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奔驰两个字算得上金字招牌。北京奔驰光2022年一年就卖出1800个亿。

另外一家主卖商务车的福建奔驰,在细分领域也活的不错,更不用说那些颇受富豪喜欢的S级和迈巴赫了。

其实在北京奔驰之前,奔驰在中国其实早有一个合作伙伴——亚星奔驰,有印象的网友一定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星奔驰一度是中国豪华客车的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双方仅仅牵手了十年之后就分道扬镳,而曾经作为扬州招牌的亚星客车如今委身他人,这其中又有多少遗憾和感伤呢?

1

如今扬州的早茶天下有名,瘦西湖边更是游客如织。每到旅游旺季,除了全国各地的私家车外,各式的旅游大巴挤满了各处停车场。

在这些旅游大巴中,宇通、中通、金龙随处可见,唯独难看到扬州亚星的车影了。要知道,扬州亚星算得上是中国客车的开山鼻祖了。

尽管亚星客车直到1996年才正式成立,但它的前身——扬州客车制造厂,可是与新中国同年诞生,随着时代变化慢慢从零敲碎打的修车转到造车。

扬州客车制造厂有多牛?1979年,交通组为了研发国产大客车专用底盘,组织专家在扬州客车厂现场设计。

两年后,新中国第一款使用客车专用底盘的客车JT663,就从这里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此之前,马路上开的公交客车都是用解放牌卡车底盘改造而来,划时代的JT663就成了马路上最靓的风景线。

从此之后,扬州客车制造厂如同驶上了快车道,不仅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销量第一,产品更是出口到海外,升级而来的亚星客车不仅是江苏十大重点企业之一,更入围国家首批300家重点企业。

1995年7月,时任国家领导人访问德国期间,更见证了亚星和奔驰之间的牵手,尽管当时双方共同签署的还只是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接下来还有更繁重的商务、技术引进等一系列谈判工作。

可不管如何,参与其中的亚星人都很兴奋,毕竟这是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与百年豪华汽车品牌联姻。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97年总投资9550万美元的亚星奔驰正式成立,德方除了以产品技术入股外,奔驰品牌作价500万美元,另外还投入2000多万美元的现金,可以说是相当重视。

一年后,首批亚星奔驰客车YBL6120H顺利下线,这款车型来源于巴西奔驰的 O332,车身底盘来自于进口零部件组装,虽然比不上奔驰在德国更高级别的客车,但在当时国内已经算的上是高端客车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乎在同一时间,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提速,以打工为主的跨省交通和以旅游为主的跨城交通已开始启动,中国客车市场迎来了历史大机遇。

跟奔驰一样,来自德国的凯斯鲍尔、尼奥普兰纷纷在国内落地生产,郑州宇通、聊城中通、厦门金龙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过最亮眼的还要属亚星,除了有高端的亚星奔驰之外,亚星客车还发起成立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在1999年成功上市。

眼看着千禧年即将到来,左手高端品牌,右手上市公司,不缺技术又不缺钱的亚星本应该一路奔驰。

可谁也没有想到,亚星就此入坑,再也没站起来过。

2

1997年的亚星客车年产5134辆,销售5118辆。可6年时间过去了,2003年只卖出了4600辆,销量不仅没有增加,年亏损高达1.5亿。

亚星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竞争对手,在“三龙两通”的强势冲击下,亚星在公路客车和公交客车上节节败退。

另一方面是亚星作为扬州市属国企,虽然已经上市,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却导致经营失去活力。

为了解决亚星萎靡不振,扬州市政府的思路就是引入外界资本,从根本上激发亚星内部动力。于是既有产业经验,又有资本能力的顾雏军就进入了扬州市领导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顾雏军旗下的格林柯尔正在加速对中国冰箱行业的整合, 不仅控制了科龙这家冰箱上市公司,另外还收购了上海上菱和上海远东阿里斯顿6条冰箱生产线。

身为泰州人的顾雏军在考察了一圈后,把华东生产基地定在了扬州。也就是从那时起,顾雏军和扬州市政府建立了联系。

当收到亚星股份有意出让的消息后,察觉到商机的顾雏军迅速组织人马进行了调研和论证。
当时家电业跨界造车的不在少数,春兰通过收购成立了南京春兰汽车,美的通过收购云南客车厂、湖南三湘客车进军汽车。

对于资本大佬顾雏军而言,客车业本质跟冰箱业一样,都是组装行业,核心部件来自国外,其他零配件大都相同。他的格林柯尔能在家电业做大做强,那同样也能在客车业也会大有作为。

于是顾雏军和扬州市政府一拍即合,双方开始就股权转让开启谈判,最终顾雏军斥资4.3亿,收购了亚星股份60.67%的国有股份,2004年,扬州亚星正式从国企变成了民营企业。

对于亚星在市场中的困局,顾雏军的解决思路颇有些超前,他认为亚星的 “软肋”在于设计和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为此格林柯尔继续挥动收购大旗,先是在国内收购了襄阳轴承厂,获得了汽车主要配件轴承的生产能力。

另外又在英国收购了独立设计公司LPD公司,在法国收购了主营传动皮带的盖兹国际。

正当外界以为亚星汽车要在2005年王者归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却先来了。而这场暴风雨的源头正是载入中国企业发展史的“郎顾之争”。

2004年8月,当红经济学者郎咸平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了一场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讲中,郎咸平将矛头直指格顾雏军,指责他利用投机倒把的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对于郎咸平的指责,顾雏军选择了坚决回击,并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指控郎咸平诽谤。

一场“郎顾之争”大论战,随着媒体的跟踪曝光彻底在网络上席卷开来,顾稚军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正好那年科龙爆出巨亏,证监会随后立刻入驻科龙进行调查。

调查了3个月后,顾稚军在北京机场被捕,之后更被判入狱。他与亚星客车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格林柯尔持有的亚星客车股权被司法冻结,没有主心骨的亚星客车自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直到2006年7月,亚星客车集团出资1.65亿元回购格林柯尔持有的全部股权。

亚星汽车重新回归国有,然而坏消息还在不断传出,而这次的主角就是亚星奔驰。

3

从1997年到2006年,亚星奔驰总共只卖出了600台左右的奔驰大客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家当时“结婚”,目标是要“统治”中国高端豪华客车市场,十年下来就这成绩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要知道,2005年刚成立的北京奔驰在2006年就卖出了2.1万辆。

亚星奔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方面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产品性价比太低,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客车,客户非常在意发动机和底盘的综合素质。

一开始顶着奔驰的招牌买单的客户,很快发现高端奔驰客车质量问题不断,特别是与同属欧系的竞争产品一对比,一来二去自然就不买账了。

另一方面是在双方合作协议中约定,公司董事长由中德双方轮流坐庄,看起来非常公平。但实际上,亚星奔驰核心部门全由德国人占着。

可市场已经完全变天成了买方市场,当其他对手都在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德国高管们并不愿意拿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反而死咬着销售价格不放。

这样不接地气的做法如果能有好的销量反而就奇怪了。

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那就是亚星奔驰和东家亚星股份在产品上存在重叠,因为亚星奔驰并不是只有挂奔驰标的客车,也有挂亚星标的。

当初设想也很美好,一个主打高端,另一个主打中高端。

可上市公司亚星股份也要造车卖车,双方自然就产生了矛盾。一直到了2002年,扬州市政府出面协调,双方签了份协议,以车长8.2米为界,超出8.2米的客车由亚星奔驰生产,短于8.2米的客车由亚星股份生产。

可事实上,亚星股份已经陷入销售困境,根本不可能放着高利润的长客车不做。所以这份划线而治的协议根本没有人会遵守。

于是双方还是按照各自的节奏在走,直到亚星客车从顾雏军手中回购股权时,亚星奔驰已然陷入泥潭不可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边,北京奔驰的成功让德国人愈加重视起中国市场,而亚星奔驰始终没有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这时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有了新想法。

按照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规划,除了北京奔驰乘用车之外,奔驰还要在商用车领域扩大合资,兴许是因为亚星奔驰案例在前,奔驰祭出了北京汽车和福建汽车的双保险。

作为与北汽合作的一揽子计划,奔驰与北汽福田已经在谋划重卡上的合作。而奔驰与福汽合作的轻型客车项目早在2003年通过了发改委审核。

而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要求,戴姆勒克莱斯勒在中国商用车项目只允许有两家合资企业。所以当时间来到2006年,亚星奔驰就成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再进一步的绊脚石。

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哪管旧人哭。戴姆勒克莱斯勒于是开始推动两个合作伙伴收购亚星奔驰。

第一个出场的北汽福田并没有看上亚星奔驰,理由是对方除了有个资质,要啥啥没有。之后出场的福建汽车也同样如此考虑,更不会隔着浙江把手伸到江苏去。

眼看双方没有看对眼,急于脱身的德国人最后给了个终极解决方案,就是把自己的50%的股权以1欧元的价格转给亚星,另外还给出1000万欧元用于安置员工。

意思摆明了:我不想跟你玩了,现在拍拍屁股准备走人。

强扭的瓜必然不甜,眼看对方去意已决,十年合作只能曲终人散。戴姆勒成功从扬州抽身,转头与福建打得火热。

剩下两手空空、不知道往何处去的亚星客车。

结局

2011年,独自挣扎了好几年的亚星客车,被卖给了山东重工旗下的潍柴集团,成了后者控股的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星客车好似焕发了久违的生机,借助潍柴集团各项技术优势,不仅推出了维特思达系列新产品,此外还重组厦门丰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赛道,打造高端客车出口基地。

从2014年到2016年,亚星客车销量一路爬到6000辆,销售收入更是首次突破50亿元。

在一片好大形势下下,亚星对外放出豪言:要打造百亿亚星,打造中国标杆产品,做中国最好的客车。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7年开始,亚星客车的销量逐年下滑,新能源补贴退坡之后,数字是一年更比一年惨淡。

2022年亚星客车只卖出了2132辆,相比之下,宇通一年大中型客车总销量高达23733辆,整个行业前五的门槛是年销6000辆,现在看来连年销售额1800亿的潍柴也救不了亚星。

贵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客车厂,奔驰在中国第一个合作伙伴,亚星就这样掉队了,在这条残酷的赛道里,掉队意味着消失的风险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城的美景美食代代传承,作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的亚星,却要淹没于时代的滔滔浪潮中,只是可惜没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