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要养好身体,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要吃好的进行养生,而像一些药膳,药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大众的第一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过药材的药性,千万别直接下锅,有可能从药膳变成“毒药”,而有这么一位小伙,就是因为在深夜加班后,想喝碗热腾腾的鸡汤。

他取出一直珍藏着的药材,准备熬制一锅可以补气、调养身体的汤,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一个他随手做出的添加小举动,差一点就让他命丧黄泉,和死神擦肩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鸡汤变“送命汤”

在凌晨时分,大家进入了沉沉的梦乡,可唯独写字楼的灯光依旧顽强地亮着,小张用手揉了揉又酸又涩的眼睛,接着关闭了电脑,到现在,他一天的工作才算画上了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家打开冰箱,半只鸡孤零零地躺在角落,这是他周末的战利品,想起网上常说的“熬夜伤身,食补先行”,他决定犒劳一下自己,炖碗鸡汤补补身体。

平时就喜欢研究各种养生之道的小张,从抽屉深处翻出一包附片,这可是好东西,网上说可以温阳补肾,增强免疫力,正好可以加到鸡汤里,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熟练地将鸡肉焯水、放入姜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抓了一小撮附片放进锅里,盖上盖子,等待着香气弥漫。

时间在咕嘟咕嘟的炖煮声中慢慢流逝,小张蜷缩在沙发上,刷着手机,期待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养生”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小时过去了,香气终于从厨房缓缓飘来,小张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盛了满满一大碗。他根本顾不上鸡汤还很烫,直接就喝了下去,鲜美的鸡汤进入肚子里,他心满意足地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可是,这份满足感仅仅维持了一小会儿,接着,一种怪异的感觉便开始在他的心头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只是轻微的头晕,像是熬夜太久的后遗症,小张没放在心上,但很快,异样感越来越强烈,头晕变成了剧烈的头痛,像是有人拿锤子在敲打他的脑袋。

紧接着,他的视线渐渐变得模糊起来,眼前的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双重影像,他的嘴巴也开始不受控制,说话含含糊糊,不清不楚,就如同喝醉了酒的状态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怕的是,他的四肢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身体像触电般剧烈颤抖,无力地瘫倒在地上。

幸好,与他合租的室友还没睡,听到动静后破门而入,发现小张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意识模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拨打了 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医院之后,医生依据他的症状表现以及室友带来的那包附片,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是:乌头碱中毒,原来,小张拿来用于 “养生” 的附片,竟然是致使他中毒的元凶。

附片是众多中药材当中的一个种类,它的特性是温性且燥烈,其功效主要有回阳救逆、增添体内阳气、温暖经络疏通血脉等,通常情况下会被应用于对亡阳症、四肢发冷脉搏细微、阳虚引发的水肿等病症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片作为一种药,同时也是有毒的,它里面含有一种叫做乌头碱的毒性很强的东西,如果在使用的时候不恰当,很容易就会引发中毒现象,中毒严重的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0.2 毫克就使人中毒

很多人可能和曾经的小张一样,单纯地以为附片只是种普通的食材,却不知道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片,其实就是中药“附子”的加工品,它之所以能让食物味道更鲜美,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乌头碱”的物质。

别看乌头碱名字听起来人畜无害,实际上却是一种剧毒生物碱,早在 2016 年,家住青白江的吴女士就因为轻信偏方,在炖羊肉汤时加入了未经长时间熬煮的附片,结果导致乌头碱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浙江也曾发生过一起四人因擅自使用乌头碱泡药酒而被送进 ICU 的事件,这些案例,无一不在给我们敲响警钟:乌头碱,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可能好奇,既然乌头碱如此危险,为什么还会被大范围使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乌头碱除了剧毒的 A 面,还有着显著的药效 B 面,它可以用于镇痛、消炎、麻醉,甚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中医临床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也正是因为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两面性,使得它成为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治病,用不好就会变成致命的毒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在于,乌头碱的能够致命的剂量极其之低,仅仅 0.2 毫克这么少的量,就可以让人体出现中毒的表现,要知道,0.2 毫克差不多就和一粒米的重量一样。

中毒后,轻则出现头晕、恶心、心律失常等情况,重则会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可谓是“杀人于无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头碱虽然具有药用价值,但其毒性也不容忽视,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敬而远之,不要试图“以身试毒”,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食用

在追求健康的路上,很多人对“天然”存在着一种迷之信任,觉得纯天然的东西肯定安全无害,殊不知,大自然也暗藏杀机,很多看似人畜无害的植物,实际上却是“毒物”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桐油果,它的样子和核桃或者板栗非常像,不少人很容易就被它的外观给骗了,桐油果被误食从而导致中毒的事情屡屡出现,十分常见。

在桐油果内含有一种毒性剧烈的物质,要是误服了桐油果,轻则让人感到恶心、呕吐并伴有腹痛,重则会使得人呼吸麻痹、心脏衰竭,甚至丢掉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药三分毒”,中药材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滥用,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禁忌,使用不当反而会损伤身体。

即使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合理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在“药补”上同样适用,很多时候,中毒并非因为食材本身有毒,而是因为食用方法不当或摄入量过大。

比如说白果,少量食用的时候具有药用的价值,而一旦吃多了,就会出现中毒的反应,这正好说明了 “剂量决定毒性” 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药补”的风险不容忽视,科学养生才是正道,与其寄希望于各种“灵丹妙药”,不如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积极的心态来增强体质,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彻底否定“药补”的价值,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预防保健、治疗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在于,我们要破除对“天然”的迷信,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的“药补”方式。

为了避免更多人因为“想当然”而付出健康代价,我们需要加强对中药知识的普及教育,让人们了解常见中药材的功效和禁忌,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潜在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康是1,其他都是0”,只有守护好健康这个“1”,才能拥有更多精彩的人生,让我们理性看待“药补”和“天然”食材,选择科学的健康管理方式,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