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烟,号角连,烽烟燃尽四一年;黄河泣,青山见,中条天险成前线。

1941年,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调派10万大军,向位于山西、陕西以及河南三省交界处的中条山展开进攻,和驻守在这里的20万国民党守军激烈交火。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并非全无优势,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战役初期,20万国民党大军就被日军迎头痛击;一个多月后,中条山的中国守军伤亡殆尽,所有的战略阵地都被日军夺去。战后日军公布战场情况,宣称“击毙中国士兵4.2万人,抓获俘虏3.5万人;己方战死673名日本士兵,总体伤亡2292人。

日军的战报肯定是存在一定水分的,但国民党军队在这场战役中也确实是惨败而归,不仅有数万将士战死沙场,还有12位高级将领壮烈殉国,连一向最看重面子的国民党领导,都称这场战役是“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中条山战役是在何种背景下爆发的?这场战役为什么会如此惨烈?造成这场抗战史上“最耻辱一战”的原因又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条山战役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歼敌600损兵7万!中国抗战史上“最耻辱一战”,究竟因何造成

战役背景

1938年的武汉会战结束之后,在中国战场上消耗了大量军事资源的日本侵略者受到国际形势的压迫和自身资源不足的限制,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彻底放弃了快速占领中华大地的作战计划。这段时间日军和中国军队的作战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主动南下进攻转变成战略制约,开始注重在占领区进行建设。

但就在日军打算以这种方法徐徐图之,潜移默化地在中国扩张领地的同时,却得知了自己的“老大哥”德国以闪电战拿下波兰,并且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进行合作,在和英法的对战中取得了最后胜利的消息。见盟友德意志战果累累,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垂涎已久的日本侵略者也不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在1940年秋天再次调整作战方针,打算进一步占领中国,好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后勤基地,去争夺世界霸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侵华日军

当时除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一直在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作战的八路军也逐渐成为日军的心头大患。中央领导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将数十万大军分散部署在晋南大地。这些部队在晋南打游击、修建防御工事、联络群众建立根据地,在三年的时间内不断发展壮大,还开展了“反扫荡”的百团大战。1940年冬天,百团大战接近尾声,围绕在山西交通干线附近的枪炮声渐渐平息,八路军战士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对面的日本侵略者却已经被连番惨败搞得头痛不已。

基于这种情况,日军在制定新一年作战计划的时候,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讨论重点搬上了台面:接下来的进攻对象,是选择一直在后方“兴风作浪”的八路军,还是之前已经展开过多次战斗熟悉情况的国民党军队?华北战区的日军高级将领对此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军官刚刚经历过百团大战的冲击,对八路军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心有余悸,觉得军队应该趁着八路军还没彻底发展壮大的时候将其歼灭;另一部分军官则认为,部队之所以会在百团大战中失利,是因为战役爆发之前驻扎晋中的日军被中条山的国民党军队转移了注意力,还被其数十万大军压迫牵制,抽调不出兵力对大部队进行支援,才使得日军在和八路军对战时陷入兵力不足的窘境。所以想要在后续的战役中夺取先机,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消灭驻守中条山的国民党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百团大战

日方领导仔细权衡两方意见之后,还是决定先发制人,展开“中原会战”,将驻扎在晋豫边区,也就是中条山一带的20万国民党大军尽数消灭。日军领导考虑的是,当时已经是日军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后的第四年,他们最开始制定的作战目标早就无法实现,现在想要以最短的时间占据更多的中华土地,紧要任务就是消灭国民党军队在黄河以北的军事力量。这其中的作战重点就是攻克位于山西、陕西以及河南三省交界处的中条山。

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山高林密,重峦叠嶂,内部还有数量不少的矿产资源,是个值得开发的好地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条山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这里和太行山、吕梁山以及华山交相呼应,对于已经占领了山西众多关隘的日本侵略者来说,是接下来行进路上的必经之地。中条山紧靠晋南和豫北,北望西安和大西北,南临洛阳、潼关等中原省会,日军只要占领了这里,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都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动其进一步在华北占领区实现绝对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条山战役示意图

当然中国军队也知道中条山是万不可失的战略要地,毕竟只要牢牢把握住这里的根据地,利用地优势地形进行保守攻击,中方就可以牵制整个三晋大地上的日军部队,积极配合国内的抗日战局。不过虽然中条山地处山西,驻扎在这里的中国守军却不是阎锡山的晋绥军,而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央军。中央军是国民党领导极为重视的嫡系部队,部队兵力充足,武器装备相对来说也较为精良,之前已经在中条山击退过多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被日军视为眼中钉。最近的一次就是1940年春天,日军调集了三个师团将近3万人的联合部队,对驻守在中条山的国民党中央军和晋南地区的中国军队展开进攻,战役前前后后维持了3个月,日军不仅没能啃下任何一片根据地,还被中央军打了个落花流水,部队伤亡5000人。

所以为了保证这次作战行动的成功,日本侵略者吸取教训,调集了大批部队,总计将35个大队投入战场,总兵力高达10万。这是日军在1941年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主动进攻。部队集合完毕后,日军制定了“中心开花”的作战方针,打算以中条山根据地的垣曲为突破中心,一路打到黄河北岸,切开中国军队布置在中条山的一字长蛇防线,然后设立包围圈,将这里的中国军队一分为二逐一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国民党军队

其实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作战计划并非全无察觉,1941年4月,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在晋南召开会议,中条山阵地的守军将领也出席其中,会议上何应钦也着重强调了晋南的三省交界地带,也就是中条山一带的战略重要性,表示希望这里的守军加强防范,严守阵地。但之后讨论到日军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这些将领们却没有把握住精髓,只是认为晋南的侵略者是打算通过中条山和占据豫东的日军部队进行会师,好集合兵力攻克洛阳和潼关等地。正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在战役初期就对日本的战术和作战目标进行了误判,使得中条山战役在一开始就失去了作战先机。

战役过程

中条山战役正式爆发的时间是在1941年5月7日下午,当时国民党军队第3军第7师的士兵正在战场西翼,也就是运城以东30公里的地方巡防,突然遭遇到日军第37师团的炮火袭击。部队将士仓促应战,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打得节节败退,当天晚上10点,国民党第3军第7师的阵地就被敌军突破,部队将士见胜利无望之后开始朝主阵地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日军轰炸中国军队阵地

后方的日军紧追不舍,一路跟着撤退的国民党军队从纵深方向挺进中条山腹地,先头突击队甚至抵达了位于山脉分水岭的国民党军队后勤基地。8日凌晨,日军已经翻过两座大山,再次向国民党军队部署在中条山的防线发起进攻。夜间可视度低,周围的高山和密林也为日军提供了有利的夜袭条件,毫无防备的国民党军队被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搞得相当被动,不仅第7师的作战指挥部遭受重创,连驻扎在唐回村的第3军总部也传来警报。

到8号中午,战场上的形势对国民党军队来说已经相当不利,日军兵分四路,向驻扎在中条山的的国民党军队展开包围圈。国民党各部都遭受到了日军的突然袭击,自顾不暇不说,整个战局都陷入一片混乱。这也是日军在正式攻入中条山之后想出的新型作战方法,不再一板一眼地采取常规进攻方式,开始根据地形“横冲直撞”,有的袭击国民党军队的前线作战指挥部,有的按照预定目标前进,也有的从山地出发占领阵地。因为日军的攻击方式五花八门,中条山的国民党守军已经完全搞不清楚这是敌军行军神速,还是对方调集了大量的空降部队。日军将此次进攻打成了别出心裁的“山地闪电战”,在短短一天的时间之内就迅速向前推进了20公里。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折损大半,阵地也丢失多处,在5月9日拂晓接收到上级领导发来的撤退指令,开始在邻近的黄河渡口五福涧征集渡船,各部队陆陆续续向渡口转移,打算走水路撤退回南方大本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部队转移

但国民党军队的撤退意图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获知,日军命令部队急行军,在9日中午就抵达了距离五福涧仅有5公里的兑山,占领了这一片地区的交通干线,切断了国民党军队从黄河南撤的后路。此时向渡口方向撤退的国民党80军在马村遭遇到日军先锋队的突袭,部队损失惨重,所有的后勤物资都在战斗过程中丢失,雪上加霜就是部队的无线电台也被敌军的炮火损毁,队伍之间的联系被中断。没有上级领导的指挥,80军新编27师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很快就被冲锋而来的日军围歼,前线士兵全部牺牲,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身中数枪,为国尽忠,副师长梁希贤不甘被俘,跳河自尽。新编27师是80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最终却在侵略者的重重包围打击下全军覆没,令人唏嘘。

中条山国民党守军的前线总指挥长官唐淮源此时心急如焚,因为摆在他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彻底调转作战方向,从敌军后方进行突围;二是继续按照上级领导的命令,从黄河北岸的五福涧渡口撤退。唐淮源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他还想去营救被日军围困在马村的80军其余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唐淮源

唐淮源率领手下部队赶往紧邻马村的温峪一带,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吸引当地日军的注意力。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唐淮源一行人不仅没能成功解除80军的困境,自己也损失惨重,多名高级将领为国捐躯,唐淮源自己也身负重伤。见形势不利,唐淮源当机立断,下令让部队边打边撤,终于在黄昏时分摆脱了日军的纠缠,和外围部队顺利会合。

就在唐淮源率领部队回援的过程中,日军的兵力也在黄河渡口附近成功汇合,彻底包围了剩余的中条山守军。向渡口转移的希望破灭,唐淮源带着部队另寻出路。但此刻一个更大的问题向国民党军队袭来,那就是部队的后勤补给已经出现巨大缺口。因为被日军围困,唐淮源的部队已经断粮四天,战士们也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作战的国民党士兵

战役尾声

5月10日,中条山上下起了暴雨,唐淮源和部队将士们躲在山间庙宇中避雨,同时举行会议讨论之后的作战方案。外面风雨飘摇,庙宇内部一片寂静,很久都没人说话。已经到这个时候,在场的人心中都十分清楚,围攻而来的日本侵略者虎视眈眈,自己的部队却早已弹尽粮绝,根本没有多少反击之力。但唐淮源沉吟许久,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让部队士兵以团为单位找机会突围。不过临行之前,早就对战况心中有数的唐淮源还是对手下将士们说道:“记住一点,中国军人只有战死的,没有窝囊投降的!”部队士兵听到唐淮源的话也纷纷表态,言明身为军人,死为军魂,现在枪在手,剑在腰,自己会为国争光,奋力杀敌,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第二天清晨,部队士兵在唐淮源的带领下走东交口突围,但不幸被日军发现,双方展开激烈战斗。一直到日落时分,国民党军队仍在奋力向东突围,中条山的雨也越下越大,双方转战至胡家岭一带。12日上午,唐淮源跟身边所剩无几的国民党士兵来到县山一带,和坚守在县山阵地的国民党第3军进行汇合。第3军此时的情况已经非常艰难,部队士兵只剩三十多人,后勤处更是一粒粮食都不剩,战士们饿了只能胡乱挖一把野菜或者抓一把树叶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被围困的士兵

唐淮源的部队和第3军的残兵加起来也不过百人,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炮火猛攻,很快就被逼退至一处小山沟。日军再次发起冲锋,英勇作战的中国军人接连倒下,很快阵地上就只剩唐淮源一人,这还是日军看出他是个高级军官,打算活捉他回去领赏。看到日军一步步逼近,不愿做敌军俘虏的唐淮源毅然决然举枪自决,时年55岁。

其他阵地上的国民党残部在第12师师长寸性奇的带领下继续与日军周旋。5月13日,寸性奇等人在毛家湾遭遇日军伏击,军衔最高的寸性奇一直身先士卒地战斗在第一线,在激烈战斗的过程中被日军炸断了左腿。他向剩余的士兵下达突围指令后,就交代殉国遗言拔剑自杀。之后四散在各处阵地的国民党士兵就在尽力寻找缝隙突破日军的包围圈,整个中条山内已经再无成建制的国民党整编军,部队伤亡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条山战役

6月15日,日军对外宣告中条山战役正式结束,因为自己的对手已经再没有抵抗的力量。除去外围阵地上的部分队伍在空军部队的支援下成功突围,其他驻守中条山的中国守军都惨败溃散。相关资料显示,国民党军队在此次战役中牺牲4.2万人,被俘3.5万人,连上一些还在战地医院抢救的重伤员,部队总计伤亡超过10万。中条山战役的惨败对中国的抗战全局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之前被中条山挡住的日军部队正式突破北岸的黄河防线,将整个中原大地都拖入了战火和硝烟之中。

战役失败的原因

中条山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军队也对己方战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四点:一是作战环境恶劣,可利用的有利地形太少。中条山战略位置重要,自身却布满森林沟壑,交通不便,非常考验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而且这里北靠黄河,援军和补给部队都行进困难,渡口被日军占领后,部队撤退的后路也就被完全切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作战的中国士兵

第二点是敌军的战斗力远超我军,不仅武器装备精良,还有大量的飞机和伞兵保驾护航,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第三点是中条山的国民党守军判断失误,没有对侵略者进行防范,部队士兵也没有战斗意识,坚持认为日军不会对地处山地丘陵的中条山展开进攻。

第四点是一部分国民党军官认为,虽然驻守中条山的国民党守军对外宣称是有20万,但这20万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后勤部队,士兵们整日干着运粮、挑水或者收集物资等杂活,基本上没有具备专业的军事素养,甚至不能直接投入战场进行作战。再加上部队的新兵和伤员,整个中条山的实际兵力只有编制数的一半

国民党军队的分析确实可以说明一些情况,但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战场环境恶劣的战役比比皆是,日军的装备和火力更是一向都碾压中国军队,所以这两条其实还是没有真正触及中条山战役惨败的深层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阵地上的中国士兵

国民党军队之所以会在这场战役中作战失败,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因为部队高层轻敌大意,当地守军作战准备不足。早在日军调兵遣将准备进攻晋南地区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的高层领导就有所察觉,但他们并没有立刻准备,只是要求中国军队通力合作,在日军有所动作之后对其进行包围歼灭,因此失去了很多战略先机。之后还为了支援其他战区,调走了中条山守军中实力最为强劲的第四集团军和川军47军。而自从1938年在中条山大败日军后,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守军也开始轻敌大意,不仅军事训练时有时无,原定在一年半内修建完成的防御工事拖了两年半也仍未完成,因此在战役初期就被侵略者打得进退失据。

而中条山恶劣的作战环境也使得当地的驻军士气低落,作战能力大打折扣。中条山根据地位于山区,地薄物稀,条件艰苦,部队士兵入驻后,粮食缺口也更大了。为了能吃口饱饭,当地守军除去要翻山越岭去后勤站运粮食,还得自己动手挖野菜、种粮推磨。被日军围困后,中条山守军的后勤补给很快就消耗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战斗的中国士兵

不过战役虽然惨败,但也为所有疏忽轻敌的中国军队敲响了警钟,特别是战争中涌现出大量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国家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