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大家想必已经痛骂过调休一万遍了,到底是谁想的把中秋放在假期最后一天啊?

对此反应最为激烈的还是潮汕人,月娘都还没拜完就要回广州了?简直是倒反天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月饼越来越没人吃,全国大多数地方中秋的节日气氛早已不再,或许只有潮汕人还在认认真真过中秋——月饼可以不吃,但月娘一定要拜,滴滴滴一定要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潮汕人来说,月娘才是中秋真正的主角。

潮汕人多称“拜月”为“拜月娘”,因为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

月娘掌管着爱情、学业、健康和家庭的福祉,被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拜月娘的规定是“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因此每当中秋节来临,潮汕的妇女和孩子们都会一起拜月娘,祈求带来好运。如果家里有毛孩子,那也免不了被强迫营业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为潮汕猫,怎能不拜拜|来源:小红书@吉哥

无论是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还是乡间的宁静小院,到了中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阳台、天台或者院子里摆开供桌,为月娘准备一场盛大的拜月“趴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小红书@bella蕾

在拜月娘时,讲究一个“跋杯食甜茶”。家里的长辈会在供桌上摆好十二个红色杯子,然后倒入甜茶,这杯甜茶不仅代表着对月娘的敬意,喝了还能实现你的愿望。

然后,要在露天院子里摆设好香案,等待贡品上桌,准备完成后,全家人会一起对着月亮朝拜。

拜月娘的供桌,就是字:盛大。堪比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这不是夸张修辞,而是写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有小孩子的,会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盒等恭恭敬敬地摆到桌上,写上名字,祈求月娘保佑小孩读书上进、聪明勤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女性则会拿出自己的化妆品摆上,月娘就会保佑青春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小红书@桔子酱

除了这两样特别的东西,拜月娘的供桌上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应季水果,尤其是潮汕特有的油柑、莲雾、林檎、橄榄、凤梨等。当然,在潮汕,这些水果自然也被赋予了各种寓意,无外乎身体健康、大吉大利、甜甜蜜蜜、五谷丰登、子孙发达等等。

供桌的两侧,则会立着两根甘蔗,它们的顶部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可爱的拱门形状,据说这样做也是能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

此外,供桌上还会摆芋头,此时正是潮汕收获芋头的季节。据说“芋”和“胡头”在潮汕话中谐音,剥芋头便是剥胡头的意思,这是为了纪念过去潮汕人抗击元兵的那段历史。

在潮汕,中秋拜月娘的供桌上,C位当属各种纸做的折塔。

折塔其实就是用金纸和其他装饰物折叠成的艺术品,它们不仅仅是供奉给月娘的礼物,更是家庭女性成员心灵手巧的证明。

传统的折塔样式有金山、红桃粿、元宝、花篮……每个造型都有它独特的含义。比如说,金塔代表着财富滚滚来,元宝塔是财源广进的象征;而莲花塔,则是纯净高雅的代名词,象征着家庭成员品格高洁;水果塔,希望来年有个大丰收,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的折塔,基本上就是几种固定的样子,如今在造型上更加精致,一塔更比一塔高,一塔更比一塔强,要么超大版“建筑奇迹”,要么卷出龙凤造型,有的家庭会在中秋节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手残党们瑟瑟发抖:“太卷了,我自己开除潮汕籍,你们难道是要考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当年轻人加入到拜月娘中,供桌上开始卷出了奇奇怪怪的画风。

折塔太麻烦,不如用AD钙奶、益力多、旺仔、奶茶搭塔,让月娘也尝尝人间的快乐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小红书@感情问题建议直接给我分

因为“月娘保号(月娘保佑)”,渐渐就演变成了“万物皆可拜”。你喜欢什么就可以往供桌上放什么,于是jellycat的茄子、玲娜贝儿、星黛露、周杰伦专辑什么的,都出现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小红书@都市驴人

有人拿出手机写上“男朋友”三个字,恭恭敬敬地上香;有人把自己的淘宝店信息打出来,希望月娘保佑生意兴隆、订单爆满;追星人打出自己的微博ID,祈求账号大爆,一生爱带ID的追星人在月娘这里也不能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赚更多的钱?简单粗暴摆上粉色钞票、银行卡、收款码甚至彩票,力求全方位招财进宝,祈福也要精准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小红书@丫蛋儿

哪怕人不在潮汕,在外漂泊的大学生也会在八月半这天,虔诚地在蓝月亮下聊表对月娘的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小红书@66

拜月娘更是有一首专属的bgm,每当中秋夜幕降临,整片大地就会被一首魔性洗脑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占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点燃一支会唱歌的电子蜡烛,它被亲切地称为“滴滴滴”,要是漂泊在外的人,可能还会产生幻听(bu sh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拜月娘,潮汕人在中秋这天还有很多其他的仪式。

比如吃朥饼。朥饼又叫“糕仔”,其实就是潮汕月饼。“朥”在潮汕方言里是猪油的意思。顾名思义,朥饼的做法需要用到猪油。

朥饼和市面上常见的苏式月饼、广式月饼不同,朥饼的皮是用猪油、面粉、糖混合而成,馅料则大多是绿豆沙、红豆沙、黑芝麻等。朥饼虽然加了猪油,吃起来却并不油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在潮汕,很多人家都会自己在家准备祭祖祭月的食品,包括朥饼、红桃粿在内的各式食品,都是手工制作,吃起来自然味道更不同于工厂流水线的月饼。

中秋的潮汕美食除了朥饼,还有书册糕,也叫“云片糕”,其形状像古代的竹简片,也就是古代的书,因此饱含着家长对小孩子的期待——吃了云片糕就能读书上进,将来腾云驾雾、摘星揽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秋期间,如果你在潮汕村庄走一走,你很可能撞见烧瓦窑。不用刻意寻找,有的瓦窑现在已经高到看起来有两三层楼高,会吸引周边村子的人都过来观赏。

烧瓦窑一般会在中秋节前20多天就开始准备,村子里的壮劳力都会过来帮忙,搬砖、拿瓦、捡柴,众人一起将瓦窑搭起来,高的塔可以达到10多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高高耸立的瓦窑里冲出火光,烟火也燃起,节日气氛达到顶点,人们欢聚围绕在瓦窑周围,祈求风调雨顺、生活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烧瓦窑的过程中,人们会向瓦窑里撒硫磺粉或喷油,让火焰更加有气势。等到瓦片烧得火红,各家各户会向瓦窑撒一把盐,据说这声音和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烧瓦窑据说有两个缘由,一个是说起源于当年潮州人燃放烟火作为抗击外敌的信号,传承至今便是对历史的铭记和抗争精神的传承;另一个说法则是,潮汕话里“瓦”与“蚁”同音,中秋烧瓦窑会把各家各户的白蚁烧走,来年不再有。

每年烧瓦窑还会进行比赛,看谁家的瓦窑烧得最红、最持久、不倒塌。

烧瓦窑并不是单一的活动,还有潮汕特色的英歌舞表演,烟花、舞狮、锣鼓、潮剧、小品、朗诵轮番上演,这便是属于潮汕人的乡村大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汕人认为,中秋也是诸神出游赏月的日子,因此有的地方会举行降神活动,如关戏童、请篮姑这类像是通灵的活动,来祈求平安和幸福。

就以关戏童为例,要在中秋前后的月白风清之夜进行,大家会围成一个圈,里面是小孩子们,大家一起唱请神的歌谣,唱着唱着,中间的一两个小孩子就会突然站起来开始唱一些潮剧的唱段。唱完后,往这个人脸上喷水,神就退了。

不过,如今这类习俗已经慢慢变少了,只有拜月娘、烧瓦窑的仪式依然盛大。

对于潮汕人来说,中秋团圆和过年一样重要,无论身在何方,潮汕人都会尽量回到家中。高铁抢票、机票涨价、顺风车堵车都无法阻挡他们回家的心情,就为了再听一次那洗脑的旋律“滴滴滴滴滴”。

今年中秋节,你听到“滴滴滴”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ZZ 豌豆

编辑|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