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3月16日,历时二十八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顺利结束,负责东线作战指挥的许世友将军也已经收到了撤兵的命令。

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天里,英勇无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压倒性优势,给予了越南军队强有力的打击。

对于如何撤兵,许世友作了一番详细缜密的安排,并在撤退之前下达了三道命令:

第一,搬走所有中国援助的物资;第二,途中掩埋地雷;第三,摧毁工业设施。

战争已然结束,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地下达这样的三道命令?这位少林武僧出身的上将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这一切都要从许世友背井离乡,徒步上山学艺说起。

少林武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时期的许世友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后来他干脆背井离乡,跟随师傅去了少林寺。

在少林寺,他一边干着杂役,一边学着功夫,几年下来倒是修得一身武艺,能飞檐走壁,会刀枪剑棒,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少林武僧。

许世友性格豪爽,为人仗义,专好打抱不平。

在一次回乡探亲途中,因替人出头,误杀了当地一个恶霸,少林寺是待不下去了,穷途无路下,他便选择了从军入伍。

不成想歪打正着,在军队里,许世友如鱼得水,凭借着一身好功夫,再加上他勇猛无比的作战风格,让他很快便从少林武僧成长为一名少林武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许世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了轰动一时的黄麻起义,革命的火焰点燃了许世友骨子里的激情,之后他便跟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苏区,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

1934年7月16日,为了消灭红军的有生力量,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国民党将领刘湘亲率部队对万源发起猛攻,妄图一举消灭我军阵地。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许世友毫无不畏惧,他沉着冷静地带领着红军战士英勇战斗。

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许世友始终坚守阵地,子弹打光了、炮弹用完了,他便身先士卒,第一个跃出战壕,挥动大刀猛杀敌人,在他的带动下,红军战士们纷纷举起大刀,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军的接连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我军士气高涨、一路向前,敌人则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万源保卫战是一场残酷激烈的坚守防御战,特别是其中的白刃格斗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从师长到士兵,人手一把大刀,刀光剑影中,彰显我军男儿之英勇气概,此种场景,委实震撼!

此一战,让许世友一战成名,少林武将的美誉从此广为传颂。

对越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领导人广泛开展国际外交活动,与许多国家建立友好国际关系,其中就包括了越南。

从1950年中越首次建交以来,两国交往频繁,关系就如同亲兄弟一般。

在那段时间里,中国对越南倾囊相助,在自己捉襟见肘的背景下,依旧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帮助他们先后打退了法国和美国的入侵,实现了国家统一。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各国之间的利益权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去世,中越关系急转直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中国政府秉承着以和为贵的心态,对越南新政府种种忘恩负义的行为选择了最大程度的宽容。

可是越南新政府丝毫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相继发生了驱赶在越华侨、引发边境冲突、公然侵占我国领土等事件。

面对越南一而再、再而三地寻衅滋事,中国政府决定不再姑息纵容,于是发起了对越反击战,任命许世友和杨得志为东西两线的统帅,兵分两路,向越南发起进攻。

当时,许世友已年过七十,跟他处于同时代的诸多老将都已伤病缠身,或许是常年习武的原因,老将军的身体依旧结实硬朗,对于越南政府的忘恩负义,他早已怒不可遏,接到军委指令后,当即表示:此行定不辱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所负责的东线作战区域,地处广西战区,气候炎热,山高林密且河流众多,不适合开展大兵团作战,反倒是游击作战颇为有利。

到达战区后,许世友认真勘察了地形,经过周密安排,迅速确定了攻打高平的作战方案,许世友指出对越作战必须速战速决,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对敌人的薄弱区域,争取在短时间内全歼敌军。

1979年2月17日凌晨,在中越边境线上,随着许世友一声令下,一排排炮弹呼啸着划过天际,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不到三个小时,解放军的勇猛进攻便已突破了越南军队的防守,打掉了莫隆、布局等地的防线,越军已成溃退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此情状,许世友命令军队乘胜追击,向越南军事重地高平发起攻击。

2月27日,高平沦陷,许世友又将目光转向了谅山。

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最后一道屏障,只要我军拿下谅山,河内将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

3月4日,当解放军的坦克部队攻入北岸时,步兵顺利过河,谅山被成功攻克,此时的越南军队已毫无招架之力。

二十八天,仅仅用了二十八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赢得了这场反击战的全面胜利,当许世友指挥着解放军成功攻克谅山之后,越南政府终于为自己当初的无知和张狂付出了代价。

三道军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惩戒的目的既已达到,正所谓穷寇莫追,中国政府当即决定结束战争,接着便命令各战区做好撤军准备。

接到命令之后,许世友并没有立即执行,而是审时度势地思索了一番,当即下达了三道军令:

第一、搬走所有中国援助的物资

遥想当年,越南濒临灭国之际,新中国义无反顾地对他们施以援手、慷慨解囊,不仅派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更是无偿捐赠给了他们的大量的物资和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越反击战时,解放军冲进越南军营,还曾看见过大量写有中国标识的物资,如今他们吃着我们送与他们的粮食,反过来还要与我们为敌,此等中山狼的行为,当真令人齿寒!

一方面,我们要拿回原本就是我们的东西;另一方面,本着要中伤越南军队元气的目的,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再有充足的物资供以军用,这样便可延缓战争的爆发。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许世友下令:在撤军之时,搬走所有中国援助的物资,特别是之前捐助给他们的那些武器,一分一毫也不能给敌人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途中掩埋地雷

由于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主要是以惩戒为目的,越南主力兵团并未受到摧毁性打击,所以我军撤退之时,很有可能会遭到顽固分子的偷袭伏击。

况且,中越边境处多深山老林,特别适合打游击战,在与越南军队交手时,我军也曾被他们的游击战中伤过。

为了以防万一,许世友在撤军前下令:于撤退途中掩埋地雷,这样既能对敌军起到警示作用,也有助于我军全身而退。

于是,我军在撤退之时,便在后撤的途中埋放地雷,一边撤退,一边埋雷,果然赶来追击的敌军中了埋伏,伤亡惨重,之后便不敢再对我们军进行追击,解放军顺利地完成了撤军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摧毁越南北部的工业设施

如果说第一、第二道军令只是针对目前的撤兵形势而为,那么这第三道军令则是为了我国边境的长治久安。

1975年,北越统一了整个越南,其主要工业基地都设在北方,对一个现代化国家来说,工业本就是立国之本,也是其军事力量的最大支柱。

所以,为了彻底消绝后患,许世友在撤兵之时下令:摧毁越南北部的工业设施。

解放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开始沿途摧毁我国曾经援助的所有建筑,其中包括了众多的工业区,在炮火声中,整个谅山一片狼藉,越南北部的工业设施被摧毁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许世友将军所下达的三道军令,对于越南来说,刀刀见血,让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恢复元气,这对于解决我国边境上的后顾之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三道命令的作用下,战后的越南国力大不如前,其经济受战争影响迟迟没能复苏,导致其至今也无法翻身。

在此后的数十年来,越南都未能再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中越边境再无战火,边境人民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对此,许世友将军实属功不可没。

往日风云已成过去,须知,唯有铭记历史,方能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