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明元年,一匹飞驰的快马从京师长安奔赴巴州,骑马的人略带兴奋的神情,他就是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他担任的职责是保护皇宫的安全,为什么要往巴州一路狂奔呢?
丘神勣是找人的,他要找到已经被废黜的太子李贤。李贤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在长兄李弘猝死之后,他就当上了太子。作为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皇子,他的长相、人品和学识都无话可说。《新唐书》夸他“容止端重”,“读书一览辄不忘”。
初唐时的著名诗人王勃都曾经是他的侍读,他组织很多文人一起对范晔的《后汉书》做注释。后人将这个版本的《后汉书》称为“章怀注”,史学价值很高,目前市面上几乎都是这个版本的。唐高宗和武则天去东都洛阳的时候,一般都让李贤监国。李贤也不负众望,治理得井井有条,获得了唐高宗以及群臣的交口称赞。《旧唐书》对他评价很高:
唐年钧德,章怀最仁,凶母畏明,取乐于身。
然而,李贤和武则天的关系很糟糕。原因之一就是李贤的身世不明,在他之前,武后生有一个夭折的公主,而与他之间生产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这个生产时间非常敏感。于是,宫中传言纷纷,认为李贤不是武后所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唐高宗的儿子。偏偏韩国夫人死得不明不白,很多人都认为是武则天下的毒手。
另外,武后对李贤的私生活也有很多微词。李贤别的都好,就是有男同倾向。在唐朝,王孙贵族有点这种癖好也算不了什么,然而李贤毕竟是太子,是要做皇帝的人,因此很多人劝谏,但是他都听不进去。对于这一点,一向同情李贤的史书也从不讳言,《资治通鉴》就曾说:
太子颇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狎昵,多赐之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不听。
让武后与太子李贤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是明崇俨的遇刺。明崇俨是一个很受武后的道士,他曾向武则天说从面相上看,太子并不怎么样,英王李显就比他好,而诸王之中相王李旦更是富贵。这种说法自然遭到了太子的记恨,偏巧在不久之后,明崇俨被强盗所杀,迟迟找不出凶手的情况下,太子成为了最大的嫌疑者。
公元680年,武后派人去东宫调查太子,却在马房中搜出了几百副铠甲。这在唐朝是谋反之罪,即使是唐高宗有意宽恕也不能赦免。于是,李贤被贬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当英王李显当上太子后,他就被流放到巴州。
丘神勣这次前来巴州,就是奉了武后之命了结太子的。他一见太子的面,就满脸堆笑地说:你母亲让我转达对你的问候啊!
太子听完这句话,仰天长笑。恐怕在他心中,他连真正的母亲是谁,这条命是谁给的还充满着疑惑。这种笑,是一种无处话凄凉的苦楚,也是深恨生于帝王家的无奈。
当丘神勣再次拐弯抹角将来意告诉太子时,太子不由吟诵了自己曾经送给母亲的一首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诗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太高的文学价值,但含义却非常不简单。它就是奉劝自己的母亲,对于自己的亲生骨肉,不要斩尽杀绝!
然而此时他有什么办法,丘神勣已经到来,他只好再次长笑,转身走入内室,悬梁自尽。
丘神勣完成了这件大事,回宫禀告武后。尽管是逼死皇子的大罪,丘神勣却只是被降职,不久又被重新启用了。为了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同时也为了宣告太子的去世,武则天以亲王之礼,隆重安葬了这位已经被贬为庶人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