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剪一折拼美图

一笔一划蕴精神

传统技艺传神韵

本次服贸会昌平展区

搭有特色舞台

镇街主题日、明文化短剧、非遗技艺舞台等

多样特色互动展示轮番上演

带领参观者“沉浸式”探寻传统技艺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跳跳鼠太可爱了,设计的好精美,不愧是匠人出品啊。”某高校志愿者刘女士在观看非遗舞台展示后兴奋地说道。对折、弯曲、塑形、上色……手法变换之间,一张普通的白纸变化身成了一件栩栩如生的精美纸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纸翻花作为中国传统的纸制工艺品,深受大众的喜爱,不少参观者在展出的纸玩具、纸雕灯、纸雕相框等作品前驻足观看。“我们今天主要展示的是一些纸玩具的制作,比如像纸翻花,清朝就有了,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还有一个是衍纸,是用纸扇做的,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我们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折纸文化,也更关注传统技艺。”北京纸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艳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个展位成为一扇扇宣传昌平文化的窗口,展示着昌平的集聚力与风采。在昌平展区,还有一个“老物件儿”同样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那就是手工镀银磨花镜。

展台上摆放着的手工镀银磨花镜上金鱼、猴子等动物气韵生动、鲜活立体,离不开匠人的精心雕琢。北京鹤眸创意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春告诉记者,手工镀银磨花镜制作工艺是利用玻璃材质通透特性,用旋转的金刚砂轮在玻璃背面进行花草山水、鸟兽鱼虫、人物形态等图案的绘制,再经过打磨、抛光、镀银、上框才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我们是传承了七一制镜厂的手艺,也希望把七一制镜厂老匠人的精神留下来。希望大家爱上传统技艺,也爱上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昌平作为“三条文化带”汇聚之区,致力于讲好非遗故事,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脉是最深的文化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留给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

据了解,我区共有区级、市级、国家级3个级别的非遗项目22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4个,区级16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迅速发展快车道,非遗与文旅经济融合发展,非遗文化成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沟通外界的平台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资源最重要的是产业创新转化。今年以来,昌平区立足区内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三条文化带”文化资源,举办长城夜游、白浮泉研学、明文化节等文旅活动,创新精品演出、特色市集、沉浸式游览等体验,力争早日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以举办“明文化论坛”为契机,加强文物保护修缮、非遗传承利用,开发“昌平礼物”等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文创产品“出圈”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昌平区将持续挖掘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整合优质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构建起文化创意与全域旅游联动新格局。通过创新非遗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让老手艺与新市场对接焕发新生,也让非遗文化成为了昌平文化交流的新地标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加快“四区”建设注入文旅活力和动能。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王晶依

摄影:穆昊星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