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7日~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乡村大舞台》栏目隆重播出80分钟的《靖江专场》节目,多维度、全方位推介靖江市生祠镇在民俗文化、农特产品、地方美食、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亮点,展示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的“强富美”,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祠镇位于靖江市西北部,是靖江成陆最早的老岸地区,因有天下最早的岳庙,也是唯一一座建于岳飞生前的祠堂而得名,被誉为“靖江的原乡”,爱国爱民的岳飞、创业创优的刘国钧、求真求实的柳溥庆等都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靖江首个抗日民主政府也诞生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生祠镇域面积70.1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计4.78万人。全镇共有中心村党委5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91个,党员2076名。2023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1.5亿元,先后被国家、省授予“生态乡镇”、“平安乡镇”、“卫生镇”、“味稻小镇”、“芋艿小镇”等光荣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生祠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并运用了“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主线,瞄准“和美古镇·忠义生祠”的奋斗目标,按照“产业强镇、生态立镇、文旅兴镇”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以“精良稻麦、精细果蔬、精美园艺、精品文旅、精致康养”为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条和以“泵阀压力容器、汽车(船舶)配件、高端服装服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产业,持续打造"忠义相传"的历史文化名镇、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样板,全镇发展态显明显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一是强载体促提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加强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等方式,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成功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023年入选国家级农业强镇创建名单,初步实现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显著的发展业态。现有以丽园、东华景观园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项目90余个。组建省级芋头产业联盟,培强“生祠堂”品牌,带动农产品年度销售突破2亿元。推出“和美古镇·忠义生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品牌,先后举办春岳市集、岳飞文化周、舞龙大赛、忠义庙会、央视《乡村大舞台》走进生祠暨欢乐季活动等系列文化产品,做响了靖江乡村旅游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抓增量促转型,工业经济不断攀升。全面落实“1230”服务举措,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推动“智改数转”“专精特新”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90余家,规上企业47家,2023年实现工业开票4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围绕“光电、环保、电子”等现代产业,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省级智能化车间1家,盘活提升低效闲置用地12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重规划促建设,古镇面貌日臻完善。以彰显人文品质为集镇建设目标,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建设,在建设规划上统筹“形”与“神”,让“古典”与“现代”相交融,先后修缮了岳庙、刘国钧故居、思岳桥、文昌宫等历史建筑,建设仿宋街市,改造后街小巷,设置牌坊、墙绘、雕塑等主题小景,构建“一大两小”生态廊道环线,打造“文化古镇、农业科技、苑艺康旅”3个特色风貌片区,古镇面貌为之一新。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以创建全国卫生镇、省级垃圾分类试点镇为契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持续植树造林,打造幸福河湖,评选“最美庭院”,以设施的“硬投入”和环境的“软整治”,刷新村容村貌“颜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下一步生祠镇工作打算和建设前景时,该地负责同志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我们将致力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真正实现未来,生祠镇将致力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具体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至203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倍;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果,2025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026年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精致稻麦、特色香沙芋”主导产业建成全产业链形态,农文康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30年左右争取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镇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闻高扬 风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