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湾区“急救侠” 生命守护者——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志愿服务项目在深圳市宝安区海滨广场启动,通过对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开展急救培训,打造湾区“急救侠”队伍,与宝安区现有固定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网络形成高度互补,构建全方位高效的社会急救体系,织密宝安“生命守护网”。

据悉,该项目由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宝安区红十字会联合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动仪式上,“急救侠”们身着各式各样的工作制服,佩戴着“急救侠”臂章,他们可以是骑着小电驴的顺丰小哥,可以是忙碌送餐的美团、饿了么外卖员,也可以是搭载乘客的出租车、网约车师傅,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却因同一个信念而汇聚——为生命护航,他们眼神中无声地向社会传达他们的信念:“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当天,爱心企业向宝安区捐赠AED100台,AED和急救包(内附绷带、纱布等日常急救用品)将配备在部分宝路华出租车、滴滴网约车上,他们将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城市的移动急救站。无论是在拥挤的商场、繁忙的街道,还是宁静的社区,只要有紧急情况发生,“急救侠”们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熟练地运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为伤者争取宝贵的一线生存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宝安区卫生健康局还向来到现场的新就业群体代表代表人手赠送一份健康“五个一”礼包(内含1张免费体检卡、1个急救包、1份中医药产品礼盒、1本急救书籍、1份家庭医生服务),以实际行动回馈我们的城市守护者,让城市守护者们在点滴温暖关怀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活动当天,玉永军、杜梓毓、林睦春、张琼州、桑希伟等五位“救人英雄”来到现场,主办方向他们颁发“救人奖励金”,以此激励更多的群众能在紧急情况挺身而出,施以“生命援手”,营造“人人想救、人人敢救、人人会救、人人能救”的良好社会急救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宝安在社会急救领域先行先试,从人员、硬件和动员机制三个维度发力,重点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推动解决救护车到达现场前伤员救治处于“空窗期”的问题,实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大幅提升,达到全国顶尖水平。2023年,宝安区依托18个基层党(工)委组织一年十万人次的急救培训,打造200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点,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开展社会急救培训的主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宝安区目前已有131学员出手救人案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旁观者实施心脏复苏(CPR)实施率由2019年的2.32%提升至26.13%,出院存活率从2019年的1.3%提升至5.2%,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水平。

宝安区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外卖员,网约司机等新兴群体更多关注和关爱,也邀请更多市民一起争当“急救侠”。

【特报新闻+】

“急救侠”分享急救故事

宝安公园保安员林睦春:

“出手救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5月5日下午,在宝安公园的绿道上发生了一起众人合力救人的事件。一位50多岁的男性市民突然晕倒在绿地上失去意识,危急时刻,一位热心市民迅速对其开展了心肺复苏,并让围观群众拨打了120。此时,在公园巡逻的保安员林睦春得知后,立即向管理处报备,并就近取来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另外一名保安员杜梓毓也赶来,接替热心市民继续进行施救,直至120赶到。

在湾区“急救侠” 生命守护者——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现场,宝安公园保安员林睦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忆起当时救助生命的关键时刻,他庆幸自己上过急救培训课,快速就近取来AED,并按照之前的急救培训流程,打开AED、做心肺复苏……“出手救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林睦春说,他也呼吁有更多的市民学急救、敢急救,为守护市民健康出一份力。

顺丰速运宝鸿林站的快递员马炜庭:

“人熟、地熟、情况熟,我们救人很有优势”

作为一名“急救侠”队伍的新兵,穿着快递员工作服的顺丰速运宝鸿林站的快递员马炜庭来到活动现场,为生命护航出一份力!

马炜庭表示:“作为天天跟居民打交道的快递小哥,我们有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我们学会急救新技能,对新就业群体来说是提升了自救的技能,同时我们也提升了互救应急的技能,更好地服务市民。”

宝路华的士公司安全总监、副经理卢普仪:

“争当‘急救侠’,为患者争取更大生存几率”

活动现场摆放着多台配置有AED的出租车,这些出租车行驶在路上,也给市民多一份安全保障。

宝路华的士公司安全总监、副经理卢普仪告诉记者,急救培训已经列入他们企业管理的安全技能类别,纳入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每个月的继续安全教育培训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急救培训教育,每年组织两次应急演练中也有急救演练项目。他说:“希望每一位员工都是急救侠,遇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处置,为患者争取更大生存几率。”(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张鹿鸣 黄明珠 郑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