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日的瑞士,白雪覆盖了苏黎世郊外的山丘,在一间幽静的病房里,埃德加·斯诺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而急促。这位曾经风华正茂的美国记者,如今被癌症折磨得形容枯槁。

病床旁,斯诺的妻子洛伊斯·惠勒焦急地翻看着一封封求助信的回复,希望能找到一线希望。

窗外,寒风呼啸,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大洋的传奇故事。

三十五年前,正是这位躺在病床上的美国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中国西北的红色根据地,为世界揭开了我党的神秘面纱。

如今,生命垂危的斯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他与那片遥远的东方大地紧紧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跋涉千里寻访"红色中国"

1936年盛夏,32岁的埃德加·斯诺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彼时的中国,敌人对我党控制区实行严密封锁。

外界对这片被称为"红区"的神秘土地知之甚少,流传的多是些耸人听闻的传闻。

斯诺此行,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北平(今北京)任教期间,他结识了宋庆龄。正是在她的引荐下,斯诺获得了进入陕北红区的机会。

然而,这趟旅程充满风险,蒋介石大肆宣传我党是"土匪",甚至悬赏通缉毛主席等红军领袖。

怀着忐忑而兴奋的心情,斯诺踏上了前往陕北保安(今志丹)的漫长旅途。一路上,他化名"史沫特莱",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盘查。当他终于踏入红区,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一切与外界的传言大相径庭。斯诺看到的不是凶神恶煞的"土匪",而是一群意志坚定、纪律严明的革命者。他们虽然衣着简朴,生活艰苦,但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往。

在保安,斯诺终于见到了这片红色土地的灵魂人物——毛主席。这位红军的最高领袖并非斯诺想象中的样子。毛主席身着一身朴素的灰布军装,住在一个简陋的窑洞里。

窑洞中唯一称得上"奢侈品"的,竟是一顶用来防蚊虫的帐子。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斯诺与毛主席进行了多次长谈,他惊讶地发现,这位领袖不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还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

毛主席向斯诺畅谈了我国农民的境地、革命的前景,以及我党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次谈话中,毛主席的一番预言令斯诺印象深刻。他说,中国将面临一场持久的抗日战争,但最终必将取得胜利。

除了毛主席,斯诺还采访了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他惊讶地发现,我国的革命者们不仅有着坚定的信念,还具备广博的学识。

周总理的儒雅风度,朱老总的军事才能,都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延安期间,斯诺还亲身体验了红军的生活。他参加了农民夜校,观看了秧歌演出,甚至还参与了一次短途行军,这些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我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