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里“援”教 筑梦“疆”来(图)(主题)

——记天津援疆教师李倩(副题)

天津日报记者 王睿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第十一师第四中学,有一位来自天津市九十六中学的“80后”党员教师,她叫李倩,承担高一年级2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是同学们的知心姐姐。

近日,李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躬耕教坛,传道授业,启智润心,是师者的职责。从业17年来,她总在想:边疆地区的孩子更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更需要汇聚充满知识与力量的希望之光,点亮万千梦想。她愿成为那道光,带着真情与热情,全力以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李倩在兵团第十一师第四中学授课。

2023年8月,李倩自告奋勇,跨越山海,奔赴兵团第十一师,成为一名援疆教师,誓要捧着一颗初心来,不带半点遗憾回。

当她第一次走进兵团第十一师第四中学的教室,走近那些可爱的同学,看到一张张淳朴的面庞、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李倩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她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来对了!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过来,让这里的学生拥有和天津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是一个新人,面对陌生的教师,怎么能让他们爱上我的课?怎么能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更多收获?援疆之前我就思考过这些问题。其实,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课本身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力从哪里来?无疑要创新。”李倩认为,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逐渐把所学理解得透、消化得好。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援疆期间,李倩策划了一系列互动性强、探索性强的教学活动。“我讲《百合花》这篇课文时,先回顾作者茹志鹃的生平经历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分小组分享阅读感受,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各小组再进行角色分工,深入探讨。”李倩举例,比如“情节分析员”梳理情节线索、“人物解读师”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探讨者”挖掘作品主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鼓励他们互相提问、解答,开启‘头脑风暴’。最终,各小组以海报、小剧场等形式展示讨论成果,说出各自的感悟和收获。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次次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拉近了李倩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课上,他们是师生;课下,他们亦友亦知己。这让李倩很感动,“有女生拉着我分享她的秘密,也有男生来找我聊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每次,我是倾听者,也是指路人,会给他们一个建议、一句肯定、一个拥抱或是一个点赞的大拇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李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传帮带”,主动帮助当地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我和小邵老师‘结对子’,告诉她如何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融合、怎么开展有‘知’有‘味’的课堂活动。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李倩回忆,有一次,小邵老师在上古诗词鉴赏课时遇到了瓶颈,她觉得已经将诗词的字面意思和背景知识都讲清楚了,可同学们还是一知半解。“我提示她不要平铺直叙,可以先播放一段与诗词意境相符的音乐,引导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小邵老师深受启发,打开了思路。后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古诗词课‘出炉’。”李倩介绍,从那以后,小邵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她的课愈发生动有趣,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倾囊相授。援疆一年多来,李倩努力发光、发热。她直言,自己反复“磨课”,也给其他老师出谋划策,为的就是提升教学质效,让当地学生学有所成。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李倩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一支粉笔,一份责任。千里‘援’教,用心用情育花朵,只为桃李竞相开。”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