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随着诗集《烙印》的出版,臧克家迅速崭露头角,成为文坛新星。茅盾曾称赞他:“此子才华不俗,必成大器。”当时,文坛中的不少名家都对臧克家的文学才华表示敬佩,其中包括毛主席。这引发了一个问题:臧克家究竟有哪些才华?他与毛主席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正值抗战胜利前夕,毛主席冒着危险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他组织了一场文学座谈会,参会者都是当时中国文学界的精英,臧克家也在其中。会场上,毛主席侃侃而谈,令臧克家十分钦佩。目睹毛主席的文采和风度,再加上对抗战艰苦岁月的感触,臧克家心中涌动着想要为毛主席作诗赞颂的念头。

回到家中,臧克家决定将这念头化为行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写下了《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这首颂诗,并化名“何嘉”将其刊登在《新华日报》上。毛主席看到了这首诗,虽然不认识“何嘉”是谁,但他对这位化名作诗的文人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次远远的“见面”,成了两人后续交往的起点。

1948年,由于时局动荡,臧克家不得不逃亡香港。在香港生活期间,他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很快返回了北平。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臧克家对毛主席的敬仰与日俱增,他期望有机会能再次与毛主席见面,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愿望迟迟未能实现。然而,在1957年,臧克家与毛主席通过书信建立了新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1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诗歌杂志《诗刊》正式创刊,臧克家因才华出众,被任命为主编。作为主编,臧克家感到责任重大,他组织了几次会议,召集诗人们讨论如何推动诗歌运动。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在《诗刊》上刊登毛主席的诗词,以此来激励更多人参与诗歌创作。

选题确定后,臧克家等人从毛主席的诗作中精选出八首,抄写下来,并由臧克家亲自执笔,写信向毛主席请示刊登事宜。信件寄出后,臧克家和编辑部成员都在焦急等待着回复。几天后,毛主席回信了。他不仅在信中赞许了他们的选题,还修改了他们选中的诗词,并挑选了十首旧体诗作替代。他在信中写道:“《诗刊》选意很好,不过还当以新诗为主体,旧诗为辅,祝愿它长久发展。”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臧克家等人倍感荣幸,感受到毛主席对文学的深刻理解与支持。他们怀着崇敬之情,按照毛主席的建议,顺利完成了刊登任务。这次书信往来,让臧克家对毛主席的敬佩愈加深厚,也让他更加渴望能与毛主席再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毛主席亲自发出邀请,终于为臧克家实现了这一心愿。当接到毛主席邀请见面的消息时,臧克家激动得难以自持,甚至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期待与毛主席的会面。车子很快就来了,他调整好心情,整理好仪容,前往中南海。

车子接近颐年堂时,臧克家透过车窗,目睹了中南海的朴素景象,心中对毛主席的节俭作风又添一分敬意。车子刚停稳,他便听到毛主席爽朗的声音传来:“克家同志,你们来了。”这句热情的问候让臧克家心中一暖,感觉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他急忙快步上前,两人开始了没有拘束的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谈中,臧克家提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主席,为什么您在《沁园春·雪》中写‘原驰腊象’时,用的是‘腊’字,而不是‘蜡’呢?”毛主席听后,沉思了片刻,然后笑着回应:“妙啊!‘银’字对‘蜡’字,妙不可言,那你帮我把这个字改过来吧。”

臧克家愣了一下,但看到毛主席眼中的笑意,他也轻松了下来,感觉这次见面更加如“旧友”一般亲切。两人继续畅谈,气氛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