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孙坚两人的初次会面是在镇压颍川黄巾的战场上。
《Hardder图绘三国历史》系列文章更新中,通过地理地图来详尽、细致的分析三国历史,点击关注不错过。
省流,本文结论图
东汉州图,首先需要对东汉州有个大致了解
184年的黄巾战事按照地理位置来说,大致以黄河为分界分为南北两处战场,北战场的黄巾主力以分布在冀州南部的张角和两个弟弟张宝、张梁为主,南部战场主要是分散在豫州境内和荆州北部南阳的黄巾军。
北部战场由卢植总指挥,南部战场则以黄甫嵩为主,朱儁(朱俊)为辅。
本篇先讲一讲南部战场的前半部分颍川战场以及所涉及的曹操、孙坚参与部分。
在南部战事开始之前,孙坚首先自遥远的下邳县前来,加入了朱儁的队伍。
《三国志孙破虏传》
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原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俊并力奋击,
前面孙坚一文中讲到,孙坚早年间经过三次工作调动,最终在下邳县任县丞,一直到黄巾起义为止。
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朱儁上表朝廷任孙坚为佐军司马随同平定黄巾,孙坚在下邳附近召集了一千多人前去和朱儁会合。
关于朝廷军队和孙坚前期出征的路线和地点,史书并没有记载,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我写这一系列的文章就是要在这些细节上深挖,不过需要讲完颍川境内的战事之后再回过头来讲。
这里插个题外话,朱儁为什么要找远在下邳的孙坚来帮忙呢?这个事也能给找出点证据。
前文讲过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年轻时就在县府工作,后来进入郡府工作。
朱儁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年轻时也在县府工作,后来也进入郡府工作。
《后汉书朱儁列传》
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人也。
俊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时,同郡周规辟公府,
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荐于太守韦毅,稍历郡职。
后太守尹端以俊为主簿。
上虞县和富春县距离并不远,吴郡和会稽郡也是紧挨着,临郡之间官员往来交流时,孙坚和朱儁这俩同行可能就相互认识了,之后两人各奔东西。
年轻时的孙坚是靠着聪明能打出名的,主要是能打,所以碰上镇压黄巾这种打仗的事,朱儁第一时间就记起了这个早年间的同行了。
这个是题外话,我们再继续推进时间。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俊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
皇甫嵩与朱儁大军合计四万人,两人分别统军前往距离洛阳最近的颍川郡平定黄巾。
按照皇甫嵩传的记载能看出来,此次出征的最开始,皇甫嵩和朱骏并不是同时出发的,两人大致是兵分两路一前一后。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
朱儁出兵在皇甫嵩之前,先与颍川黄巾波才打了一仗,朱儁战败,之后皇甫嵩才进驻长社县。
朱儁此次战败在哪里,史书没有讲,很有可能是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县,此处的考证过程后面会细说。
皇甫嵩见朱儁战败于是前往长社县,打算从侧面进攻,不料黄巾势力太大,皇甫嵩大军在长社县被黄巾包围。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
皇甫嵩被围之后,利用火计夜袭敌营,恰好曹操带兵来了。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儁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三国志武帝纪》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
前文曹操一篇中讲到,曹操因从妹夫获罪连坐被免官,不久又被征召为议郎。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朝廷又提拔曹操为骑都尉,前往参与颍川战事。
曹操带兵与先前战败的朱儁会合解救了长社之围,大破黄巾军。之后众人追击波才,在阳翟县将其击破。至此颍川境内的黄巾基本平息。
仅仅依靠史书现成的记载,我只能画出如下的地图,朝廷联军从长社出发在阳翟县击破黄巾。
但是,如果仅仅是绘制如此一张地图的话,那我这一系列的文章也太水了,本文就着眼于颍川境内的战事来深入细致的分析一下,这张地图也会随着分析而不断的迭代。
颍川战事算是镇压黄巾中的一个小阶段。此战之后,曹操因功被封为济南国相,颍川战事也是在184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所参与的唯一一次行动。济南国在青州,泰山以北。
《三国志武帝纪》
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
颍川平定之后,我们就能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南部战场的缘起及经过。
为了能绘制出完整始末以及过程路线的地图,我在此需要分析两个问题:
一个是朝廷大军出征的路线,
二是孙坚与朱儁会合的路线。
首先,朝廷大军出征的路线,
从洛阳去往颍川郡,有三条路线可以走,北面走虎牢关,中部走轘辕关,南部走大谷关,这三条路线在汉末都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北部虎牢关,也就是汜水关或者旋门关,走过的人数不胜数,最近的比如前面分析过的曹操进京走的就是虎牢关,中部的轘辕关汉献帝迁都许昌时走过,这个后面也会讲到,南部的大谷关,孙坚讨董时走的这里进入洛阳。
其实单纯的看地理位置的话,最合理的路线是走轘辕关,因为距离近,打仗这种事就是讲究兵贵神速,所以肯定会选择最近的路线。
在这里还可以回收一个前文的伏笔,前一文中在洛阳八关都尉时说到,面对黄巾起义朝廷是很慌的,颍川郡与洛阳只有一山之隔,距离如此近的起义军,一定是要第一时间前往镇压,综上来说,轘辕关是此次朝廷军队出征的必由之路,当然我是说皇甫嵩和朱儁,卢植肯定不会走这里。
再需要确定的是,颍川黄巾盘踞在何处呢?
黄巾在长社被皇甫嵩、朱儁、曹操联合打败后退守阳翟县,阳翟县是颍川郡的治所,史书中在描述黄巾军的行动时说,黄巾燔烧郡县,杀害长吏,一郡之中最富裕的地方那肯定就是郡治,起义军肯定会占据郡治作为大本营,所以颍川郡的黄巾肯定是集中在阳翟的,阳翟平定之后,整个颍川也就平定了。
《三国志孙破虏传》
三月甲子,三十六方一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
确定了起点,途径点以及终点,那朝廷军最开始的行动大致是这样的。
朱儁皇甫嵩一前一后走轘辕关进入颍川郡,朱儁大军直扑黄巾驻守的阳翟,但是战败,后脚的皇甫嵩见朱儁战败,于是绕道去往长社准备从侧面进攻,黄巾发觉之后也前往长社,之后曹操赶来,既然前面确定了轘辕关路线,那曹操也是走的轘辕关,和朱骏会合之后前往长社解围,黄巾退回阳翟,最终被联军追击消灭。
以此可以在前一图的基础之上描绘出更详细的地图,如下。
这是我提供的一种思路,中途走轘辕关,其实走虎牢关也不是不行。但仔细想一想还是轘辕关更靠谱,因为颍川这个地方距离洛阳非常近,中间就隔着一个嵩山,咱先不说战事如何,就黄巾这个位置,这皇帝肯定也害怕啊,万一轘辕关失守,那这东汉政府不就得提前迁都长安啦。
上图只是0.5版本,不是最终版。
还有第二个问题,孙坚呢?
再来分析一下孙坚和朱儁会合这件事。
首先需要确定孙坚与朱儁会合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只能确定个大概范围,不过用来分析地理也足够了。
按照三国志孙坚传记的说法,孙坚和朱儁汇合之后,所向无前,就是没有败仗,鉴于朱儁在开始战败了一次,所以孙坚与朱儁汇合的时间点应该是朱儁败于波才之后。
孙坚传记后面又说,孙坚和朱骏共同讨伐汝南颍川黄巾,皇甫嵩和朱骏大军是先讨伐颍川再讨伐汝南,大军在颍川的最后一站是在阳翟,所以这个大致范围就能确定下来了,最早不会早于朱儁战败,最晚不会晚于阳翟大战。
孙破虏讨逆传
与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
其次需要确定孙坚的行走路线,
从下邳去往颍川需要横穿整个豫州,豫州境内的黄巾主要分布在西半部分,包括颍川、汝南、陈国,如果直接前往的话势必会于半路碰上黄巾,也免不了与黄巾一战,那孙坚在西行的过程中有没有提前和黄巾打过仗呢?
我们再深入一下
《后汉书孝灵帝纪》
三月戊申,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讨颍川黄巾
夏四月,朱俊为黄巾波才所败
五月,皇甫嵩、朱俊复与波才等战于长社,大破之
六月,皇甫嵩、朱俊大破汝南黄巾于西华
《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
三月份,朝廷派皇甫嵩、朱儁出征,
四月,朱儁战败,
五月,大军在长社大破黄巾,
到了六月,大军就进入汝南了,
所以颍川战事是在五月结束的,三月朱儁准备出征,同时给孙坚写信,孙坚与朱儁会合大概是四月到五月之间,加上送信人的去,再加上孙坚的来,总共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单程也就是半个多月,再加上孙坚还要招募人手,时间上还是很紧凑的,所以孙坚赶来的这一路上不可能与黄巾纠缠,肯定是要避开黄巾的。
那好了,由此就可以看出来,孙坚的路线肯定不是直接横穿豫州的,应该是走的豫州北部,与兖州交界的部分。如图所示。
分析至此就到头了,再具体我也没办法了,只能画出个大概路线,至于孙坚和朱儁在哪里会合,我也只能说要么在长社,要么在阳翟,或者两者之间的某处。
如此,颍川战事的起始经过加上孙坚的行动地图,最终版本就如下图所示,
在颍川的战事中,曹操和孙坚身为共同作战的同事和各自军队的头领,一定是互相见过面并有一番交流的,此次见面就像宿命论作品中常出现的场景一样,双方谁也不会料到,彼此及其后代会在未来发生何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未完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平台总是要压缩图片,导致上面的图并不是很清晰,暂时找不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