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国宝第一大案,3000警察,用120天追回被盗价值6亿元文物
小法师讲故事
2024-09-17 22:19河南
1992年,河南省开封市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文物盗窃案。
一夜之间,开封市博物馆中明清宫廷展厅被洗劫一空,被盗文物价值6个亿。
河南省公安系统投入大量警力侦破此案,然而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走访调查,案件的侦破却陷入了死胡同。
就在大家感觉山穷水尽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成为案件侦破的转折点....
01
1992年9月18日,包公湖畔的开封博物馆。
上午8点30分,服务员马海娟、崔巧玲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
门刚一打开,两人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大惊失色,目瞪口呆。
只见400多平米的展厅内,满地狼藉,多个玻璃展柜中的珍贵文物不翼而飞!
两个人面面相觑,互相看对方的表情,仿佛在说:“刚才是幻觉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两个回过神儿来,才发觉出了大事,急忙询问昨天值班的同事,是不是他们把展品收起来了。
同事纷纷摇头。
马海娟、崔巧玲想死的心都有了,浑身颤抖着奔向领导办公室,报告刚才看到的情况。
领导听到两人的报告后,“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说话都开始打哆嗦:“你们…你们刚…刚才…刚才说什么?”
马海娟、崔巧玲把他们早上开门后看到的情况又向领导重复了一遍。
领导终于听清了他们的汇报后,急得拔腿就往明清宫廷用品展厅方向跑。
真不愧是当领导的,遇大事临危不乱,边跑边安排人封锁博物馆大门,并降下了展厅所有出入口的卷闸门,同时安排工作人员马上报警。
8点40分,博物馆门口警笛呼啸,警灯闪烁。
开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张天增带领技侦人员抵达博物馆,迅速展开勘查工作,同时赶紧通知了当时的开封市公安局局长长武和平。
武和平和局里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胡安太,接到通知后急速赶往案发现场。
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刑侦技术人员共同统计,发现展厅中有8个展柜被撬,69件珍贵文物被盗走。
其中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弘治年间黄釉瓷盘、明德化窑回纹三足炉、清雍正年间青花釉里红折枝果纹扁瓶等4件一级文物是我国窑烧青花瓷器中的极品。
另外3件一级文物,青玉山子、青玉佛手花插、青玉蔡柄活环匝等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用品,其玉质之硬之纯,雕刻之精之细实为罕见。
按当时市场估价,失窃文物总价值超过6亿元。
开封博物馆内馆藏文物较多,而明清宫廷用品更是该馆最珍贵的馆藏文物,镇馆之宝。
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文物盗窃案,也是继“蒙娜丽莎”盗窃案后的世界第二大文物盗窃大案!
02
刑侦人员现场调查发现,博物馆里有大型退役警犬守护展馆,而且展馆内还安装了8个红外线报警装置。
刑侦人员想不明白,博物馆安保措施不可谓不严密,盗贼是怎么成功进入展厅的呢?
通过进一步的现场勘察,警方很快就发现展厅的北面窗户有被打开过的痕迹,盗贼应该就是从这里进入展厅的。
可让警方想不通的是,案发当晚,不管是警犬还是警报居然都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而且这么多件大型珍贵文物,他们又是如何带出博物馆的呢?
在现场,警方提取了红色平绒布、黑色票夹、玻璃刀、鞋印儿、撬痕等多种物证和痕迹。
从展柜上的划痕可以知道,玻璃刀是为了破坏玻璃柜盗走文物用的。
警方经过现场深入调查发现:在案发当晚,博物馆的两条退役警犬被意外地拴了起来。
这一细节引起了警方的怀疑,因为警犬的存在本应对盗贼构成威慑。
此外,博物馆的安保措施似乎也被特意规避,红外线报警器在案发当晚全部失灵,每个报警器外都罩着一个红色的平绒布套和用来固定布套的黑色票夹。
现场刑侦人员暗暗感慨,这些盗贼还真是专业啊!
因为现场发现的这些细节表明,盗贼在实施盗窃时非常谨慎,他们不仅规避了安保系统,还尽可能地减少有人来过的痕迹。
警方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盗窃,而是一起经过精心策划的盗窃大案。
开封博物馆的盗窃案迅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开封市警方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他们必须尽快破案,追回国宝。
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通过开封电视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新闻发布会上郑重承诺,将不惜一切代价,追回失窃的文物,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同时他也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此案侦破不了,他就地辞职。
03
开封市公安局迅速把该起文物盗窃案上报给河南省公安厅,省公安厅毫不迟疑地报告给了公安部。
案发当天,开封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福润和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吴国强为负责人的侦破“9.18”特大文物盗窃案指挥部。
河南省公安厅成立了以王继胜副厅长为组长的侦破“9.18”特大文物盗窃案协调组,全省各地公安干警紧急动员,以刑警支队力量为主,调集了200多名办案高手、侦察精英,汇聚一堂。
经过对现场初步勘察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当前国际文物走私大气候的把握,指挥部迅速制定了立足开封、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伸向海外的侦察方针。
从现场勘查、物证排查、走访调查、赃物控制、社会发动5个方面入手,将参战干警兵分五路,以物找人,全面出击。
现场勘查组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奋战,共提取案犯留下的物证痕迹12种109件。
通过对各种物证、痕迹的科技监测和经验分析,指挥部认为,这起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文物盗窃案是流窜犯罪团伙跨地区所为,案犯在两人以上。
从现场看,案犯对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及博物馆周围环境情况比较熟悉,事前经过多次踩点、预谋,因此案犯在开封必定有落脚点。
从作案手段看,案犯属于高智能犯罪,具有撬盗经验、攀登技术、反侦察意识,且对文物、红外线报警器有所研究。
直接进入现场的案犯有两名,一个身高1.70米左右,身体健壮,体态中等,年龄在25岁上下,此人作案时穿一双回力运动鞋;另一名案犯身高在1.72米左右,体态偏瘦,年龄约30岁,此人作案时穿一双弧型鞋。
根据上述结果,指挥部下令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排查、走访,并紧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提供破案线索。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各种信息接踵而来。
包公湖鱼场工人吴玉柱反映:案发当日的凌晨1时50分,他和同事顾保国等三人巡湖至中坑南环路包府坑加油站北墙外时,发现有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停放在此。吴玉柱用强手电照了车牌说:“这是空军的车。”
“你为什么说是空军的车?”侦察员问。
“我当过兵,知道带红色“K”字头的白色车牌的车都是空军的。”吴玉柱回答。
“记得车牌号码吗?”
“只记得中间不是一个0就是两个0,其余的数字记不清了。”
专案组民警为此又走访了许多案发当晚到过博物馆及在博物馆附近工作的人。
不久一个环卫工人提供线索,案发当日凌晨3时40分许,当他上班行至包公湖中坑南环路包府坑加油站北墙外时,发现那里停着一辆浅色轿车,因雨夜太黑,没看清车牌号。
开封中司木业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两名工人提供线索:“18日凌晨3点多钟,我们起床做饭,看到围墙上有一个人。
此人圆脸大眼,面色较白,很像歌星迟志强。”
博物馆员工李娟和在此值勤的武警战士则提供了一条更重要的线索:
9月初,有两个住在东京大饭店的人曾三次到博物馆参观。
其中一个自称是“武汉大学教授”,说来开封参加“黄河中下游研讨会”。
第一次是9月1日下午2点多钟,“武大教授”独自一人到馆,进展厅前与武警和馆内员工聊了会儿天,询问了一些博物馆内夜间值班的看护情况。
交谈过后参观了“明清宫廷用品展”,他好像很懂文物,看这些文物看得非常入神,在厅内停留一个多小时。
第二次是9月3日下午2时许,“武大教授”和一名身高1.70米左右的男子再次来馆参观,因下午学习不开放,俩人没有进入展厅,只在外侧参观了“石刻廊”。
第三次是9月17日上午,“武大教授”带着一名男青年第三次进馆到一楼北展厅参观“明清宫廷用品展”。
经警方调查,证实9月初开封根本没有召开过什么“黄河中下游研讨会”。
根据这条线索,警方迅速对全市285家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进行排查,确认了自8月31日至9月18日,18至35岁的外地旅客来开封住宿登记的共27200多人,其中武汉籍旅客85人。
在距开封博物馆200米斜对面的东京大饭店查到,9月2日,有四个来自武汉的男子来此住宿,于9月7日离店。
其住宿登记为:李军、唐国强、陈纳德,均为男性,工作单位都是武汉铁路分局,还有一个人没有登记。
经查问,武汉铁路分局并没有在饭店登记的李、唐、陈三人,他们的身份证是假的。
侦察员在与博物馆斜对面的迎宾饭店的住宿登记簿上也查到了9月2日李军、唐国强、陈纳德的住宿登记,其身份证号码与在东京大饭店所填写一致,但登记后未在此住宿。
9月29日深夜,郑州市公安局党组会议室灯火通明,侦破开封“9.18”特大文物盗窃案第三次工作汇报会正在进行。
金水公安分局局长说起8月5日郑州金桥宾馆发生了一起盗窃桑塔纳轿车案件时,立即引起了开封市公安局侦破“9.18”案驻郑工作组的重视。
经了解,7月29日,三个自称是广州宏达电子公司的青年,驾驶挂军牌照K43—1008的红色夏利车到金桥宾馆,进了1003房间与开封机电公司驻郑办事处主任傅焕成洽谈购车事宜。
这三个人的名字分别叫林沙、李军、陈纳德。
次日中午,林沙等人要求试车。
其中一人驾驶白色桑塔纳在宾馆院内试车时,突然驾车驶出宾馆大门,这一行为把傅焕成吓了一跳,以为林沙他们大白天要抢劫车辆。
陈纳德笑着对他说:“别着急,别着急,我这个兄弟就喜欢在马路上开车,宾馆院子里地方太小,试着没啥感觉,外边儿马路上开着才爽嘞。”
约摸40分钟后,桑塔纳轿车返回了宾馆。
但陈纳德他们说需要回去向领导汇报情况,然后再决定买不买。
傅焕成觉得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就和他们握手再见了。
没想到几天后,傅焕成却发现那辆被试过的白色桑塔纳轿车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