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凤凰传奇的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却不知词的意境竟然来自于《诗经》,自从有了《月出》这首诗之后,中国的月文化渐渐成熟到举世无双,月几乎代表着圆满、 圣洁、 高贵、 明亮等等所有美好的意象。尤其是八月十五夜,更是月亮最极致最华丽的亮相。今天跟诗经女孩一起来欣赏《月出》这首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出》赏析

月出皎兮,佼人僚(liāo)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ǐu)兮,舒懮(yǒu)受兮。劳心慅(sāo)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liǎo)兮,舒夭绍兮。劳心惨(zào)兮!
——《诗经 陈风 月出》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专家说,这首《月出》是《诗经》中最美的诗。……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抓住这三个意象,抓住的就不仅是这首诗,而是整个意境,整个世界。

中秋望月,望月怀人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月下的迷离,相思的惆怅,这一无数次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追根溯源,便是这一首《月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出”一词,突出了其“出”这一时刻,将这种美好,从无到有,全面而细致地展示给读者,不仅增添了其动感,还有一种神秘感和朦胧感潜藏其中。

诗作以对月色的描摹开端,“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反复的回环中,营造出一副愈来愈明亮的画面,“皎”,突出月光的明净无瑕,“皓”,突出月光的明亮广阔,“照”则是重点凸显其光线充足,普照大地,把世间的一切都浸润在那一片柔美里。这一步一步地递进,展现出时间的逐渐流逝,可见作者的相思和幻想并非一小会,而是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

接下来,作者开始描绘那位意中女子的面容、身姿、体态。“僚”、“懰”、“燎”,反映出其美丽的容貌,婀娜的体态;“窈纠”、“忧受”、“夭绍”三组联绵词,表现她身材的苗条、秀美,以及行步时摇曳生姿、从容不迫的姿态。这种舒缓安静的气质美,比外表更富有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三句,作者将笔触转向自身。他因爱慕伊人而变得心神不安,诗人愈赞美女子的美好,就愈是阻碍了自己表白的可能。他用赞美在两人之间制造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距离感。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出》的后世影响

在这静谧的深夜,诗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风拂面,一任露沾衣,一任泪满襟,对月叹,长咏怀,思美人,怅惘然,将这首诗推到了咏月怀人诗的鼻祖的地位。

唐朝李白的"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写出了思人的最高境界,如果说 你思念故人了,那就请你望一望天上的明月寄托相思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更是直抒胸臆,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亮都是一样,作者却感觉家乡的月亮最明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宋代诗中的月亮更柔和起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宋代晏殊的诗《寓意 /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诗里写出了月亮的情感,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营造出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

"明月几时,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年苏轼在山东诸城任太守,八月十五看见明月,也想念弟弟苏辙,所以把酒问月怀人,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到了现代,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更加直白地写出了月夜相思的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月亮,从诗经时代开始,日落夜升,四季轮回,一直延续了3000多年,从来也不知疲惫,没有倦怠。人们就这样痴痴地望着它,不吝啬任何语言地歌颂它,带着不同的相思,同样的深情。

人们说,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人们还说,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凉风有信,皓月无边。中秋月圆之际,愿千里婵娟、星河璀璨、人间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