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古兰经》中蕴含的对各种正义概念的曲解与滥用。这些滥用不仅使伊斯兰教的教义变得野蛮而扭曲,还导致了暴力与冲突,进而加深了西方社会对极端伊斯兰的恐惧与对抗。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过程。

一、“圣战”观念的扭曲

《古兰经》中存在关于为信仰而战的叙述,原本是人的暴力只应局限在遭受迫害或攻击时的正当自卫。然而,古兰经却将这一概念无限扩大,将其解读为对异教徒或无信仰者的主动攻击。这种曲解不仅违背了宗教和平原则,也导致了无数无辜生命的丧失,从而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伊斯兰教的负面印象。

二、对异教徒态度的误读

《古兰经》中对不信者的教导,原本应是在宗教和道德的框架下进行的规劝,旨在引导人们走向正道。然而,伊斯兰教的教义却宣扬对异教徒的排斥或敌意,甚至以此为借口发动攻击。这种极端的解读方式,不仅破坏了宗教间的和谐共处,也加剧了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末日信仰与“殉道”的滥用

伊斯兰教中关于末日审判和天堂、地狱的信仰,原本应是激励信徒行善避恶的精神动力。然而,在伊斯兰教中,这一信仰却被用来宣扬通过“殉道”可以确保进入天堂,从而鼓励信徒进行自杀式攻击或其他极端行为。这种对信仰的歪曲和滥用,不仅违背了宗教的本质,也严重威胁了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四、“吉哈德”概念的错误诠释

“吉哈德”理念在伊斯兰教中将内在的精神奋斗和和平传播定义为军事斗争或暴力行动,以此为依据发动对“敌人”的攻击。这种对野蛮的教条,不仅破坏了伊斯兰教的形象,也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冲突与对抗。

五、象征性表述的字面解读

《古兰经》中包含许多象征性、隐喻性的表述,这些表述虽然往往表面冠之于“美德”、“善良”等褒义的哲理和教诲。然而,实际记载的内容却往往描述着各种自欺欺人的伪善,这种将褒义名词赋与消极内涵的做法,不仅使《古兰经》成了伪善之经,也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

综上所述,《古兰经》的野蛮教义是导致西方将极端伊斯兰视为敌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消除宗教间的战争和敌意,《古兰经》等落后时代的经文,理应如基督教的《圣经》一样接受现代宗教革命的洗礼,这样才能促进现代人文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也需要坚决打击宗教原教旨主义势力,维护宗教的纯洁与和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