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抱残花

便叠青春鬓角斜,时光待客疾如车。

红颜再不空遗恨,知卿似蝶抱残花。

首句“便叠青春鬓角斜”,以“青春”与“鬓角斜”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青春本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期,而今却只能看到鬓角的白发悄然生长,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已经悄然爬上心头。

次句“时光待客疾如车”,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匆匆与无情。在这里,“时光”被拟人化为“待客”,而其速度之快,则如同飞驰而过的马车,让人无法挽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远去。这种比喻,既生动又形象,让人对时光的流逝有了更深的感触。

第三句“红颜再不空遗恨”,笔锋一转,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转而对人生的态度进行了升华。这里的“红颜”不仅指女子的美貌,更泛指人生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和时光。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虽然青春已逝,红颜不再,但只要我们曾经珍惜过、努力过,就不会留下遗憾。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最后一句“知卿似蝶抱残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这里,“卿”可以指代诗人自己,也可以指代读者或任何一个懂得珍惜的人。“似蝶抱残花”则是一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蝴蝶本是美丽而脆弱的生物,它们却愿意停留在即将凋零的花朵上,给予它最后的陪伴与温暖。这既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婉,也是对它们曾经存在的深深怀念与珍惜。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又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它让我们在品味诗歌之美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几渔舟

乡音日渐趋莲社,穷路年来如赘旒。

岁误儒冠将朽骨,西江灯火几渔舟。

首句“乡音日渐趋莲社”,这里的“乡音”可能指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记忆,而“莲社”则常用来比喻佛教徒聚集修行的场所,或是文人雅士结社之地,此处或暗喻诗人心灵寻求归宿、精神趋向宁静的状态。这句表达了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逐渐归于平静,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次句“穷路年来如赘旒”,“穷路”既指物质上的困顿,也可能寓含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不顺,“赘旒”则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过去的岁月中,经历了许多艰难与挫折,感觉这些经历如同身上的累赘,让人疲惫不堪。

第三句“岁误儒冠将朽骨”,这里“儒冠”指的是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身份或学问,“岁误”则暗示了时光荏苒,年华虚度。诗人感叹自己虽曾以儒生自居,但岁月流逝,未能实现抱负,如今已近暮年,身体也将腐朽。这句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遗憾与无奈。

末句“西江灯火几渔舟”,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了眼前的景象:西江之上,点点灯火映照着几艘渔舟。这画面宁静而美好,与前面所表达的沉重与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或许是在这一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这灯火与渔舟,不仅是眼前之景,更是诗人内心对宁静、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与遗憾,也有对当前境遇的沉思与超脱。诗人在历经沧桑之后,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从眼前的景物中汲取力量与希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鬓边收

潇潇落叶一窗秋,晓坐灯花相对愁。

昨夜诗书犹在案,情心倦向鬓边收。

首句“潇潇落叶一窗秋”,以“潇潇落叶”描绘出秋日里树叶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一窗秋”则进一步将这份秋意引入室内,使读者仿佛能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秋景,感受到那份凉意与寂寥。

次句“晓坐灯花相对愁”,诗人清晨独坐,面对着微弱的灯花,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愁绪。这里的“灯花”不仅是指油灯或蜡烛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在这样一个清冷的早晨,诗人与灯花相对,更添了几分愁苦。

第三句“昨夜诗书犹在案”,转而回忆起昨夜的情景。昨夜,诗人还沉浸在诗书之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文化的热爱似乎还未曾消退。然而,随着夜色的退去,诗人的心情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末句“情心倦向鬓边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情心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可能是对世事的厌倦,也可能是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哀叹。而“向鬓边收”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将这份情感收敛于心的情景,似乎是在告诉自己,岁月已逝,青春不在,那些曾经的激情与梦想都已渐渐远去,只能将它们深藏于心,不再轻易展露。

整首诗通过秋日景象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人在岁月流转中的成长与变化。从最初的热情与追求,到后来的疲惫与无奈,再到最终的淡然与收敛,诗人的情感历程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两沧浪

灯花摇枕簟纹凉,夜雨秋风山梦长。

坐起默然书一纸,人生落叶两沧浪。

首句“灯花摇枕簟纹凉”,通过“灯花摇”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夜晚氛围。灯火的摇曳,映照在枕席之上,似乎连簟席的纹路都显得清冷起来,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凉。

次句“夜雨秋风山梦长”,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夜雨绵绵,秋风萧瑟,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一个悠长的梦境之中。这里的“山梦长”不仅指自然景象的朦胧与深远,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无尽遐想。

第三句“坐起默然书一纸”,诗人从沉思中坐起,默默提笔书写。这一动作,既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感悟的记录。在这样一个秋夜,诗人或许有太多的思绪需要整理,有太多的情感需要表达,于是选择用文字来记录这一刻的心境。

末句“人生落叶两沧浪”,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落叶”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两沧浪”则可能有多重含义。一方面,它可以指人生的起伏与波折,如同江水中的沧浪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汹涌;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暗喻着人生的两种不同境界或选择,一种是随波逐流,任由命运摆布;另一种是坚守自我,勇于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变迁。诗人以“人生落叶两沧浪”作结,表达了对人生深刻而复杂的感悟,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深思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秋夜景象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人生境界。诗人在静谧的秋夜中沉思、感悟,最终将这份感悟凝聚于笔端,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