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拖延,无论是早上起床、还是放学做作业,都会一拖再拖,直到不能再拖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和无助,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来应对。

然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的拖延行为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她认为,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改正以下3个错误,孩子的拖延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1. 过度溺爱,缺乏规则意识

“爱之深,责之切。”

在现代社会,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深爱,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过度溺爱的陷阱。

他们尽力满足孩子的每一个需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却忽略了为孩子设定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规则。

这种无边界的爱,虽然出自好意,却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需求都应该立即得到满足。

长此以往,孩子便难以培养起自我约束的能力,拖延行为也就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建立合理的家庭规则,并坚持执行,是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2. 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过高的期望有时会转化为沉重的压力。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选择逃避责任和挑战,拖延成了他们无声的抗议方式。

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确保孩子能够在努力后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目标设定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3. 缺乏正面激励,批评过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正面激励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长习惯于用批评和指责来教育孩子,忽视了表扬和鼓励的力量。

长期的负面反馈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更加倾向于拖延。

李玫瑾教授强调,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结果,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还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面对任务。

总结

“教育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面对孩子的拖延问题,家长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在无意中助长了这一行为。

通过调整教育策略,如设定合理规则、设定适宜目标以及提供正面激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克服拖延,培养出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改变永远不会太晚,只要我们愿意采取行动,每个孩子都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潜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