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总政治部成立了“延安电影团”,由谭政兼任团长。毛主席高度重视“传播力、影响力巨大”的电影,对“延安电影团”给予了大力支持。
1938年,左翼电影摄影师吴印咸,拿着一位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赠送的“埃姆”摄影机,以及其他设备,以八路军战士的身份去了延安。正是有了这样的先进设备,“延安电影团”才被组建起来。
话说,抗战爆发后,伊文思听说周恩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准备筹备拍摄八路军电影,便主动提出要到延安去。而当他要出发时,遭到了国民党的阻拦。伊文思很仗义,决定把摄影机和胶卷都留给八路军。当时,周恩来让吴印咸和伊文思接头,暗号为“延安、延安”。由于天色太暗,两人都没看清对方的长相。
“延安电影团”成立后,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每一位工作者,并且在后来的拍摄中,他都很好地配合。1942年5月,延安召开了一个“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吴印咸不仅是电影代表,而且也是全程拍摄者。
因会场的面积不大,加上人多、光线暗,导致拍出的相片根本不能用。这种情况下,吴印咸找到毛主席,与他商量,能不能到室外拍摄?毛主席欣然同意。
说起来,那一年的延安是最艰苦的时期,被国民党顽固派严厉封锁,导致物资供应极端困难。中央无奈之下,只能精兵简政,很多的机关被裁,可小小的电影团却被保留了下来。毛主席的意思是,留住人才,一旦条件改善,他们的作用将不可小觑。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看法是极为正确的。
在那个困难的条件下,电影团还是拍摄了不少历史珍贵的影像资料。其中,延安唯一出版的正规电影,名为《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又名《南泥湾》。吴印咸巧妙利用了现有的东西,代替了拍摄时缺少的东西。比如说,没有自来水,吴印咸他们就去挑河水,然后澄清后再使用;没有电,吴印咸他们就在屋子里凿出一个洞,让阳光透进去……
拍摄电影时,吴印咸曾去找过毛主席。他告诉主席,这个大生产运动是毛主席提的,若是镜头里有毛主席,那么更能起到激励军民的效果。毛主席笑着答应了。吴印咸和毛主席商量了一些步骤后,便开始了拍摄。毛主席从窑洞里缓缓地走了出来,坐在了两棵枣树下的桌前,随后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吴印咸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美好场景。
结束之后,毛主席决定要送吴印咸一份礼物,正是刚才的题词。这份题词吴印咸一直好好地保存着,直到1959年才送到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电影团当时要工作,但生活需要自费。不过,吴印咸有他的方法,他在空余的时间会拿着设备到延河边为群众拍照。那时候,延安是革命圣地,全国各地涌来了大批的男女青年,所以,结婚的人也特别多。很多人都想留下一张值得纪念的结婚照。吴印咸的电影团就是靠拍结婚照而维持下去的。
1944年底,吴印咸被评为了“甲等劳动模范”。在他的事迹材料上写道:“吴同志是一个善于克服困难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