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年年九一八,岁岁徒叹息。
九一八的耻辱,不在于失地丧国,而是不战自退的窝囊。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向东北军北大营发起进攻,重大抉择时刻,东北军收到张学良的命令: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谁敢想象,驻守北大营的8000名守军,竟然束手待毙,成了日军屠刀下的羔羊,而这些日军只有300名左右。
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日本人再次赌赢了。短短几天时间,整个富庶的东北成为日本人的天下。
彼时的东北,城市化水平达到11.5%,工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能够生产汽车、轮船,哈尔滨和长春成为亚洲著名城市。
三千里江山瞬间变了颜色,让人如何不痛彻心扉。若张作霖仍然在世,肯定会痛骂子孙不肖。
东北的沦陷,东北军有责任,东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更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1931年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的两首诗: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诗中所述,九一八晚上,张学良与电影明星胡蝶共度良宵,剑指张学良沉湎女色、误国误军。
第二天,胡蝶本人登报声明,表示从来没见过张学良。
尽管此系子虚乌有的谣言,但基于丧土辱国的滚滚义愤,张学良九一八晚上的风流韵事还是被传得神乎其神,成为一桩著名的历史公案。
实际上,从1931年5月底开始,张学良就因伤寒住到北京协和医院治病,9月初病情好转,仍在协和休养。
“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招待宋哲元等将领,与夫人于凤至及赵四小姐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出演的《宇宙锋》。
正在看戏之时,东北打来电话,向张学良报告了事变情况,他急匆匆离场连夜处理军务。
此时的张学良只有30岁,却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其中,最刻骨铭心的是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父亲张作霖被炸死。
张作霖死后,27岁的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东北的事实领导人,此时他面临的不仅有年轻资浅如何平定东北军内部派系树立威信问题,更艰难的是当时东北处于被虎狼夹持的险境。
一个是臭名昭著的苏俄,一个是侵略成性的日本。
年轻的张学良做对了两件大事,一是果断“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促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二是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与苏联开战。
很不幸的是,与苏俄作战时东北军惨败,收回中东铁路计划失败,但是此战罕见地向苏俄表明了中国人的强硬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权益的鲜明态度。
就是在如此背景下,日本人抓住机会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然而这次张学良却少谋寡断失算了,他以为只是寻常的挑衅,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才发出了悔恨终生、让国人齿寒的“不抵抗”命令。
后来吴佩孚见到张学良,质问他:“沈阳事变,你为什么不抵抗?”
张学良回答:“我有中央的命令!”
吴佩孚大怒:
“有中央的命令也不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真丢父老乡亲们的脸!”
“国仇你不报,私仇你也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来了!”
因此,九一八后整个社会对张学良存在着极大的非议与不满。
让人诟病的还有,他是个瘾君子,每2小时就必须注射吗啡才能保持镇定,毒瘾直到1933年才彻底戒掉。
剖析历史的画卷与细节,就不难理解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理和情感动因,那就是洗刷耻辱,力证清白,颇有侠者义气,少有英雄谋略。
西安事变后,为表达对蒋的忠诚,对兵谏的坦荡,对联合抗日的赤心,张学良决意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周恩来听闻后,乘车赶往机场阻拦,可为时已晚。
望着腾空而起的飞机,周无奈地感叹:“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了,他不仅要‘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
到南京三天后,他就被请到军事法庭,审判长说了句话,让张学良非常高兴。
“不愧为张作霖的儿子”。
说来说去,他只是活成了张作霖的影子模样,与张作霖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后人总是嗟叹,若是张作霖还活着,1931年时也不过57岁,日本人还敢发动侵略战争吗?
如果张作霖在世,东北易帜,与苏俄开战,九一八等事件或许都不是这个样子,然而面对日本侵华的既定国策,仅靠张作霖一姓之私、一家之力,是不可能改变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的。
国家兴衰存亡,不在于哪一个人的英明或鲁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个积贫积弱、内斗不断的国家,被侵略被欺凌是必然。
张学良赶上了九一八,他就必须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
1936年春,东北军老部属李杜找到张学良,说有三个孤儿想去苏联读书,求他出资相助,张学良慷慨解囊。
这三个所谓的“孤儿”,有两个姓毛,一个叫毛岸英,另一个叫毛岸青。
直至68年后,定居夏威夷的张学良才知道,自己当年曾为向来敬仰却素未谋面的毛泽东做过如此善事,不禁心生慰籍。
在台湾被软进期间,张学良曾作七律一首: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百岁寿宴上,他说: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功过是非百年一梦,千秋青史自有定评。
悲情的历史人物和多舛的家国命运再次昭示:
只有全民的觉悟觉醒理性文明,只有民族的精诚团结统一,才能立起国家自尊自强之基。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