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国陆军参谋长派了9个士兵去救他,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想讲的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虽然不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历史上是有原型的,无疑是小编觉得描写二战最真实的电影。将二战的场面拍得真的很到位。没看过的朋友,并且喜欢二战的,小编先在这里推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说的是:二战时期有一名空降兵在诺曼底登陆时,他的三个当兵的哥哥在战争中死亡,美国陆军参谋长往下吩咐他不能再参加二战,但他还是参加了。

这部电影也是根据这个原型进行大刀阔斧,将二战诺曼底登陆以及整个营救士兵瑞恩的过程进行了编写拍摄,虽然里面的场景很多现实中不存在,但是却不乏将二战战场上的真实还原的是如此的残酷,让小编顿然察觉,这就是二战,这就是真实的二战还原。

电影镜头最开始的一个士兵,手臂被炸掉,他看到了自己的手臂,然后拾起;子弹打在一个士兵的头盔上,士兵拿下头盔,看到他庆幸又疑惑般的眼神,感谢上帝,于是子弹又打穿了他的头;营救瑞恩的那场桥上的一场镜头,两位将士将酒瓶引纸点燃,甩向楼底下的坦克,每个人坦克里的每个德国士兵身上都被点燃,仓皇逃出坦克,不断地视觉冲击让提醒着小编:这就是二战,战场上没有怜悯,一条命死了就是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得出来导演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么接下来小编也分两篇文章从自己的角度说一说关于这部二战题材的电影的三个观点:家和战场,人性,和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点1:如果想不起他们的样子,试着想一想和他们的共同经历

米勒在桥上对瑞恩说过的一句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的两个士兵最后快死的时候只说过一句话:妈妈,妈妈···

当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待久了,意大利,法国,非洲。每个国家的战役都打过,打得越久,对家的想念越是浓厚。因为每个士兵,都将眼前的这场战争看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所以“家”就成了他们最为珍贵的回忆。

当阿德里安·卡帕佐在战场途中看到了一家人被困在一栋废楼上,父亲想将女儿给士兵,目的让士兵保护自己的女儿之是,阿德里安·卡帕佐毅然决然将女孩儿抱下来说了一句:她让我想起了家里的侄女儿。

当男主角米勒上尉放走了德国士兵,他说他曾经在家乡是一名老师,而现在战争却让他杀了很多的人。他说他每杀一个人,就离家的感觉越远,他不想这样,每个有良知的人也不想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家越远,战场越久,样子就越是记不清。最好的办法就是想一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的经历。可以说整个救援瑞恩的行动也是契合了对“家”的这个主题。瑞恩的三个哥哥相继的死在了战场,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无依无靠,如果最后一个儿子也死在了战场,想一想那位老母亲的滋味,家不成家,没有一个依靠的人,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这就是对家最好的定义:家是能让你知道,自己最初的样子的地方。与其说想不起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样子,还不如说想不起自己曾经在家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天也会给大家说一说关于这部电影的另外两个观点,请多多关注小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