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素有苏联战神美誉的朱可夫元帅,在率队访问南斯拉夫期间,突然被远在国内的赫鲁晓夫指控阴谋夺权,旋即被免去了国防部部长职务。
这次发生在前苏联国内的夺权事件,后来被习惯性的称作“朱可夫事件”。此后,朱可夫彻底离开了权力中心,后半生几乎都活在痛苦的挣扎之中。
有鉴于此,毛泽东曾在南宁会议上,建议全军吸取朱可夫事件的教训。后来,他又在武昌会议上提出,一定要做好军队教育工作,绝不能像匈牙利军队那样烂掉了。
1958年5月27日,在毛泽东的首肯和指示下,彭德怀主持并召开了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以军队整风和去苏联化为主题,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
但随着会议时间不断延长,反对军队教条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继而导致效仿或学习苏联经验的军队干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此次军队整改运动,有一位元帅和两位大将受到的抨击最为猛烈,分别是刘伯承、萧克和粟裕。毛泽东认为刘伯承的问题不大,可以不用写检查、作检讨。
后来,在邓小平的建议下,刘伯承在千人大会上做了深刻检讨,这才得到了大家的谅解,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反观在解放战争中指挥和组织大兵团作战的“战神”粟裕,则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批判。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的老搭档陈毅居然带头发言批判粟裕。
这也导致粟裕被撤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只能去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而且还禁止他接触军队。一直到粟裕去世之前,他都没有恢复名誉。
在战争年代,我军出现了很多配合默契的军事搭档,除了大家熟知的刘邓大军、陈谢兵团之外,最知名的当属陈毅和粟裕。
很多人都了解“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句话,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是互相成就的一对黄金搭档。而且在陈、粟搭档期间,陈毅的很多功绩都有粟裕的影子。
陈毅和粟裕相识于南昌起义军南下转移之时,即便二人都隶属于红一军,可惜的是他们的交集并不多。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期,陈毅和粟裕再度隶属于同一军事单位。只不过当时陈毅是一支队司令,而粟裕则是二支队副司令。
这一时期二人在工作上有了一些交集,次年二人率领的部队合编之后,才迎来了首次合作。
在历经多次大战之后,陈毅对粟裕产生了高度信任,将军队作战指挥权交给了他。而粟裕只有在陈毅的支持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至于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陈毅第一个带头批判粟裕,绝非是出于所谓的个人恩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挽救粟裕的想法,却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
其实,“朱可夫事件”发生之后,身为总参谋长的粟裕就遭到了一些人的诬陷和攻击,这也让他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
粟裕遭到批判还与彭老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二人因性格和工作方法上的差异,导致彭老总对粟裕产生了不满。
在会议召开之前,彭老总专程找到了陈毅,要求他率先发言批判老搭档粟裕。身为三野的代表人物,陈毅在时局的裹挟下也不得不批判粟裕。
粟裕非常理解陈毅的良苦用心,所以才会在多年之后十分感慨地说:“陈毅同志真的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