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跟苹果同一天举行发布会,华为就没有在怕。
然而当19999元起的价格出来以后,还是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太贵了,甚至有部分人喊出了那三个字“割韭菜”。
事实真就如此吗?
Mate XT的“噱头”,高于利润
在发布会之前,很多人认为'“三折”Mate XT没什么用,就是一个“噱头”。
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
其一,贵。
相较于传统的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之所以没有落地,其主因就是贵。
但为什么贵,他们往往又会忽略一个事实,只把它归结于厂商在“割韭菜”。
成本!
没错,成本仍然是决定折叠屏手机定价的关键。
以折叠屏核心零部件铰链、屏幕为例。
为了达到产品的高度,很少有厂商在这两方面对其实施减配,也就是说铰链和屏幕是消费者体验折叠屏手机的关键。
之前OPPO曾披露过相关数据,铰链的成本约800元左右,而相对高端的折叠屏其铰链成本则更高,达到了1200元。
而三折需要的铰链成本能达到双倍甚至更高,也就是Mate XT的铰链成本在2400元以上。
再说折叠屏。
折叠屏材料成本主要分为盖板材料和模组材料,盖板多指覆盖在最外层的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模组材料种类比较多,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是偏光片。
AMOLED面板是实现折叠性能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就有两个国家能实现量产,一个是韩国,另一个就是中国。
但是,咱们中国的企业起步晚,仍处在追赶阶段,包括在产能规模、良品率以及更深层面的产业协同上比某些外企还差点意思。
这一点(良品率),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也有提及。
这也就是造成了,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在生产阶段由于技术的迭代更新,会产生不少的附加成本。
“例如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美国目前可以一次成型,但我们需要额外加上减薄工艺、钢化镀膜等后期环节,导致了生产成本上升。”
所以这一块的成本预测很难实现准确,因为咱们无法得知华为与其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哪种阶段了。
在小米拿出同样售价19999元的小米MIX Alpha 5G环绕屏手机时,时任魅族副总裁李楠曾做过估算,一个普通5G手机零件成本约3000元,升级为折叠屏后,屏幕额外需要约1400元……
还有……
两年前,小米的 MIX Fold 2 屏幕成本在4千多。
结合这些信息,咱们给华为Mate XT屏幕成本定在7000元,应该不过分吧?
已知的成本铰链2400元+屏幕7000元=9400元。
大钱算完了,还有一些不可预估的成本,包括屏幕开模、结构件模具、铰链的重新设计以及软硬件的研发成本,如果均摊到每一部Mate XT上,它的成本就会又上一个大台阶。
而这一部分成本无法估算,但如果Mate XT的产能只是网上所说的100万台,那么可以肯定一点,它的利润甚至不如一台Mate 60。
对了还要考虑到营销,销售端这一块的费用也不低。
简单说完成本,接下来就是市场……
中国超高端用户需求
上面算下来,好像华为的三折不咋赚钱,那为什么它还要去造呢?
几年前,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是全球前三的存在,甚至在某一个季度超越了三星。与此同时,它的国内销量与海外销量基本持平。
这一点上说明,华为的产品已经得到了海内外消费者的认可,而华为在高端市场上的布局也在逐步展开。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中,苹果占比55%,华为为13%,而在中国市场内,华为的份额甚至已经超越了苹果。
之后,华为经历了至暗时期。这一阶段,华为的高、中、低端产品,都因供应、产能等问题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到了2022年,全球范围内的高端市场份额,华为仅剩3%。
这时候,中国消费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都不会因为少了一个华为,就不拒绝在高端市场消费。
于是,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苹果。苹果的高端市场份额开启了飙升模式,上图可以看到,2020是55%,到了2021年成了71%,2020年更是到了75%。
这时候的中国消费者有没有在智能手机的高端市场消费?
答案是肯定有。
2023年初,在小米投资日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过去3年H公司(华为)流出八千万用户,小米拿走了五千万,苹果拿走两千万,荣耀拿走一千万。
而苹果拿走的这两千万用户,其消费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或者说消费电子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存量竞争的阶段,一旦某品牌出现问题,那么其他品牌竞争手段一定是残酷的。
而这时候已经已经处于产能上升期的华为,如果不在高端市场上做一点事情,那么这一部分高端消费者是会继续留在苹果。
没错,就是留在苹果,而不是跑向其他国产品牌。
而反之,华为一旦在市场上做出一些动作,苹果的份额和增长一定会受到影响。
2023年8月底的Mate60系列的推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年的9月10日发布会,华为就是一个阳谋,就是要在Mate 70没出来之前,先对你苹果进行一波阻击。
19999元的价格贵吗?
当然贵,因为包括小编在内的多数人都买不起啊,在人均支配收入仍然比较低的国内,这一价格显然不能让多数人满意。
为什么说它没用呢?
因为我们多数人都没用过啊。
但是你如果给我一个假设,假设有一天大家都有钱了,会不会买?
不好意思,小编要是小人得志了。
那我就要说声不好意思了,必有我一台。
没错,它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目前网上的预定600万台,线下预约也排起了长龙。
等有了小钱,可以消费的时候,还有一个烦恼……
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之前实机未出来之前,二手交易平台上,Mate XT的交易价已经炒到2万~9万元不等,代抢、帮抢服务收费千元。
至少在很多人眼里,今年的发布会是这样的……
苹果:推出了三款颜色的手机;
华为:推出了三折折叠的手机……
产业……爬坡与升级
这个命题就有点大了,但是通过华为这些年的动态来看,它还真值得这一个命题。
Mate XT是华为一个公司的产物吗?
并不是。
在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某公司的高管分享了这么一组数据:
2021年,横向折叠屏手机平均价格约13239元,2022年降至10277元,2023年降至8999元。
为什么?
因为产业升级了。
在手机厂商推出折叠屏手机的初期,会因为进口原料贵、产业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造成成本过高。
但随着产能的提升以及产品迭代技术的更新,产品的各个供应零部件的技术会更成熟,良品率提升很多。
就是原来三个屏幕,只有一个能用,但是三个屏幕的成本都要计算在这一台手机内的。
如今,生产三个,就有两个能用了。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其实不光光是华为的供应商,就连供应商的供应商也得到了产业升级。
之前,某企业生产折叠屏需要一个液晶补偿膜,它是偏光片中最贵的材料,在折叠屏上使用时,对均匀度要求极其严苛,目前全球仅日本企业可以生产。
如果之前企业只是少量采购,是没有议价权的。而反观欧美、日韩因采购量大等因素,是拥有议价权的。如今随着国内企业的大量采购,同时也拥有了一定议价话语权。
在之后呢?
就是国产替代的出现,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因为作为后来者,在国内企业发展初期,也就是在起步期,一定会用最好的材料,来完成品牌方的要求。但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为了完成“及格”的要求,企业不得已在包括材料等方面顶配。
而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会一一得到解决。
说回华为的三折折叠屏手机。
一个华为的三折成功,就代表着整个产业链的成功。
不信?
大家可以等着看,接来下荣耀、小米、OPPO等一众国内手机品牌,很快就有自己的三折折叠屏手机上市。
不是因为这些厂商不努力,没有在折叠屏上下功夫,只是华为更具备整合产业链的能力以及自身雄厚的研发能力做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显示产业吸引投资已超1.4万亿元。
2011年—2022年,中国显示产业平均增长率达到21.6%。
具象体现就是,每1元的显示器件产出,可以带动下游信息消费类终端产出10元。反过来,诸如华为这样的终端厂商产出终端产品每10元,就有1元的显示器件产出。
小结
这些年来,很多人持有一个观点,就是苹果不造折叠屏是因为技术不成熟。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更深层次的一方面,就是它造直板机更赚钱。
折叠屏产业链上,各个零部件的良品率仍处在爬升的阶段。
此前据瑞银发布的报告显示,按型号来估算,iPhone 15成本为385美元(约2770元)、iPhone 15 Plus成本为401美元(约2885元)、iPhone 15 Pro成本为492美元(约3540元)、iPhone 15 Pro Max成本为550美元(约3958元)。
没错,现在苹果的直屏手机仍是一个高利润率的生意。
另一个小结,折叠手机或者三折手机会不会成为主流?
短时间内来看,不能。
虽然华为一直通过迭代研发,解决包括折痕、重量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需求。
比如Mate XT就解决了应用适配,满足更多人的工作需求。
但是……
价格仍没有达到亲民的程度,这是难以成为主流消费者选择的关键。
再但是,未来未必不可以。
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现了一次大的降价,主因:铰链技术得到了升级,以前几百个零部件的铰链,随着技术升级,铰链零件数减至100个左右,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023年,折叠屏手机再次出现降价,主因:国产化材料的大量介入,在完成从进口到国产的过渡后,很多本土企业已经能够自主实现绝大部分零部件的产出,以及良品率的大幅度提升。
咱们也可以简单总结为,全球消费者想要用上较为性价比的折叠屏手机,就要看中国的产业升级以及中国产业链上中国企业的实现了中国化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