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刺桐花谢刺桐城,

法界桑莲接大瀛。

石塔双擎天浩浩,

香炉独剩铁铮铮。

——郭沫若《咏泉州》

一、寺院概述

泉州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不仅是泉州地区的重要宗教圣地,也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这座寺庙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至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为开元寺,距今已有超过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作为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开元寺见证了泉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变迁和宗教发展。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二、典故传说

关于开元寺的起源和创建,流传着一则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据说在唐朝时候,泉州城内有一位名叫黄守恭的富商。黄守恭初事货殖,后务农桑,广辟桑园七里(也有说法是五百八十余亩),种桑养蚕,纺丝织绸,远销海外,富甲一方。他的庄园规模和经济实力在唐代的闽南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被称为当时的“大实业家”。

相传,匡护禅师曾请求黄守恭捐献桑园以建造一座寺庙。黄守恭提出了一个条件:只有当桑园中长出白莲花时,他才会捐出桑园。令人惊奇的是,仅仅三天后,桑园中竟然真的绽放出了白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垂拱二年(686年),因感“桑莲肇瑞”,黄守恭遂舍桑田、宅第,延请匡护大师主持兴建寺庙。这一举动不仅成就了泉州开元寺的肇建,也体现了他的宗教信仰和慈悲之心。

这个传说不仅为开元寺的创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彰显了黄守恭的慷慨与虔诚的信仰。时至今日,在开元寺的门上仍挂有“紫云”的牌匾,并建造了紫云屏以纪念黄氏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传说开元寺建造前常有紫气缭绕,所以它的大雄宝殿又叫做“紫云大殿”;又因为有这个桑开白莲的故事,所以又称它“桑莲法界”。

三、历史沿革

开元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那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已经开始展现出其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地位。随着唐代佛教的兴盛,开元寺逐渐发展成为泉州地区的佛教中心。宋元时期,泉州更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开元寺也因此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不仅规模宏大,还吸引了众多高僧大德前来驻锡弘法。

唐代:寺院在唐代初建时规模宏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均始建于唐代,奠定了寺院的基本格局。

宋代:宋代时期,开元寺进一步扩建,增设了支院百余所,规模达到鼎盛。同时,寺内的双塔(镇国塔和仁寿塔)也在南宋时期重建,成为泉州的重要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元至二十二年(1285年),开元寺合并成一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为开元寺最兴盛时期,僧众多达千人。然而,元末泉州地方混战导致寺院被烧毁。

明代:明洪武二十二年,黄守恭裔孙云南副使黄文柄修复旧观。现存大殿为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芝龙重修。此外,明万历年间泉州曾遭遇八级地震,但开元寺的主要建筑如大雄宝殿等经受住了考验,显示了其坚固的建筑质量。

清代:清代时期,开元寺继续得到修缮和维护。现存的许多建筑和景观都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和特色。

四、建筑布局及特色

开元寺坐北朝南,南北长约260米,东西宽约300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按照建筑分布区域, 分为中、东、西三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区以中轴线为骨干,自南至北依次有照壁“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法堂)、祖堂等建筑;大殿和戒坛两厢有庑廊。东区有檀樾祠、准提禅林、本生院等。西区有功德堂、水陆寺、斋堂等;西长廊外侧有“桑莲古迹”;寺之东西两端有建于南宋的镇国塔和仁寿塔。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建筑风格,还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展现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所独有的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元寺是我国现存的少数保持唐代密宗规制的寺庙之一,其中的寺院设置、布局,佛像设置和各种装饰都反映了唐代密宗文化的内涵。建筑格局独特,建筑类型丰富,建筑技艺精湛,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荟萃之作。

五、景点概览

进入泉州开元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寺庙的大门,门顶上方镶嵌着一块巨大的石匾,上书“开元寺”三个金色的大字。这个巨大的石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告诉人们进入这个寺庙,要心存敬畏和虔诚。

01、紫云屏

紫云屏是开元寺的第一道屏障,墙中嵌着隶书“紫云屏”石刻。石刻高6米,宽15米,厚0.85米,是明代泉州著名书法家陈于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写,字体遒劲有力,彰显了泉州的文化底蕴。这块石刻不仅书法精湛,更寓意着紫气东来、祥云缭绕的吉祥之意,为整个寺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云屏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后于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是进入开元寺的第一道视觉屏障,寓意佛地清净、与世俗隔离。

02、天王殿(山门)

天王殿,俗称三门或山门,是开元寺的入口。天王殿始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现存建筑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修,现状整体为清代传统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门单檐硬山顶,坐北朝南,面阔五间25.94米,进深四间13.59米,中间三个开间的部分构件承袭了7-13世纪的建筑特征,如石柱粗壮且呈梭状,覆盆状的柱础则具有宋代特征。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我国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弘一法师也曾于1928-1942年驻锡泉州时重新题写此联,生动描绘了当时泉州佛教的兴盛景象。

殿内由30支棱形石柱支撑,两侧各塑有一尊高4.5米的密迹金刚和那罗延金刚,高大威猛,两眼怒视,令人敬畏。

03、拜庭与东西廊

拜庭是连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开阔场地,面积达2800平方米,全部用白色花岗岩条铺成,两翼有长廊回护。这里是僧侣和信众聚集的场所,也是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重要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庭内东西两旁有古榕树8株,两旁列置的陀罗尼经幢、窣堵波式塔、宝箧印经塔等佛教建筑形式,造型优美,塔上浮雕图像、铭文、题款等形式多样,都是随着汉传密教的发展而在中国东南沿海新产生的。这些建筑遗存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见证了泉州作为多元文化汇聚地的辉煌历史。

04、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名紫云殿、百柱殿,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也是整个寺院的灵魂所在。大殿面阔九开间,属于中国古建筑里最高的形制,面积达到1388平方米。它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重修为现状形制。大殿的月台须弥座特别引人注目,束腰处雕刻着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这些石刻与南印度朱罗时期的印度教寺院风格相似,反映了泉州文化的多元包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殿正面重檐中间有“桑莲法界”横额,屋顶为重檐歇山式,构架复杂,风格独特。通高20米,九开间进深,由近100根大石柱支撑(现存86根),石柱造型多样,有四方形、六棱形等。殿内供奉着佛教密宗的五方佛,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东方的阿閦佛、南方的宝生佛、西方的阿弥陀佛和北方的成就佛。这五尊佛像各高6米,庄严肃穆,体现了密宗佛教的崇高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殿内的斗栱雕刻成二十四尊飞天乐伎形象,这些飞天乐伎人身羽翅鸟腿,手中或执管弦丝竹乐器,或捧文房四宝,既承担支撑梁架的结构作用,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飞天乐伎的形象源自佛经所述的神鸟“迦陵频伽”(妙音鸟),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极为罕见,充分展示了泉州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甘露戒坛

甘露戒坛位于大雄宝殿后面,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现存规模为清初仿宋建筑,五重檐八角攒尖屋顶,五开间六进深,面积645平方米。坛顶采用无梁藻井结构,如意斗拱复杂奇巧,斗拱间雕饰飘带乐伎24尊。入门正中坛一木雕千手千眼观音,雕工精巧。中坛呈圆形,分为五层,最高一层奉卢舍那佛坐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戒坛始建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后多次重修。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

06、藏经阁

藏经阁原为法堂,在戒坛后面。始建于元至二十二年(1285年),后焚毁。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重建,民国年间改建为钢盘水泥仿木结构二层楼阁。内藏北宋政和雕板《毗卢大藏经》残本四十二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经阁作为开元寺保存佛教经典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泉州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7、镇国塔与仁寿塔

开元寺的东、西两侧矗立着镇国塔(东塔)和仁寿塔(西塔)两座宋代石塔。这两座石塔不仅是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现存东塔始建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建成;西塔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完工。两塔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展现了其卓越的建筑技术和抗震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西塔均为仿木楼阁式石塔,东塔高48.27米(一说48.24米),西塔高44.06米。两塔相距约200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塔身浮雕精美,内涵丰富,展现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其中,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是“石塔之王”。

在两座塔的基座须弥座之上,构成了塔的平面结构,每一层均由平座护栏、外围走廊、塔壁、内部回廊以及八角形的塔心柱等部分组成。两塔的内部构造并未将楼梯嵌入塔壁或塔心柱内,而是借鉴了木塔的楼层设计,在靠近塔心柱的一侧预留了方形开口,以便安装梯子供人上下。内部回廊宽敞舒适,从这里可以步入外围走廊,并最终走出塔外,倚靠栏杆远眺古城,欣赏那海天一色、山峦叠翠的美景。

开元寺的奇迹远不止于此,这里还珍藏着印度教的石柱,以及狮身人面像浮雕和毗湿奴的雕刻等,这些古迹彰显了印度教的深厚传承。此外,这里还留有弘一法师的足迹和郭沫若先生的题字等文化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旅游贴士

如果你计划前往泉州开元寺参观游览,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旅游攻略供你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放时间:6:30-18:00(具体时间可能因季节或活动有所调整,请以官方公告为准)

门票:免费(无需预约,直接前往即可)

详细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

交通方式:泉州开元寺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或小白车前往(全线只需2元),可乘坐2路、2路夜班、40路、601路、602路等公交车至开元寺站,步行即可到达,近距离参观也可选择步行或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

注意事项:在参观过程中请尊重寺院的宗教礼仪和当地文化习俗穿着端庄得体保持安静避免喧哗。同时请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要触摸或攀爬古建筑和雕塑等文物遗存。

周边景点推荐:除了开元寺外,你还可以顺便游览西街、小西埕、钟楼、南少林以及洛阳桥和晋江五店市等周边景点,全方位感受泉州这座海丝之城的魅力。

美食推荐:在参观完开元寺后,不妨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斯丹姜母鸭、面线糊、四果汤、土笋冻等,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泉州开元寺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佛教文化的古刹,它见证了泉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变迁和宗教发展。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美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你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收获满满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