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葫芦种植基地的葫芦进入成熟期。来到种植园,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缀满藤蔓,惹人喜爱。“我承包了30多亩,每亩移栽约200株,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种植户于峰介绍,根据品相,每个葫芦售价5元至20元不等,“小蛮腰”等特型葫芦每个售价达600元甚至1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葫芦丰收缀满藤蔓,村民采摘喜笑颜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将葫芦去皮抛光

葫芦因谐音“福禄”而被赋予美好含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葫芦工艺品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老百姓种植葫芦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2022年起,于集乡以闲散废弃地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引导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葫芦。在看到良好的收益后,今年他们采取“联合社+合作社+种植户”的种植模式,通过村级合作社推动农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葫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00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光过的葫芦摆在棚内阴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晾干后的葫芦分类存放

为将小葫芦做成大产业,于集乡在延伸产业链上下足功夫:以镇域党建共同体为平台,与葫芦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保证群众收益;成立葫芦加工共富工坊,引导村民抱团发展;与邵氏葫芦画传承人邵越海对接,支持他在于集乡成立福轩葫芦艺术中心,利用其“邵氏葫芦”非遗传承项目品牌优势,将葫芦进行浮雕、透雕以及烙画等文创加工,以文化元素赋予葫芦更高的经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刻爱好者到福轩葫芦艺术中心切磋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雕琢,葫芦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也让种植效益不断攀升。如今,一只普通的白皮葫芦售价不到10元,但加工后却可以卖出几百甚至几千元的高价,实现了由传统“葫芦加工”到“文化创意”的转变,打造出一条从种植、雕刻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的“三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越海与雕刻师交流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刻作品《春归》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们要通过‘集中土地流转+全域发展边角经济’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升级文创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于集乡党委书记马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