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故乡在柳风拂岸的三岔河旁,这里是乌蒙山腹地、珠江源上游。老家的村子就叫三岔村,现属于盘州市石桥镇所辖。曾听村里的长者说,是因山下有三条道路在此交汇而得名。《乾隆·普安州志》曾记载:“乐民里北十里,源积诸溪,至三岔成河,东行绕南至独木桥,入撒底河。”

三岔河绕村子约五六里长,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守护着我们的村庄。儿时,这里河面约四五米宽,两岸杨柳拂岸、鸟语花香、稼禾茂密。河流水流湍急,似雪花飞溅,哗啦啦,清得可以看见水里流动的泥鳅。那时,夏日在河里嬉戏、捡漂亮的鹅卵石是我们的最爱,而在柳树下捉鱼、抓泥鳅等更是我和伙伴们的拿手好戏。秋天,河周围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带给人们满心的喜悦和希望。冬日皑皑白雪覆盖在河岸的田野上,银装素裹,分外耀眼,预示着来年有好收成。

后来,这一切都变了。村民们先是砍柴烧火,四周山头被砍得光秃秃的,连河岸那些杨柳也无一幸免。然后有的开始挖石灰窑烧石灰,有的开石厂、砂厂。于是乎,白天黑夜,机器轰鸣,炮声隆隆,整个三岔河周围被挖得千疮百孔,河水也渐渐变得混浊起来。此外,三岔河还成了养殖污水、生活垃圾的存放之地,整条河流臭气熏天,简直惨不忍睹。鱼肯定是没了,也没人敢去河里玩耍了,人们都忙着挣钱去了。我也多年在外漂泊,儿时的场景消失了,曾经那些美好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了。

今年清明我回老家,和儿时的几个玩伴,信步来到三岔河边,找寻儿时的记忆,畅谈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只见河里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下游还有两个小男孩在捉泥鳅,他们用箩筐一撮,一次至少都有三四条,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此种场景,不就像当年的我们吗?啊,久违的三岔河里又可以捉鱼了。原来是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加强环境治理和对河流的保护,还进行河道清淤,保护两岸生态环境,三岔河周围的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大家又说道,现在村里都是水泥路,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天一黑,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就会自动亮起来,就跟城里一样。家里不仅可以看卫星电视,还通了宽带,“家家通高清电视,户户有光纤宽带”的日子也不再遥远。“嘟嘟嘟…”只见从村里开来一辆别克小轿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突然停在我身旁向我们招呼道:“华仔,你回来了,晚上来我家吃饭,我到城里去办点事就回来”。我定睛一看,这不是儿时的玩伴“大馒头”吗?这时候,一旁的玩伴向我介绍说,现在的“大馒头”早已不是儿时那个“憨小伙”了,他外出打工赚得钱还办了企业,早就是有名的老板呢。

听到这些,我感慨的同时也十分高兴。以前的泥土路,一下雨都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家门口。平整的路面一尘不染,两旁绿柳成荫,连走进农村的城里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的交通也很方便,过去谁家有一辆摩托车就稀罕得很,而现在很多的家庭都买了小轿车,不管干什么事都方便多了。如今,村里环境变美了,人们生活富裕了,信息更通畅了,随时都能了解外面的大世界,还能获取致富新信息。

此时,只见杨柳拂岸,天明水秀,鸟翔鱼跃,各种水鸟又到三岔河周围嬉戏、翻飞,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着实让人心旷神怡。新农村建设给家乡百姓带来了福祉,家乡的变化也是全国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句。我想,这些都是多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