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作战的近四年时间中,志愿军先后有 10 位兵团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含以副司令员代行司令职责的),率领部队跟美军直接打仗。
在美军这个超级试金石跟前,10 位兵团司令纷纷大显身手,都取得了特别辉煌的战绩,给我军的光辉历史留下了痕迹。横向去对比这 10 位兵团司令是挺有趣的,既能打破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将领相互之间没法比较的阻碍,又能直接对比出各位将领指挥水平的特色。
当然,通俗点说好像是要比个高下,像隋唐那十八条好汉似的排排名次。不过笔者可不想这么简单就给开国元勋们下定论,咱也没那个资格。只是在同一个参照标准下,看看他们各自在现场的表现,学习学习。
一、地位特别高的只有四位
解放战争胜利后,兵团一级的指挥机构基本没啥用了,用不着集中十几万人大规模打仗,所以建国没多久就给取消了。不过在朝鲜战场,它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是相当重要的指挥层级,兵团司令员也是志愿军总司令部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指挥一个大区域战局不能缺少的指挥员。
为啥朝鲜和咱们国内不一样了呢?依我这点儿浅薄的看法:
其一,环境不一样,到国外打仗,敌人的情况、友军的状况还有战场环境都很陌生,事情又多又复杂,光靠志司领导根本忙不过来,从志司到军级作战单位,按理应该有个中间机构来分担领导和指挥的责任。
在朝鲜境内,跟国内不一样,那儿没有地方军区,也没有支前机构和民工。兵员、粮弹、医疗这些都得靠自己去解决。而且还得进行多兵种协同,由兵团机关负责这类事务,也能让军级单位少受些精力上的干扰。
究竟哪 10 个人是兵团司令员呀?
13 兵团的司令员邓华,在入朝之后,一直还兼任着志愿军的副司令员。
9 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那可是长津湖之战的主要人物。
19 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头一批没去成,在国内经朱老总指导,第二批才入朝,他是几批入朝部队里唯一一个被朱老总接见并当面传授主意的。朱老总视察部队的时候,还有挺有意思的小故事呢,下面详细说一说。
19 兵团的第二任司令员是韩先楚,他接替的是杨得志,不过那时候 19 兵团的兵力有了挺大的变动。
19 兵团的第三任司令员黄同学永胜,到了后期基本上没啥大仗可打了,他在 19 兵团的三位司令员当中,存在感是最低的。
3 兵团司令员陈赓,没跟着 3 兵团一同入朝,因为生病留在了北京,指挥权交给了王近山。
3 兵团的副司令员王近山,那可是个厉害人物,让美军刻骨铭心的上甘岭战役就是由这位猛将指挥的。
3 兵团的第二任司在朝鲜作战的近四年时间中,志愿军先后有 10 位兵团司令员(包含以副司令员代行司令职责的),率领部队跟美军直接打仗。
在美军这个超级试金石跟前,10 位兵团司令纷纷大显身手,都取得了特别辉煌的战绩,给我军的光辉历史留下了痕迹。横向去对比这 10 位兵团司令是挺有趣的,既能打破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将领相互之间没法比较的阻碍,又能直接对比出各位将领指挥水平的特色。
当然,通俗点说好像是要比个高下,像隋唐那十八条好汉似的排排名次。不过笔者可不想这么简单就给开国元勋们下定论,咱也没那个资格。只是在同一个参照标准下,看看他们各自在现场的表现,学习学习。
一、地位特别高的只有四位
解放战争胜利后,兵团一级的指挥机构基本没啥用了,用不着集中十几万人大规模打仗,所以建国没多久就给取消了。不过在朝鲜战场,它一直是相当重要的指挥层级,兵团司令员也是志愿军总司令部之下指挥一个大区域战局不能缺少的指挥员。
为啥朝鲜和咱们国内不一样了呢?依我这点儿浅薄的看法:
其一,环境不一样,到国外打仗,敌人的情况、友军的状况还有战场环境都很陌生,事情又多又复杂,光靠志司领导根本忙不过来,从志司到军级作战单位,按理应该有个中间机构来分担领导和指挥的责任。
在朝鲜境内,跟国内不一样,那儿没有地方军区,也没有支前机构和民工。兵员、粮弹、医疗这些都得靠自己去解决。而且还得进行多兵种协同,由兵团机关负责这类事务,也能让军级单位少受些精力上的干扰。
究竟哪 10 个人是兵团司令员呀?
13 兵团的司令员邓华,在入朝之后,一直还兼任着志愿军的副司令员。
9 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那可是长津湖之战的主要人物。
19 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头一批没去成,在国内经朱老总指导,第二批才入朝,他是几批入朝部队里唯一一个被朱老总接见并当面传授主意的。朱老总视察部队的时候,还有挺有意思的小故事呢,下面详细说一说。
19 兵团的第二任司令员是韩先楚,他接替的是杨得志,不过那时候 19 兵团的兵力有了挺大的变动。
19 兵团的第三任司令员黄同学永胜,到了后期基本上没啥大仗可打了,他在 19 兵团的三位司令员当中,存在感是最低的。
3 兵团司令员陈赓,没跟着 3 兵团一同入朝,因为生病留在了北京,指挥权交给了王近山。
3 兵团的副司令员王近山,那可是个厉害人物,让美军刻骨铭心的上甘岭战役就是由这位猛将指挥的。
3 兵团的第二任司〔8098001.cn}〉www.tuofengwood.cn]令员是许世友,他在 1953 年 4 月去了朝鲜,没过多久就停战了。
20 兵团的司令员是杨成武,他在 1951 年 6 月进入朝鲜,在金城反击战中,创下了日歼敌数量的最高纪录。这白袍小将着实威力巨大。
20 兵团的第二任司令员郑维山,其指挥能力可不比杨成武将军差。
先从职务方面来比较,就能初步知晓十位兵团司令的地位与作用。
陈赓曾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彭总回国的时候,由他主持工作,地位好像在邓华之上。
邓华入朝后一直担任副司令员(52 年 4 月彭总回国治病那会儿,邓华担任代司令员),陈赓回国去办哈军工了,这时候邓华就成了志愿军实际上的一号首长。
杨得志从兵团司令晋升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在 5〔1515kj.cn}〉www.09967.cn]2 年 7 月担任副司令员),主要负责最重要的作战指挥工作,就像粟裕在华野的那种地位。朝鲜停战以后,在 1954 年 11 月,他当上了志愿军司令员。
韩先楚入朝时就是副司令员,负责作战方面,有一阵子直接深入到前线部队去参与指挥,是 13 兵团真正管事的指挥员。
杨勇在朝鲜停战以后,先后担任了志愿军的副司令和司令员(54 年 2 月是副司令员兼参谋长),55 年 4 月成为司令员,一直到志愿军撤回。
宋时轮做过副司令员(52 年 1 月上任,没多久就回国办军校了)。
就 55 大授衔来说,陈赓被授予大将,在志愿军将领里,他的军衔仅次于彭总。郑维山、王近山是中将,另外 7 位都是上将。
总的〔12345com.cn}〉www.ycdeal.com.cn]来说,在当过兵团司令员直接指挥打仗,又升到志愿军副司令员负责作战指挥这方面,陈赓、邓华、杨得志、韩先楚的地位是最高的,比其他 6 位都要厉害。
当然啦,职务的高低不过是战功、地位的外在展现,不能觉得谁职务高就肯定厉害。接下来咱们具体瞅瞅各位将军的表现,再做个横向的比较。
二、谁先出国作战
十位兵团司令在国内战争时分布于四大野战军和华北部队。除了华北部队的一部分直接被编入一野一起作战外,在三大战役之前,各系统的兵团、纵队级单位基本上都是各自打仗,在战役战术方面很少相互配合。
有人或许会讲,华野跟中野配合不少呢,像中野 11 纵老是跟着华野一块协同作战,华野的陈唐兵团与陈赓兵团联手打洛阳,宋时〔18dv.cn}〉www.ppsmw.com.cn]轮纵队老是深入襄汉那一块儿配合中野打仗,还有东野的程子华兵团和杨得志兵团共同打新保安战役。
确实有过这没错,可合作的时候碰了不少钉子,出了好多问题。像二陈打洛阳争功,程杨打新保安配合不顺畅,中野 11 纵在华野差不多就是个小透明。
在没有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时候作战,各个部队展现出的战斗力水平有差别,各个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发挥也打了折扣。像洛阳战役,陈赓是有所保留、有所退让地打。都姓陈,可陈赓大将的格局和境界就不一样。所以,在国内战场比较隔绝的状况下,没法充分对比陈赓、陈士榘、程子华、杨得志等人的水平高低。
陈赓、邓华、杨得志、韩先楚这四位地位很高的,谁表现得最为出色呢?
陈赓是兼任兵团司令员,〔ls0.com.cn}〉www.345210.cn]多数时候兵团的指挥是王近山负责,陈赓大多时间在志司主持全局的工作,这里就不多说他了。
其他那几位,咱们一个一个来讲。
首先要说邓华。邓华在四野那会就是四大兵团司令当中的一个,地位比韩先楚高。这几年坊间因为有些专家过度解读(一定程度上就是夸张式的误导),把韩先楚上将捧得特别高,好像韩先楚授个上将军衔还委屈了,甚至有人把韩上将跟彭林刘粟徐放到一块儿比。授衔这事儿是国家大事,是按照系统标准评定的,军衔基本能体现将帅们的功绩和能力,当然偶尔有意外情况,但十大元帅、十大将还有 57 位上将那都是极少数的人,能进这 77 人的名单,是中央反复衡量、全面评价后特别准确的结果。
中央刚开始在东北安排的应急〔1ep.com.cn}〉www.shtsh.cn]部队,是由邓华领导的 13 兵团,其班子的配备情况是这样的:
司令员是邓华,政委为赖传珠,副司令员有洪学智和韩先楚,参谋长由洪学智兼任,政治部主任则是萧向荣。
入朝之后,十三兵团直接变成了志愿军机关,彭总是司令员兼政委,邓华是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洪学智是第二副司令,韩先楚是第三副司令,解方当参谋长,杜平做政治部主任。
邓华在朝鲜那可是从头打到尾,啥活儿都干。从入朝初期的第一次战役一直到第五次战役,基本上都是彭总指挥作战时的主要帮手。后来,他还兼任了西海岸防御司令部的司令员。当然啦,原来十三兵团的事儿,他毫无疑问还是头号领导。
在第三次战役之后,邓华依靠自身出色的观察总结能力,写出了《对美帝〔tingmeihao.cn}〉www.dqow.com.cn]作战的初步经验》这篇文章。这在抗美援朝的战史里属于分量极重、开创性的一份指导文件。这篇文章是依据前三次战役不算特别丰富的战例数据与经验完成的,它讲了南韩军和美军的优势与劣势,说明了志愿军在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战术原则等方面的基础经验,并且还归纳了局部战场承担防御任务部队的经验。
那些没啥军事经验的同学或许一下子弄不明白这份文件意味着啥。
这是我军头一回跟美军全面对抗,之前对他们啥都不了解,不了解敌人就没法取胜,不少将领出国打仗心里发慌没把握,就是因为这个。
邓华边干边总结,脑子灵,反应快,能找出有规律的东西。这份文件虽说远远没把抗美援朝战争的所有规律都总结出来,可单看当时的战争时〔birlg.cn}〉www.dmsheji.cn]机,已经能够给后面入朝轮战的部队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让后续部队不至于啥都不清楚,起码能知道敌人啥样了。
啥是善战才无赫赫之功?这就对啦。有一份理论性的文件,能省去好多瞎折腾,这就代表着能大大减少伤亡,还能大幅缩短跟敌人接触、了解敌人以及战胜敌人的过程。邓华功劳极大!
还有一点咱们得特别清楚,那就是邓华务实的态度。从解放战争中期开始,咱们军队一直喜欢机动作战、大量消灭敌人,特别提倡大规模地包围敌军。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倡导一次战斗围歼敌人一个旅,后来越打越顺手,咱们军队的将领慢慢胃口变大了,都争着以围歼整军来定作战目标。三大战役动不动就包围敌军的兵团级单位。再后来往南方进军,进兵太快〔charlesparsons.cn}〉www.bo591.cn]太急,在已经不行了的桂系残兵那里吃了点小亏,更别说十兵团在海那边那次让人忘不了的失败了。
刚到朝鲜的时候,国内那种因为多次胜利而产生的骄傲风气,间接对战略战术的确定有了影响。在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场上,咱们军队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可以讲跟这种风气是有关系的。当然啦,这是战争条件改变造成的,不能把所有的错都怪在我军将领身上。
邓华专门讲了防御作战的事儿,明显感觉到这种风气有不好的影响,意思就是不赞成一味猛打、一味大规模迂回包抄,对付国民党军的办法用在美军身上或许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防御作战的重要性一下子提高了好多。
入朝的众多将领里不缺能打仗、很勇猛的将领,可真正特别有智慧、擅长在理论方面〔jkdw.com.cn}〉www.150158.cn]进行探究的却没几个。在我看来,只有三个人有这能耐,邓华算一个,陈赓算一个。还有一个等后面再说。
中朝跟联合国军展开谈判以后,邓华又去负责谈判的事儿了,后面作战指挥主要靠杨得志,他这才能专门去处理那些杂七杂八的事。特别是彭总、陈赓先后离开朝鲜回国后,邓华这边忙那边也忙,这儿要管那儿也要管,成了志司毫无疑问的挑大梁的首长。
由于他统管着彭总之下的所有重大事务,那笔者就不再探讨他在具体作战指挥上的情况了。要说让他负责一个兵团,先不论能不能比过杨得志和韩先楚,起码不会比杨韩差。
在入朝的将帅中论排次,彭总是第一,邓华肯定能排第二。
三、首次迎战铁锤 韩先楚
这节内容下期才会更新,各位喜欢军史的朋友再等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