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从不缺少战争的身影,但每次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的侵华战争给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带来深重灾难,也因此付出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围攻下惨败而归,曾经在神州大地上作威作福的日本人沦为丧家之犬,开始担心自己的前程和命运。当时滞留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足足有320万人,这里边有放下武器的军人,有我军在之前战斗过程中抓获的俘虏,也有移民到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终于赢得祖国和平统一的中华儿女自然是不允许这些日本人继续留在中国境内,但对方的数量如此庞大,相关的遣返工作也是一个大工程。这些人后来是如何处置的?巍巍中华自有大国风范,中央领导本着人道主义原则遣返日侨和俘虏,免费给这些日本人提供三样东西,但同时也禁止他们带走三样东西。
抗日战争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1945年抗战胜利后,滞留的日本人,最后落得什么下场?
日本侨民
仔细追究这300万滞留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到底从何而来,除去在正面战场上见到的军人和战俘,剩下的大多数都是从日本移民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侨民,这一点算得上是鲜为人知,而整个遣返日本人的工作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关于这些人的处置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很长时间。
日本虽然只是个弹丸岛国,但其国民却有着相当宏伟远大的志向,日方领导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大力推广海外移民政策,在派遣军队积极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也鼓励民众在海外生存发展,通过实际行动占领更多土地。日本在拿下朝鲜半岛之后野心进一步膨胀,将侵略目标确定到地大物博的中国身上,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正式在东三省的白山黑土上站稳脚跟,不仅进驻大量军队,开辟占领区,也带来了大量的日本侨民。这些日本侨民背靠军队,肆意抢占当地老百姓的财富和房屋,搅得东北民不聊生。
九一八事变
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日军在1936年5月提出丧心病狂的移民计划,打算在东北移居数百万日本民众,发展当地的工农业,为自己的国家积累侵略资本。计划一经公布就受到国内民众的大力欢迎,众多生活艰难的日本贫民和底层农民踊跃报名,盼望着自己能靠着中国的土地发财致富,当即飘洋过海,朝着我国的东三省蜂拥而来,这些第一批抵达我国的日本人被称为日本开拓团。日军的移民活动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都一直持续着,到1945年日本天皇通过电台广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的时候,这样的迁徙活动已经陆续开展了十几次,前前后后总共有20万日本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到中国,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甚至内陆腹地扎根生活。
日本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计划,也是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作战不利,本来他们还想着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中国,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后勤基地,支撑接下来的侵略战争,却没想到中国人的反抗意志如此强烈,不仅没有被他们的现代化军事部队打倒,反而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顽强不屈地进行反击,让日军的前进之路困难重重。再加上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过于广阔,日军没有那样大的实力一口吞下,于是便决定先巩固好已经拿在手里的东三省,通过移民的行为搅乱这里的人员构成,逐步渗透己方的势力,最终完全将东三省占为己有。
日本关东军
这项计划由来已久,在二十世纪初就有日本的军事家向上级领导提出并且得到批准,开始实践,初期可以称之为试点阶段。当时日本在满洲铁路附近租赁了一块土地,移来18户人家共计43人,在这片土地上开荒耕种。当时正值世纪之交,国家内忧外患不乱,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的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公共租界,所以日本人的行为并没有引起中国民众的重视。见中国这边没有注意到他们在背后搞的小动作,日军的移民计划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段时间也是日军大量往我国东北地区派兵驻扎的时期,国民党军队这边掉链子,将山美土沃的东三省拱手送给日本侵略者,也揭开了当地百姓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涯。
日军没了阻碍,一方面正式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另一方面也加紧进行移民,这次的移民对象和上次不一样了,不再是那些自愿报名的平民百姓,而是一些经过精挑细选的退伍军人,每一次的总人数不定,来到东北就给他们重新编队,并且分发武器,组成地方武装势力,这其实也是一些变相的侵略行为。之后从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军的移民行动都属于第三阶段,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迁移人数最多的一个阶段,也被称为“国策移民”,因为这时候日本侵略者已经将原先的移民计划正式写进国家政策方针,制定出“二十年移民百万户”的目标,日本军方的领导还电令所有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日伪军部队,让他们进行全力配合,以确保能将东北的实际控制权彻底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日伪军部队
日本侵略者的移民活动给东北的老百姓带来诸多伤害,他们成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廉价劳动力,做苦力活,顶着炎炎烈日进行耕种,被日本人压在头上。东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即使近代时期没有今天这样方便的农业器械,东北的土地也不像今时今日那样肥沃平整,东三省的粮食年产量也可以达到2000万吨,但这2000万吨粮食都被日军拿来贴补自家的军队,给移民做口粮,有多余剩下的都运回国内,没有一丁点儿能到中国人手上。粮食是自己种的,但东北的老百姓根本见不到一粒米的存在,他们吃米甚至被日军视为是犯罪行为,日军提供给中国老百姓的口粮,只是一些混杂起来的复合品,在今天都是被拿来喂养动物的。土地被占去,粮食被拿走,自己却成为被压迫的那一部分,东北的血性儿女再也忍耐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组建各式各样的抗日队伍,和这些灭绝人性的侵略者进行战斗,帮助八路军开展游击战。
抗战胜利,遣返日侨
1945年8月,在太平洋战场上和日军激战许久的美国终于放出大招,在8月6日上午派出空军部队,在日本本土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巨大的蘑菇云出现在日本上空,这个醉心于侵略扩张的国家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品尝到了什么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滋味,基础性设施被尽数损毁。
被轰炸后的日本
美军的轰炸迫使日军暂停了所有的军事行动,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自顾不暇,持续性的外对扩张活动将日本国内所有的军事储备资源挥霍一空,毕竟日本只是一个底蕴不足的小国家,这次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是举全国之力,却没想到接连开辟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都没有取得好结果,还被美军切断了海上运输通道,危及到本土的安危。之后苏联也明确表态,正式对日本发出战书,派出麾下的苏联红军踏足我国东北,和日本关东军开战。日本关东军号称“帝国之花”,但只是在中国面前占据优势,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时就没了那股横冲直撞的勇气,被打得节节败退。腹背受敌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支撑不下去了,于8月15日跟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签署投降书,让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落下帷幕。
那边天皇刚宣布日本投降,这边还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生产活动的日本人立刻乱作一团,中国百姓都跑到大街上敲锣打鼓地庆祝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工厂和农田里没有了干活的苦力,难以为继,那些日伪军也不敢抛头露面,都知道自己过去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担心遭到报复。得知军队那边接受当地中国军队的管辖和管理,自己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处,一众日本人慌了神,有的在山林田野间找地方躲藏,另一部分有钱有办法的则是赶紧买船票火车票,拖家带口地赶赴港口和火车站,争取以最快的速度逃回国内。有些日本人很有头脑,担心自己的逃亡之路会受到阻碍,于是改头换面,装扮成中国百姓的样子,穿上旗袍西装或者布衣短褂,学几句中国话,混在车水马龙中快速前进。
中国军队接收日军俘虏
也有一些日本人因为常年受到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摧残,在得知国家在战争中失败的消息后,选择了所谓的“为天皇陛下尽忠”,自尽身亡。但同时也有一些泯灭人性的日本人,出于恐惧和独善其身的想法,扔下老弱妇孺独自离开。其实这些日本人的担心算是多此一举了,泱泱大国气度非凡,中华儿女不会对普通的日本民众采取过激的手段,再加上中国早就在日本宣布正式投降的时候签署了《波茨坦公告》,这上边有关于如何安排战后事宜的具体规定,已经明确了中国是有将自己国家内部的日本人一一遣送回国的义务,要求我国以和平的方式为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画上完美的句号。
9月份,中国军队颁布《境内日侨管理办法》,给之后工作的开展制定出了一个初步的指导方针,将一部分没有在战争中做出多少危害举动的日本人率先送回国内。但滞留人数实在是过于庞大,当时中国自己都还是刚刚从战争的泥沼中挣扎出来,内部两个党派之间还暗流汹涌,有心无力,于是和美国方面达成协议。10月中下旬,中美两国负责相关事宜的工作人员在上海举行联合会议,正式确定了美国将会从11月15日开始协助中国进行遣返境内日本人的具体细节工作。
同盟国召开会议
因为日军曾经在中国的多个重镇要地建立占领区,所以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总人数多不说,所在的范围也相当分散,而中国方面能用来开展遣返工作的船只却是有限的,于是只能将这些日本人分成若干个批次,有组织性地进行撤离。这一部分看起来还算轻松,只是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而已,但另外还有一些棘手的问题等待着中央领导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关于如何处置那些盘踞东三省许久的日本侨民。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日本侨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50万,占到整个遣返总数的一半。
而且东北的情况非常特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能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有效打击,苏联在1945年8月10日,也就是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几天,派出大军进驻我国东北,和日本关东军展开激烈较量,在将日军打退之后就留在了当地,不仅接收了日军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还将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到自己手中,不让中国的军队进入。苏联人够狠,将那些成为其战俘的数十万日本关东军像赶鸭子一样送到远东的西伯利亚,那里当时还是一片荒凉之地,空有资源却没有与之配备的开采条件,苏联红军将日本关东军关押在这里,一方面开荒,一方面采矿,做苦役。
苏联红军
苏联在意的是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建设的各种工业设备,将其完完整整地打包带回国内,但对于滞留在当地的日本侨民却是不屑一顾。中方领导和苏联方面商议遣返当地的日本人,但苏联不愿意白花这个钱,对这150万日本侨民不管不顾。看着其他地方的日侨接二连三地回到故土,还待在东北的日本人坐不住了,开始自发地组织撤离行动,苏联人不提供交通工具,他们就自己开船或者雇佣专业的水手,实在没有办法就带好足够的干粮步行,沿着铁路线或者交通要道迁徙到其他地区,看能不能遇上中国军队或者国际组织,发善心将他们送回国内。日本侨民的一系列行动中国人自然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景象过去几年间在中华大地上频繁上演,和我国同胞当年逃难躲避战乱的样子别无二致,所以中国人不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就已经是很有素质了,并不会对这些人升起多少同情之心。
步行回国的方法对于迁徙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有些日本人所居住的地方距离铁路沿线城市太远,就咬牙将所有家当都扔下,只带着必要的食物和衣服轻装上阵,以求能顺利回国。日军是在八月份投降的,这些人踏上迁徙之路的时间却是深秋,上路没多久就遇上降温,没有足够的衣物来御寒,疾病丛生,粮食也很快消耗干净,很多日本人扛不住寒冷和饥饿,死在东北的凌烈寒风中。到1946年春天,已经有数十万日本侨民踏上步行回国的路程,但同时也有八万多日本侨民死于饥寒交迫。东北日侨的糟糕处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国际舆论的谴责之下,再加上国内人士的各方运作,苏联红军终于从我国的东北地区撤离,中国军队进驻,正式接手关于东北日侨的遣返工作。
步行回国的日本侨民
三带三不带
1946年4月,中国军队制定出关于如何遣返东北日侨的具体细则,将整个工作分成三个阶段,先将国统区的日本人送走,再遣返北满和东满的日侨,最后归置大连和旅顺地区。这些日本侨民想要顺顺利利回国,必须先到所在城市进行登记,让负责推进遣返工作的中国军人检查他们的行李,这样做也是因为当时国家出台了具体规定,明确表示有三样东西不能让日本人带走。
是哪三样呢?一是武器弹药。这一点很好理解,携带武器容易出乱子,都是带着全部家当离开的人,万一被抢劫了怎么办,不让带武器既能维护日本侨民的生命健康,也利于中国军队遣返工作的开展。第二个是属于中国的贵重财物,像金银珠宝和古董文物等等,这些东西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战略物资,身为战败国的日本没有资格占据。第三个是关于我国具体情况的文字性资料,包括历史书籍和科学研究报告等,这些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沦落到日本人手上算什么样子,更不用说有些还涉及到国家的重要情报,在外国人面前是需要保密的。
被遣返的日本侨民
不过淳朴的中国人是慷慨的,虽说不让他们带走这三样东西,却也会免费提供给他们三样东西,这其中包括充足的食物和干净的衣物,也包括生活费。粮食和衣物,只要他们拿得动,想要多少都可以,至于生活费,这可是国家自掏腰包的。八路军这边一向有优待俘虏的习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一律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也因为打动了不少曾经的敌军,将他们化敌为友,招揽到自己的阵营中。这次遣送日本人的工作虽然是国共双方各自开展的,但大家都不想在外人面前给国家落下骂名,因为都相当上心,不仅不会亏待归降的战俘和地方上的日本侨民,还会给他们下发基本的生活费,维持其在中国的正常生活,身份不同能领到的钱也不一样多,但每个月都有几百块,有的人可以拿到上千块。
中国军队的遣送方式主要就是火车和轮船,而整个东北日侨的遣返行动则足足开展了好几年,原因一个是因为当时大连还在苏联的管辖范围之内,想要接收这里的日本人必须和苏联方面进行协商,这里的日本侨民数量也是其他城市的好几倍。一直到1946年10月,中国军队才在美国的协助下开展在这里的遣返工作,但好在大连本身就是个港口城市,具体运输起来反而更快。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内战的爆发,当时东北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日本侨民,他们并没有急于回国,但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尤其是1947年,东三省再次燃起战火和硝烟,很多工厂暂时停工,滞留在东北的日本侨民也无法维生,国共两党因为忙于战争无暇安置这些日本人,就不约而同地展开了第二次遣返工作。
遣返日本战俘和侨民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日本侨民都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日本当时因为常年征战国库空虚,被美国限制石油运输之后很多工厂都没办法开工,底层的民众生活环境也不好,再加上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方式,于是就开始给起中国名字,到中国百姓家里打工,女人们则是为了能留下来找人结婚。对于这种类型的日本侨民,中国也充分展现了大国情怀,对他们进行细致照料,颁发居住证明,划定出一片区域来供他们生活,允许他们在这里创建专门的商店和学校。
结语
从历时好几年的战俘遣返工作中不难看出,即使日本曾经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伤害,但中国军民还是本着宽厚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将这些外来者送回到了自己应该去的地方。这不是因为中国人软弱,只是因为中国有大国风范,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但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就看后代今人如何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