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娇在钩织工艺品。  记者  管有明摄

本报记者 管有明 本报通讯员 钱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思乡再也不是“远距离”问题,一个视频电话或者是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一起品月饼、吃螃蟹、赏桂花等。中秋节来临之际,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手工达人陆娇则通过钩织嫦娥娃娃、扭兔子花灯、编织桂花手链等方式,记录下了一幅自己心中的“中秋繁华图”。

月中嫦娥 手工达人还原“上古传说”

近年来,汉服在年轻人中爆红出圈。而在中秋来临之际,不少少女cos起了嫦娥,穿着汉服在月下拍美照发朋友圈打卡。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娇在手机上看到了网上博主钩的嫦娥和月兔作品,觉得栩栩如生,想着自己也学着钩一个。于是,她从8月份开始就忙活起来,准备毛线、购买素材、学习技巧,精心地一针一钩,对照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嫦娥形象进行制作,不仅充满了东方的古典美,还通过多元素的中华文化进行了融合。

为了赶在中秋节前还原“嫦娥奔月”故事的经典场面,陆娇带着自己完成的嫦娥作品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拍出了“嫦娥奔月图”:只见“嫦娥”微闭双眼,双手飘逸奔向月亮。这张图很快就得到了来自“朋友圈”的众多好评,大家都夸陆娇是“巧手匠心”。

痴迷手工 除了钩织品还扭花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句辛弃疾的词虽然描述的是元宵花灯,但也通过花灯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繁华景象。在苏城,中秋的花灯也是如此。早在9月初,姑苏的街头巷尾逐渐出现了销售兔子花灯的小贩小摊,充满了烟火气息。陆娇对这类手工制作非常痴迷,尤其是看见那些精致的手工作品,更是爱不释手。

陆娇介绍,她经常在网上与其他手工制作爱好者互相交流,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钩织的方法和技巧,现已从“入门小白”变成了众人称赞的“工艺大神”。近期,她每次发朋友圈晒图,都会引起广大网友、身边同事等的关注,甚至还有人向她讨要钩织品。除了钩织,她还会用扭扭棒制作各种可爱的物件。“提起中秋和嫦娥,就不能不提嫦娥身边的兔子。”

今年中秋前,她特地从网上学习如何用扭扭棒制作兔子灯等中秋元素有关的作品。在午休时间,只见陆娇拿着不同长短的扭扭棒缠绕在一起,一拧、一粘、一绕……经过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灯就做好了。

自学编织 私人定制成为“头等”爱好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这句诗,寓意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之而来。中秋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除了天上的圆月,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桂花了。特别是古人的诗词和民间的神话传说,更是让桂花与中秋节之间有了更深的渊源。

“编织是人们使用工具或者双手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形成条形或块状类的工艺操作。”陆娇身为手工达人,最先学会的就是编织,并已成为她的“头等”爱好。她从网上学成并编织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和图案,手上戴着的编织品也都是自己编的个性化作品,而且戴了数年从来没有坏过。有时候亲朋好友还会拿着网上的图片或是自己的想法,向她提出“私人定制”手串的要求。对此,她也会细心钻研,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件作品。“你编织的这桂花手串,仿佛能闻到香味了。”附近居民林丽看着陆娇手上的桂花手串,忍不住也想“定制”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