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开展以来,拉萨市围绕“三大目标”,紧扣“四化融合”,抓实“五项工程”,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精耕细作,从细微处破局、从根本处用力,推动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核心组织力量。近年来,拉萨市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固本之举,强化“五级组织链条”韧劲,重点做好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建和优化工作。截至目前,组建楼栋党小组600余个,推选党员中心户3万余户。

城关区两岛街道仙足岛生态小区住户709户,“一老一小”占比达25.58%。长期以来,小区存在缺乏“一老一小”功能活动场所,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简单粗略、服务效能难以提升等情况……

今年以来,仙足岛社区以“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着力点,探索推行社区“两委”与小区物业管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打造以“红色议事亭”“红色管家”“红色长廊”“老年驿站”“托幼中心”为载体的“红色物业”。“红色物业”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物业有机融合,紧扣“全科社工、全能服务”一岗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辖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配强基层骨干队伍方面,拉萨市稳步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驻村布局,按照党群干部进后进村、经济干部进薄弱村、政法干部进复杂村、农牧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原则,共计选派驻村工作队316个,队员1382名;并按照“1+4+X”模式配备工作力量,配备网格员3118名。划分警格595个,配备民(辅)警790名。

此外,拉萨市进一步明确网格服务职责,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网格员、联户长履职尽责的通知》,建立“七大员”责任清单和“五张明白卡”,编印《拉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4000本。

履职尽责提能力

城关区探索“议事坝坝会”“流动小板凳”“早茶议事亭”;堆龙德庆区探索“‘星期二’早茶‘选民说事 委员来听’”、龙姐“阿佳‘议’起来”议事会;达孜区探索“田坝会”“院坝会”“民情恳谈会”;曲水县探索“妇女议事会”;当雄县推行“锅庄议事”群众工作法、搭建“牧心议事亭”……2024年,拉萨市始终把提升基层履职能力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着力增强基层工作者的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

在对五类群体进行专题培训的同时,拉萨市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聚焦“一老一小”“一弱一困”,打造特色服务场所100余个;持续推进“双报到双积分”,目前,已有2382个党支部、3.5万余名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累计积分138万分;常态化开展“敲门响铃”“结对认亲”行动,大力开展“有事找网格员”活动,打造邻里互助的“熟人社区”。与此同时,拉萨市坚持“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原则,积极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打造群众议事品牌50余个,营造自治浓厚氛围。

此外,拉萨市还分类完善“一村(社区)一策”“一寺一策”“一校一策”“一单位一策”“一企一策”应急方案预案,构建各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及平战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应急处突能力;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建立联调联动机制,规范分流转办,11个县(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69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挂牌成立,综治中心、司法所等资源力量实现有效整合。

多元共治增效能

近年来,慈松塘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通过打造“微阵地”、做细“微服务”、化解“微矛盾”、助力“微心愿”、宣传“微事迹”,实现共商“大民生”、传递“大温情”、遏制“大冲突”、汇聚“大幸福”、释放“大能量”的“五微善治”工作模式,以一系列可观可感可及的举措,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慈松塘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旦增卓嘎表示:“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始终把多元共治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实现途径,推动群众、社会组织、法治资源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织牢织密为民服务网络,推动群众主动参与。”

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拉萨市全面推行“六社联动”模式,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一老一小”、物业服务、应急演练等,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走进俄杰塘社区好食光(食堂),内部装修简朴、环境舒适、卫生整洁,高温消毒柜、配餐柜、茶水台等设施一应俱全。考虑到老年人牙口不好,食堂菜品烹调以清淡、软糯为主且价格亲民。食堂对本社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和为残疾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对前来就餐的所有人员提供免费休息区及茶水。

“孩子工作忙,来不及做饭时,我就在社区食堂吃,饭菜干净卫生又有营养,还能照顾到老年人的口味,实在是太方便了。”俄杰塘社区60多岁居民扎西央宗说。

此外,拉萨市把科技赋能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支撑,以推进网格管理智慧化、服务管理智能化、特殊群体服务便捷化为社会治理持续赋能助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感知力、反应力、组织力、保障力,让居民共享科技赋能社会治理带来的实惠和红利。(卢文静 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