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说说美国人那套“合成旅”战术。这事儿得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说起。当时,美国带着一群国家,只用了短短42天,就把一个堂堂中等强国伊拉克打得满地找牙。这胜利不只是靠着先进装备,还要感谢他们的“合成旅”。这个新战术说白了就是把部队编制精简,强调快速反应,少而精,行动灵活。眼看着这招灵验,全世界都开始“美国化”——部队缩编,力求做到又精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凡事都有个“过犹不及”,美国这套“合成旅”战略在小规模的局部战争里确实挺吃香,但到了大国博弈,真就有点“纸老虎”的味儿了。俄乌战争正好把这问题打得稀里哗啦。俄罗斯人跟着美国学,把部队编制压缩得更小,搞出了更紧凑的战术群BTG(战术合成营)。这些战术群在叙利亚战场上还挺横,轻松打击,风驰电掣。但到了乌克兰,他们就彻底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很简单,火力强是一回事儿,可打仗可不是光看谁火力猛。小型化部队人数少,占领能力差,你说火力猛进去了,没人巩固阵地,还能怎样?这不就被敌人抄后路,直接给包饺子了吗?所以在乌克兰,俄罗斯的BTG屡屡遭遇这种“火力猛、站不住”的尴尬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美国人额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毕竟这些年,他们不也一直在追求小型化、快速化吗?美军的“斯特瑞克”旅就是个典型,轻装上阵、机动快、效率高,但问题在于:打完之后呢?你能占领多久?能守得住吗?俄罗斯都顶不住乌克兰的反击,装备还比美国牛,合成旅这条路到底还能走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他们早就看出了这条路的窄处,早在俄乌战争前就开始为自己铺后路了——比如重新组建师一级的通信营。这步棋可不简单,表面上看好像就是个通信问题,但背后可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重塑。现代战争,信息才是王道,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所以,美军打算把通信营重新挂到师级单位,准备在2028年前完成“旅改师”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