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从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部队秘密入朝,至1958年10月,志愿军驻朝部队撤回国内为止,不包括航空兵和铁道兵,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27个军,共计85个师入朝参战。
据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抗美援朝战争史》载,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按入朝时间顺序,分为5个批次先后跨过鸭绿江。
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 (1950年10月19日至11月7日)
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第66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入朝作战。
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 (1951年2月16日至4月11日)
第12军、第15军、第47军、第60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共计7个军21个师入朝作战。
第三批入朝参战部队 (共计4个军12个师)
1951年6月21日至6月24日,第67军、第68军入朝作战。
1951年9月7日,第36军、第37军入朝,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3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第四批入朝参战部队 (共计4个军13个师)
1952年9月5日至9月15日,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作战。
1952年11月,独立第33师入朝作战,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
1952年12月28日,第16军入朝作战。
第五批入朝参战部队 (1953年1月22日至1953年3月14日)
第1军、第21军、第54军,共3个军9个师入朝参战。
所有入朝部队除隶属志愿军司令部直属的部队外,其余各军均分别编入第3兵团、第9兵团、第13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第23兵团,以及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作战序列。
在这27个军里面,只有第39军、第40军从第一次战役到第5次战役打满全场。
就连“万岁军”第38军,也因在汉江阻击战中损失过大,而缺席了第5次战役。
而其它各军,则因入朝时间较晚,大都没有来得及参加第一次至第三次战役。有的甚至驻朝时间不到3个月,譬如第36军、第37军。
第36军、第37军于1951年9月7日入朝,作为工程部队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的3个机场担负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同年11月30日便即返回国内,驻朝时间仅两个多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的战役,或战役级规模的作战行动,共有11次。
分别是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
在这11次大型战役,或战役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
第39军、第40军参加了6次作战。
第38军参加了5次作战。
其余各军,参加的战役级作战行动次数,都在4次以下。
在整个抗美援朝作战过程中——
歼敌人数最多的是第67军,毙伤俘敌共计87847人。
伤亡人数最多的是第63军,仅在14天的铁原阻击战中,损失就达22000余人。
出兵人数最多的是第47军,全军兵力合计59800余人。
未参加过战役级作战的部队是第36军、第37军。
战中令全军刮目相看的,是由国民党长春起义部队60军改编的第50军。
战后受到志愿军总部追责的,是第五次战役撤退阶段遭受严重损失的第60军。
在所有入朝作战的这27个军里面,如果单以歼敌人数而论,虽然第67军是歼敌人数最多的一个军,却并不能说明第67军是27个军里面最能打、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这里面有4个原因:
1、先期入朝的部队与后期入朝的部队,前后所经历的战役,所处的作战环境,敌我的战略态势,以及战斗的激烈程度完全不同。
2、先期入朝的部队与后期入朝的部队,其主要的作战对手不同。先期入朝的部队,主要打的是美军。后期入朝的部队,主要打的是韩军。
3、先期入朝的部队与后期入朝的部队,其武器装备完全不同。
先期入朝的部队,其装备大多是以日械为主,且缺乏空军、炮兵,以及后勤支援。有些部队,甚至连冬装和单兵口粮都没有来得及配发。
而后期入朝的部队,已经是全苏械装备了,被服、粮食、弹药、药品等补给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4、先期入朝的部队与后期入朝的部队,在诸兵种联合作战中,后期的优势明显强于前期。
后期的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空军,以及苏联航空兵部队已经建立了著名的“米格走廊”,在清川江以北地区,几乎完全掌握了制空权。
而我炮兵部队在苏制“喀秋莎”火箭炮的加持下,其火力覆盖能力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已经有了与美军炮兵火力抗衡的实力。
——综上所述,若单纯以歼敌数量来衡量哪个军打的最好,哪个军战斗力最强,这明显有失偏颇。
那么,在入朝参战的这27个军里面,若从战术指挥、整体实力、攻守平衡、单兵技能、战役影响,这5个方面来综合考评部队战斗力的话,能稳居榜首的部队,我个人认为:非第38军莫属!
下面,本文简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稳居榜首的理由——
38军 军长: 梁兴初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38军 政委:刘西元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38军,于1950年10月19日入朝,1953年7月10日回国。下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
所有赴朝参战的部队中,38军若说自己排第一,只有39军敢说不服。39军若说自己表现最好,也只有38军这个老大哥敢于用鼻子“哼”上那么一声。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38军是当仁不让的领衔主演,一个军的“我行我秀”,完美秀翻全场。
攻击德川,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主持的作战会议上,本来的作战计划是38军主攻,42军配合侧击。
梁兴初一句话:“德川我们包了!打德川,一个38军足够了!”
韩先楚追问一句:“你们就这么有把握?”
梁兴初大牙一咧:“军中无戏言!”
韩先楚没有丝毫犹豫:“那好!你们38军包打德川,我就让42军集中兵力对付宁远李承晚的第8师,两边同时动手。这样一来,清川江的敌人就算不被全歼,也会被你们堵在三所里。”
韩先楚将新的作战计划(38军包打德川)上报彭总,彭总一锤定音:“梁兴初口气不小啊!你告诉他们,38军包打德川,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
这便是载入38军军史的——包打德川!
随后,梁兴初率38军迅速拿下德川,守敌除少数逃窜外,大部被歼。38军112师、114师接着向军隅里攻击前进,113师则直插三所里,阻敌撤退和增援。
113师创造了一夜穿插145里的奇迹,三所里神兵天降,要不是长途奔袭不敢携带重武器的缘故,“联合国军”那增援与溃逃的8万人马,一个都别想活着回去。
113师以一师之力两线作战,北挡敌人南逃溃军,切断了美2师、美25师及韩1师的回撤之路。
南打敌人北进援军,顽强阻击美骑1师和土耳其旅来援之敌。
38军113师在著名的“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以轻步兵武器御敌,用血肉之躯与敌人坦克拼杀,为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38军“包打德川”、“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之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知道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着一支光荣部队,叫作“万岁军”!
38军善攻,也善守。
很多人不知道,第四次战役中著名的“汉江南岸阻击战”,除了曾泽生将军的50军外,我军还有另外一支阻击主力,这就是38军。
并且,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50军撤回国内休整之后,38军仍然在汉江防线上独自坚守了一个多月。
但是,由于宣传上的原因,为了突出由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50军汉江南岸阻击战的卓越贡献,使得这场阻击战中的38军,完全被忽略成了的配角。
写到这里,需要重点解释一下——
当50军从汉江防线撤下来之后,伤亡更为惨烈的38军,为何仍然在汉江防线上苦苦支撑了一个多月……
当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向彭总请示:
“汉江阻击战38军伤亡太大了,是不是也该让他们撤下来休整休整了?”
彭总的回答是:
“他们是38军啊,他们是王牌军,他们自己知道的啊!”
以当时的战局来看,彭总并非不心疼38军,而是手上已经没有其他部队可以替换38军了。
因为汉江防线太重要了,而38军又太能打了!
汉江阻击战,并不是一场我们想打的仗,就像后来63军打铁原阻击战一样,都是被逼到墙角里,不得不打的一场生死战。
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就一个特点:
李奇微看清楚了我军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所有的攻势只能维持7到8天。于是在第四次战役最后阶段,趁我军全军回撤之际,主动扑上来缠住我们打。
此刻,先期撤下来的其他部队尚在休整,而与38军一同在汉江南岸阻敌的50军也撤回了国内补充装备和兵员。
而汉江防线又不能不守,否则,“联合国军”一旦缠上来,我军别说休整,就连接着往下撤,撤得了撤不了都还两说……
如此的战场态势下,在位于西线的汉江防线上,在彭总的心目中,又有哪一支部队能够代替得了38军?
汉江防线,那真的是一道关乎全局生死的防线,38军就只能死死的钉在那儿……
此刻我军西线已经不具备再打大规模穿插战的条件了,李奇微把部队都拉成了一条线,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墙,根本不给我军任何机会。
于是,彭总制定了“西顶东放”战略。
西顶——
西线我们没机会穿插歼敌了,从西线退下来的部队已呈强驽之末,就算再有穿插的机会,人困马乏的部队也实在是穿不动了。
那么,西线就以汉江为界,用38军守住这条防线,不惜一切代价强行顶住美军。
东放——
而东线大多是韩军,那就让东线的朝鲜人民军主动后退,把韩军放进来。然后在我志愿军的配合下,中朝联军还是沿用穿插、分割的老办法进行歼敌。
这样一来,歼灭了东线韩军,就打崩了美军的右翼。而位于东线的我39、40、42、66四个军就可以向美军右后方迂回,迫使美军西线部队全面后撤。
如此,以“攻敌之必救”,化解汉江南岸之敌。
这是朝鲜战争中,第四次战役尾声阶段,敌我双方最为关键的一招胜负手。
我军如胜,则西线、东线一举扭转不利战局。
我军若败,则东线、西线一齐崩盘,敌军大举侵入朝鲜北方。
熟悉战史的军迷都应该知道——
彭总制定的“西顶东放”战略,“东放”的主要节点有两个,一是砥平里,二是横城。
而在西线汉江阻击战“西顶”的38军,位于东线攻击砥平里之敌的39军、40军的侧后翼。
此时,彭总如果让38军撤下来,那么39军、40军的后背就完全暴露给敌人了。别说攻击砥平里了,就算39军、40军想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尽管50军已经撤回国内了,尽管38军的左翼也因为失去了50军的依托而完全暴露给敌人了,尽管此时的38军陷入前、左、中、右四面受敌,尽管38军伤亡巨大……
但在东线部队完成歼敌之前,38军哪怕全军打光了,也不能后退一步。
这就是彭总所说的——
“他们是38军啊,他们是王牌军,他们自己知道的啊!”,这3句话的重要意义。
第四次战役的汉江南岸阻击战,38军以一己之力,面对前、左、中、右4个方向上的来犯之敌,可以说拼尽了全军的精锐。
38军在东线我军部队攻击砥平里失利的情况下,最终守住了西线汉江防线,既稳住了整个西线的战局,又为东线我军攻击失利后的撤退护住了后背。
38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也正是因为第四次战役的汉江阻击战的惨烈,使得38军错过了包括第五次战役在内的,之后的,很多战役。
后人说到抗美援朝战争,不少人往往用39军、40军打满全场,而38军少打了几场战来说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38军为什么会少打了几场战?
那是因为38军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以身入局”,以巨大的代价,稳住了整个西线战场的局面,策应了半个东线战场的安全,最终仍胜天半子,全身而退。
仅凭此役,“万岁军”便实至名归,有资格在全军参战部队中,独占榜首!
本文资料引自——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