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孩子们英语成绩常常光鲜亮丽,但一上初中,突然之间成绩就像掉进了深渊。这现象并不稀奇,不少家长和学生都感同身受。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然而英语这条路上,为什么小学顺风顺水,初中却遇上了暗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现象,看看问题出在哪。

小学阶段:简单和有趣是关键

小学的英语教学以基础为主,内容浅显易懂。大多数题目都是记住单词、句型,以及简单的语法。课本内容有趣,题目简单,孩子们往往能够通过背诵和做题取得高分。比如,“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 这种简单的对话句子,孩子们背几遍就能应付考试了。

英语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更多像是一个新鲜的东西。老师们也会通过各种游戏和互动,让学习变得有趣。孩子们成绩好,自然信心满满。但是这时的高分,往往只是靠记忆堆积,理解力和运用能力还没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中:难度升级,思维能力没跟上

到了初中,情况发生了变化。英语不再是背单词、背句子那么简单了。语法变得复杂,词汇量急剧增加,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像是从爬坡一下子变成了攀岩,孩子们往往措手不及。简单的“am, is, are”变成了复杂的时态变化,动词要变形,句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举个例子,小学时问“你今天吃了什么?”简单的问法是“What did you eat today?”,而初中开始,会要求使用更复杂的表达方式,比如要加上时间状语从句:“What did you eat after you came back from school today?” 一句话复杂度一下提升,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内容一下子就多了。

小学时,孩子们学习英语多半是出于兴趣。老师上课生动活泼,作业也比较少,学习压力不大。可是到了初中,考试的难度和频率都大幅提升,分数变得更重要。再加上其他科目的压力,英语就不再是单纯的兴趣,而变成了一个压力源。

不少学生一看英语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倍增,越紧张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兴趣没了,压力上来了,成绩自然下滑。

我们的英语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往往只关注短期的分数。孩子们在小学时期的英语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掌握一些套路和技巧,而非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这就像是“纸上谈兵”,在考场上或许能取胜,但一旦进入需要真正应用的阶段,就显得力不从心。

考试成绩虽然是直接的反馈,但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小学时的高分,往往是“轻轻松松拿的”,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初中要求他们深入理解和运用,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与用的脱节

小学英语更多是机械式的记忆,孩子们学得快,忘得也快。许多孩子在小学的英语考试中,成绩优异,但其实他们对句子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到了初中,需要他们真正运用语言时,才发现根本不会。

比如,小学时的英语写作题可能只是让孩子们写几句话,介绍自己的朋友。而到了初中,写作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们要写完整的文章,表达复杂的思想和观点。突然间,他们发现以前背的那些句子根本不够用了。

从“背”到“理解”,思维方式的转变

小学时,孩子们往往依赖背诵,记住了就能得高分。但到了初中,英语不再仅仅是背背单词、句型就能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需要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掌握不同的语法结构,还要能灵活运用。这时,他们的思维方式需要从“记忆型”向“理解型”转变,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就像学数学,起初是加减乘除,后来要学代数、几何,思维层次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孩子在这一转变中出现了问题,导致成绩下滑。

外部因素:学习环境和方法的影响

初中阶段,孩子们进入了新的学习环境,老师、同学都不同了。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可能在初中不再适用,而孩子们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同时,家庭和社会对英语成绩的重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压力。家长们对英语期望值很高,但却忽略了学习环境的变化,逼着孩子们去上各种补习班、背大量的单词,反而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了抵触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调整心态。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短期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因为短期成绩下滑而过于焦虑。

其次,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重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比如,多进行阅读、听力练习,多参与口语交流,真正把英语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考试的科目。

英语学习就像爬山,小学的路平坦,初中的路陡峭,需要孩子们调整步伐,改变思维方式。正如老子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小学阶段的高分只是开始,真正的英语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磨练出来的。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用平常心对待成绩的波动。只要坚持学习,找到方法,每个孩子都能在英语的学习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