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快 乐
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为我们还原了古代中秋的习俗与意境,充满诗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让我们共赏一轮明月,感受源远流长的中秋文化。
| 艺术留学 | 论文发表 | 收藏鉴定 | 印刷出版 |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顿生无限遐想与相思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将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给了月宫!嫦娥,吴刚,桂树、白兔,还有那只蟾蜍被文人墨客们作为永恒的主题,构成了他们笔下一首首婉约的诗词,一幅幅唯美的书画。
五代《浣月图》佚名
女子对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为流行,此作或与古代的拜月风尚攸关。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
《月下把杯图》马远(宋)
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月下空旷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这欢愉间的良辰和美酒。
《月夜看潮》李嵩(宋)
钱塘江因为有着奇特卓绝的江潮景观,千百年来,每到中秋,总吸引无数游客争睹此一奇景。李嵩的这幅《月夜看潮》图,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月殿嫦娥图》张路 (明)
张路所画人物,用笔钢劲流畅,多作神仙、士子、渔夫,此幅《月殿嫦娥图》形象质朴,衣褶简洁,神态清朗。嫦娥怀抱月兔,二者眼神对接流露出怜爱之情。
《蟾宫月兔图》 陶成 (明)
蟾宫,即月宫。传说月中有蟾蜍而得名。此图绘高大桂树下兔子的不同姿态。用笔工细,一丝不苟,构图丰满,但繁而不乱,意境清幽。款“弘治乙卯秋云湖陶成写,时在辽左”。
《嫦娥执桂图》唐寅(明)
画中嫦娥,用清丽圆细的笔触描绘其脸、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带多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设色浅淡,年久有褪,益见清雅。
《竹亭对棋图》 钱榖(明)
《竹亭对棋图》此图是一幅工笔画,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蟾宫折桂图》 高其佩(清)
科举时代,考取功名又被称之为“蟾宫折桂”,蟾宫即月宫,攀折月宫桂花意指登科及第。
《梧桐双兔图轴》冷枚 (清)
此图似为中秋佳节而作,图中野菊满地,桂花飘香,高大的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
《月华图》金农(清)
此图是金农晚年画赠友人之作。画面赋色简逸纯净,构思则别出心裁,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以奇致胜。画幅右下题:“月华图画寄墅桐先生清赏。七十五叟金农。”
《嫦娥献寿》改琦 (清)
历代的中国人都会将嫦娥的美想象成一种最纯洁、最超逸、最美好和境界最高的美,改琦也不例外,他集合了所有他认为最好的元素—面容、肌肤、体态、表情、服饰、团扇、色彩等等赋予嫦娥。
《月曼清游图册·琼台赏月》陈枚(清)
画面体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
《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八月赏月》郎世宁(清)
图中宫廷建筑耸立壮观,山水相伴,境界隽秀,视野开阔,树影迎风飘拂。人物与景色辉映,树影和花朵以琉璃镶嵌,在强光下晶莹剔透,屋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屋沿镶嵌有色珍珠颗粒,烘托皇宫建筑的华丽与气派,多层次的立体空间使人感觉身临其境,置身于两百年前的大清夏宫之中与皇族共存之感。
喜欢 请点 在看 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当代美术》
植 根 传 统 立 足 当 代
推 介 当 代 最 具 收 藏 潜 力 的 艺 术 家
主 编 | 马占伟
艺术总监 | 徐雪天
执行主编 | 王秀林
副 主 编 | 王朝贵
E-mail:1103354930@qq.com
— 投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