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学上称王了”的顾颉刚为何会作出“大禹是条虫”、中国历史起于东周这样的论断?
尊孔卫道的康有为,为何成了清末儒家式微的关键人物?
一些两千年以上的旧问题,为什么会在晚清重新被激烈争论,而又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古史研究?

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场对于先秦、秦汉史料真实性的论争迎来了高潮,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辨运动”。顾颉刚等史家振臂而呼,试图推翻儒家典籍的古史叙事,认为“层累造成中国古史”,在学术界、社会上引起了地震式影响。

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研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现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主席的王汎森教授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关注古史辨运动,并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对该问题展开系统研究。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这部作者29岁时完成,却影响学界近40年的神作,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和深入的思想剖析,系统阐述了古史辨运动在近代中国史学界兴起的原因、过程及其深远影响。王汎森以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揭示了古史辨运动背后复杂的学术思想脉络和社会文化背景,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本书认为,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和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三者共同点燃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漫天大火。而知识分子以大规模毁弃传统作为爱国救国的手段,被认为是助推这场运动的重要前提。

“它(古史辨运动)对近代史学发展的最大意义是使得过去凝固了的上古史系统从解榫处解散开来,使得各各上古史事之间确不可变的关系松脱了,也使得传统史学的视野、方法及目标有了改变,资料与资料之间有全新的关系。故即使不完全相信他们所留下的结论,但至少在传统古史系谱中,已经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安稳地被视为当然,而都有遭遇到怀疑或改写的可能。”王汎森在书中说。

今天的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王汎森认为,“我们恐怕不能天真地认为经过一场史学革命后,所有上古史问题都解决了,也不可以把他们的结论当作唯一的标准,进而将这场史学革命以前所有的上古史研究成果一概视为废纸。这场史学革命固然帮助后来的史家冲破过去无数的迷雾,可是,在倒洗澡盆时也把婴儿倒掉了。现在,是将婴儿从地上捡回来的时候了!”

了解中国思想史,不要错过这本“迟到”了40年的神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