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学乐器、跳爵士、冲咖啡、制非遗手工簪花......当前,“夜校风”吹遍中国各地,各类成人夜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丰富多样的课程、普惠的价格,迎合了年轻人“悦己”式“充电”的想法,促成了当下“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夜生活新潮流。

伴随新学年的开始,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以下简称“夜校”)秋季班在上海各区开班授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今年的课堂上,无论是外籍老师,还是外籍学生,都越来越多。

跟着老外打太极拳

“我是沙哈,是这门课的老师。”

推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大门,来自以色列沙哈正在教授“双语太极拳”课程。首次出现外籍教师,是今年上海夜校的新特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籍教师沙哈教学员太极拳。(图片来自中新社)

沙哈从小练习武术。2005年,他为了学习太极拳来到中国“拜师”,后毕业于上海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从事旅游行业的他,仍坚持每天练习太极拳,“19年来,我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感觉现在更健康、更有力气了。”

在沙哈的计划中,“双语太极拳培训班”将以传授陈式太极拳为主,加深学员们对太极哲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文化观的认识。“太极拳、书法、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都蕴藏着追求平衡的哲思。外国人在中国教太极拳,也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希望不仅能锻炼大家的身体素质,也能带来思想上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籍教师沙哈教学员太极拳。(图片来自中新社)

而静安区文化馆的教学点里,巴西籍教练安娜和土库曼斯坦籍教练阿曼带着同学们体验巴西柔术。两位老师都是高手,安娜刚来上海不久,是巴西柔术黑带级别;而为她做中文翻译的,则是曾入选土库曼斯坦国家队的阿曼,他还参加过奥运会,退役后已在中国生活了五年。难怪开课报名时,25个学员名额5秒就被一抢而空。“特别年轻化,也国际化,双语教学非常特别。”“有外教会参与教学,我觉得这是很好展现上海国际化色彩的一种方式,特别好,我觉得特别值。”“参与这个课也能够感受到外国人是怎么融入上海的。”学员们纷纷表示。

而安娜也很享受用这样的方式和中国年轻人互动。“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人,结交了新朋友,看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尤其看到女孩子也来练习巴西柔术,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洋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老师,学生里也不乏外国面孔。

来自意大利的“90后”学员Camilla报名了“针灸与经络外籍班”,“我对中医很感兴趣,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体验完当晚的第一堂课,Camilla感慨说,中医确实博大精深。“中医看整体,西医看局部,两者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以前对中医了解不多,但是相信它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所以想在下班后来夜校多学一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海派中医“杨氏针灸”传人沈卫东是“针灸与经络外籍班”的授课老师,准备以“针灸趣谈”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带领中外学员踏入中医之门。“秋季班的12堂课将帮助大家逐步掌握中国传统针灸的基本知识,包括经络腧穴、适用病症,以及穴位按摩、敷贴、艾灸、拔罐等常用方法。”

“希望市民艺术夜校不限于服务上海市民,也服务居住在上海的不同人群,并通过这个平台让各有所长的人发挥他们的优势,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夜校项目联络人杨玲芝介绍,夜校外籍班已经开设几年,一直在不断摸索提升。

今年秋季班外籍人士班进一步扩容,在春季班受欢迎的江南点心、沪语等课程基础上又开出针灸与经络等新课程,总计达9门课程,点位遍布上海市群艺馆总校、虹口广中路街道、闵行华漕社区及徐汇中金国际等外国人聚集地区。

夜校何以越来越洋气?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外籍老师、外籍同学参与到市民夜校中来,体验中国文化、上海文化,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也有助于文化的双向交流。

对此,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表示,“对于外籍学员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吸引力较大,并且想要体验一些新的艺术门类,所以我们在本次秋季班开设了针灸、古琴等多元化的外籍班课程;也有一些外籍老师很愿意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我们非常欢迎他们加入夜校,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完)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解放日报》等

编辑:崔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