地出产的一种贫铁矿颜料,称之为斑花,主要用作白地黑剔花、白地黑花装饰,或加入在黑釉内增黑。磁州窑也生产宋三彩、红绿彩及翠蓝釉,则需要第一次素烧后,再装饰后进行第二次彩烧。低温彩瓷的胎骨由于采用较低温素烧,故多呈现红褐色,与高温烧成的化装白瓷胎骨色泽不同。现代仿古瓷的低温釉配方与古代磁州窑存有差距,特别是绿釉釉面已不如古代的鲜艳。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产品,红色纹饰使用了天然矾红描绘。古时的色料经过煅烧、反复淘洗、细磨制作而成。现在的仿古红绿彩则使用了现代化学颜料彩绘,因此,稍作化验即可辨别出真伪。在烧成方法方面,古代磁州窑使用馒头窑,采用煤炭烧制瓷器,通常需要烧成三天以上,才能完成。而现代许多作坊采用梭式窑,使用液化气烧制仿古瓷,烧成时间也就是十几个小时。这样在古代慢火烧成的瓷器与现代快速烧成的瓷器,在胎质、釉色、色料的表现方面出现了很多差距。如现代仿古瓷的产品一般存在着胎骨密度大,敲起来宛如金属音;釉面寡薄,缺乏润泽,亮度太高;色料方面也是这样,成色缺乏深沉感。另外,就是现代仿古瓷的重量感远远比古瓷重。除了掌握对新旧瓷器的造型、纹样、手工感觉等鉴定标准外,如果再掌握了以上常识,基本上可以对磁州窑瓷器胎釉的真赝做出判断。
磁州窑白地刻花纹样有莲花、牡丹、卷草、水波纹等。白地剔花:在坯体上施化妆土后,以刻线刻出纹样的轮廓,然后再将纹样以外的白化妆土全部剔去,留出灰白或灰黄色的胎地。这样白色的纹样很清晰地浮现在灰色胎地上,有一种浮雕的感觉,白地剔花的刀工力感非常强,多装饰在梅瓶、执壶等产品上。白地黑剔花:在坯体上施白化妆土后,在欲做出纹样的部位部分或全部施一层黑釉,在半干燥状时以剔刻技法绘出纹样,仅留下黑色纹样,而将其他空间部分的黑釉轻轻剔去露出下地的白化妆土。这样中间突起的黑色纹样与周围凹下的白地形成黑与白、高与低的强烈对比。这是一种技艺高超、表现方法独特的装饰方法。现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陈列的一件白地黑剔单枝牡丹卷草纹梅瓶,以及白鹤美术馆收藏的白地黑剔花龙纹梅瓶都是磁州窑白地黑剔技法制作的优秀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ttp://www.z9zb.cn)
来源:http://www.shcba.cn
(http://www.idcks.cn)
来源:http://www.haikoumeeting.cn
(http://www.dj45678.cn)
来源:http://www.musmus.cn
(http://www.811156.cn)
来源:http://www.sxyle.cn
(http://www.mxd500.cn)
来源:http://www.fzblackberry.cn

珍珠地纹:坯体经过白化妆后,以刻线刻出主题纹样,然后以小圆圈密密麻麻填满其他空间。使用的工具是铁或竹制的圆凿。此技法模仿了唐代金银器雕刻工艺。珍珠地纹样大量使用于五代 北宋时期的磁州窑产品。产品有碗、瓶、瓷枕等。其后逐渐变为以梳篦纹、刀刻纹、平行线取代了珍珠地纹样。白地黑花: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磁州窑的白地黑花技法是由北宋末期开始兴起,成为直至金、元及以后均很流行的代表性装饰技法。也是磁州窑最典型的装饰技法。其工艺为在坯体上施一层白化妆土后,使用毛笔以磁州当地产出的一种斑化石(含铁颜料)绘出纹样,然后再施透明釉、烧制而成。实际上是一种釉下彩技法。由于调制的白地黑花颜料含铁量不同及烧成中火焰的变化(俗称窑变),白地黑花纹样的色调也会发生改变。北宋金代的白地黑花色调多呈漆黑色;金末一元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纹样色调多呈灰黑,有的呈褐红、茶褐色。磁卅』窑的画工均有详细分工,根据制品的器型设计、绘制纹样。有时一件瓷枕的纹样中,主题纹样与边饰纹样往往出于不同人之手。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的出现是磁州窑陶艺历史发展的结果。北宋时期中原文化艺术高度发达,书法、山水花鸟画等姐妹艺术非常流行,也促进了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的诞生。这样白地黑花装饰越发普及。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时间,由北宋一直持续生产至今。

磁州窑瓷器时代集中在辽、金、元这几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中以辽、元两个朝代的瓷器最为丰富,精品也最多。由于辽、元两朝的本土与政治中心是在内蒙古地区,保存完好的城址与墓葬为这些瓷器提供了很好的埋藏环境。由于这些瓷器绝大多数是从中原作为商品或贡品输入到蒙古草原地区的,因此,中原磁州窑系的产品在北方草原各地区都有发现,品类较多。
内蒙古地区的辽代磁州窑瓷器主要出土于古城遗址、墓葬当中,其中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就以出土精美的辽代磁州窑瓷著称于世。在这些古城遗址的周围,还分布有大量的墓葬,契丹人受盛唐殡葬礼仪的影响,厚葬之风盛行,在墓葬当中除了埋藏金银器以外,精美的瓷器也是其重要的陪葬品,其中不乏精美的磁州窑瓷器。

(http://www.shoogee.cn)
来源:http://www.tatie.com.cn
(http://www.xgcd.com.cn)
来源:http://www.178pj.cn
(http://www.ns111.cn)
来源:http://www.51itbook.cn
(http://www.bjow.cn)
来源:http://www.majianbin.cn
(http://www.ovbj.cn)
来源:http://www.w8868.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ttp://www.sh5156.com.cn)
来源:http://www.u9881.cn
(http://www.myloading.cn)
来源:http://www.qingtiady.cn
(http://www.livescores.com.cn)
来源:http://www.fkdj.com.cn
(http://www.400630.com.cn)
来源:http://www.ansp.cn
(http://www.934005.cn)
来源:http://www.5656c.cn

辽代的磁州窑瓷器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点,形成了辽代瓷器“汉式”与“契丹式”这两大风格。“汉式”的瓷器主要有盘、碗、碟、罐、梅瓶、盘口细颈瓶、温壶、枕、渣斗、托、水注、盒、杯等;“契丹式”瓷器主要有凤首瓶、盘口长颈瓶、盘口长颈壶、扁壶、葫芦形执壶、鸡腿瓶、海棠盘、方碟、多棱碟、套盒、球形砚滴、敛口钵等。上述瓷器当中,器型种类最多的是盘口壶与长颈瓶和大众化的碗、碟、盘等。
器型的多样性对辽代磁州窑瓷器的胎釉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代磁州窑瓷器的胎体瓷质较粗糙,内含沙粒,呈褐黄色。釉色以白釉、褐釉和黑釉为主,还有少量的白釉黑花瓷器、白釉剔花瓷、白釉剔花填黑花瓷等种类。其装饰手法主要有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种,胎装饰有雕花、剔花、划花、刻花、印花、塑贴等技法;釉装饰主要是根据胎装饰的具体内容用点彩、绘画的手段,同时辅助釉上或釉下的施彩技法,以蘸釉、刷釉、荡釉的方法来完成的,以增加器物装饰的艺术感染效果。
金代瓷器主要出土于金代的城址当中。内蒙古地区出土的金代磁州窑瓷器较多,器型种类也较丰富。磁州窑产品多为一些粗瓷器,胎质较粗,杂质较多,釉色单一。其中在一些筒状器物上有褐花或剔花装饰,有些黑釉瓷器装饰有褐色斑点或填涂的褐色斑块,另外还有一些黑釉或褐釉的结晶类瓷器,胎体厚重,施半釉,呈现油滴、虎皮、兔毫等斑纹。器型主要有碗、碟、盘、罐、瓶、炉、杯、洗、盏托与玩偶等,其中瓶、罐瓷器的把手、穿带部位以点彩为主要釉面装饰,同时结合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笔绘、贴塑、加彩和绞釉等装饰技法,完美地体现胎釉的装饰风格与特征。总体上看,金代磁州窑瓷器的装饰纹样趋向于多样化,以折枝花卉、缠枝花卉、萱草、水波、鱼鸭、人物、婴戏莲、鸳鸯莲池纹、双鱼戏水纹、犀牛望月、虎头、双燕以及诗文为主要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地区在元代主要属于元朝的政治中心。近几年,内蒙古的文物工作者相继对一些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元代磁州窑瓷器。特别是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近万件的瓷器标本,基本上囊括了元代瓷器的主要品类,其中以磁州窑瓷器为大宗。另外,在这些草原城址及外围地区,还陆续发现大量的瓷器和瓷器窖藏。特别是在集宁路故城窖藏中出土了完整的白釉褐花磁州窑瓷器多件,其中以白釉褐花筒形罐、小口罐、酱彩四系瓶、黑釉牛腿瓶为主要特色,数量也最多。这是磁州窑系列的瓷器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又一次重要的发现。

磁州窑系瓷器器型主要有碗、盘、盆、钵、瓶、炉、盖、枕、缸、盂、高足杯、小型瓷塑等。胎质较粗疏,内含杂质较多,胎体多见黄胎或淡黄胎,少部分胎呈色为淡红、黄红、灰白、灰褐等颜色。釉色装饰主要有黑釉、白釉、绿釉、三彩、孔雀蓝釉、白地红绿彩、绞胎、绞釉、白地褐花、黑釉酱色斑、白釉剔划花和黑釉剔划花等,其中以白地褐花为主要装饰,多见于罐、盆、碗类器皿,大件器皿多以剔花、划花为主要装饰。白釉褐花纹饰内容有花叶纹、线纹、三叶纹、点彩、文字、牡丹纹、花凤纹、草叶纹等,黑釉酱彩- -般在碗或盘内心、口沿处对称分布;绞胎装饰一般以淡黄色和蓝黑色胎泥相绞而成,呈水旋状或花朵状,纹饰分布对称规律;绞釉类装饰只见盘类,以黄白两种颜色的釉泥搅拌,通过烧造过程中釉的流动容融产生黄白两种颜色的条带纹理;三彩器以白、褐、绿、黄四种颜色为主色,纹饰多见果叶纹、花卉纹、戏水游鱼纹等。磁州窑大部分器物系支烧而成,足底无釉露胎,内底可见数量不等的支钉痕,部分瓷器足内有乳钉状突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出土磁州窑瓷器,在辽金元不同时期从出土数量、器型以及装饰技法上看都有不同的特点。
一、辽代的磁州窑瓷器相对较少,大众化的生活用品不多,以罐、瓶类为主,装饰手法主要是剔、划花,有少量的填彩器。
二、金代器类增多,筒形罐、鼓腹罐、三系罐、四系罐,牛腿瓶、盆、碗、盘、碟类器大量出现,装饰技法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剔、划、画技法外,还大量出现了结晶釉、窑变、点彩、书写诗文名句、红绿彩绘等装饰技法。
三、元代磁州窑系产品占到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所有瓷器的半数以上,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超过了辽金时期。从各个地区发现的元代磁州窑系的产品来看,内蒙古东部区、元上都、中部区、西部区出土的磁州窑系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