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的风,吹到了医疗领域。

9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到了国家将在国内的9个城市试点推进外资医院设置工作,并表示,通过试点使这9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更加良好,居民就医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更加多元化,服务的层次更加清晰明显。

雷海潮主任所指的是由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在我国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背景下,各方期待外资医院的引入发挥「鲶鱼效应」,通过全新的医疗理念、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更为灵活的运营管理机制,给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增加多元化医疗服务的供给,为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选择,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在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看来,外资医院进入会促进中国医院的良性竞争。「我们目前医院相互之间的竞争,是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竞争,但还没有直接跟国际顶尖医院进行对标的竞争。我们的技术可能不比发达国家的差多远,但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上可能还相当有距离,外资医院进来后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倒逼压力。」他分析。

「纯外资医院进入中国,我们不能认为是‘狼来了’,相反要看作是比拼对手来了,对本土医院有着非凡的借鉴价值。」湖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爱勤表示,至少可以肯定,最新型的设备、药品、耗材和技术与管理,将会带动我们的相关应用与研究。

政策「口子」开得更大了

「可视作我国进一步开放的一个信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告诉健康界,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形势,他在不少讲座、研讨会中,都作出了政府将会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研判。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GAHA主任庄一强同样对健康界分析,一直以来外资医院的政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势关联性很强,扩大试点意味着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他举例,比如和睦家医院刚在中国刚开业的时候,99%的患者都是外国人,为了让外国人在中国体验「家乡」的医疗服务。但是随着其发展,患者结构发生了改变,中国患者的比重大幅增加。

业界不少分析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曾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乘着政策的东风,2015年~2021年期间,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疗机构增加50余家。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1年中国外资医疗机构达到302个,其中外资医院为114个,占比不到四成,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外资诊所/门诊部为188个。

然而,和全国超过107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相比,外商医院所占市场份额微乎其微。

事实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对于外资医疗政策经历了从最初建立、停滞、发展到改革的变迁进程,逐步引导外资在试点省市开办医疗机构。如今,政策再度重申扩大开放,「口子」是否开得更大?

据赵大海分析,根据当前形势,本次除了在试点区域上有所扩大,在后期出台的试点具体落地政策上,也会有新的突破。原因在于,医疗是整个经济社会体系中的一部分,医疗卫生政策和国家大政方针一脉相承。

他认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里更加积极地争取外资,让更多世界500强企业继续留在中国、进一步扩大规模,或者吸引新的企业来中国大陆投资,就会有更多的外籍人员来中国工作,甚至要长期生活在这里,那么就需要引入更多外资医疗、教育机构等。

庄一强指出,这次和2014年不同的是,还同时发布了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政策,「也可视为在高新技术发展上的一种新的战略性布局」,有望带来更多医疗领域的创新,促进医疗技术升级换代。

促进国内医疗体系合理化分层

更多外资医院入局,会对我国医疗行业带来怎样影响?多位专家分析,外资独资医院的进入,大概率会抢占盈利医疗或者高端医疗市场。

赵大海表示,因为国外私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很高,同样的疾病、同样的诊治,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收费可能是我国三甲医院的数十倍,因此外资医院被纳入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能性不大,也不会成为多数工薪阶层群体的就医选择。

但是对于一些高消费能力者,如果世界顶尖的医疗集团来我国办医,且能够提供不低于其所在国的诊治水平、医疗服务,对于他们将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此,对一些同样吸引高收入群体为主的公立医院国际门诊部、国际医疗部或者国际院区可能会产生影响,而这些是公立医院收入补偿的其中一个重要渠道

「但与此同时,这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内医疗体系合理化分层,促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赵大海表示,因为公立医院具有公共属性,应该按照政府意志为民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而私立医院可以提供多样性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多选择性。

李爱勤分析,外商独资医院进入中国,预计会以高端体检、健康管理,以及癌症、疑难病和罕见病治疗为「敲门砖」。得益于自身的特殊身份,会得到所辖地政府的支持,新型药品和高端设备、耗材先于国内医院上市,这会成为吸引患者就医的「良方妙药」。

「现在一切只是研判,短时间内外资医院对中国的医疗系统,不会带来大的影响。」赵大海表示,因为一家外商医疗机构从审批到建成并正式开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起码需要3~5年。而这家医院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口碑、形成一定影响力,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观察变化的发生」。

而几年之后,国内公立医院尤其是头部医院,诊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将更加接近国际顶级医院。且对比外资医院,我国公立医院在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此,纯外资医院的进入,会对当前的医疗格局有些影响,但影响有限。」李爱勤认为。

这回,梅奥会来吗?

事实上,2014年外资医院试点的政策文件一发布,很多人就曾憧憬和期待梅奥、克利夫兰等全球知名医疗集团的到来。然而10年过去了,梅奥并没有来,这次会不一样吗?

赵大海表示,政府允许外商独资医院来国内办医是我们单方面的态度表达,但外资医疗机构愿不愿意来、哪些外资医疗机构愿意来,则另当别论。他们必然要对我国医疗卫生环境进行系统考察,并通盘考虑各种因素后方可决定是否来中国办医,或者是否真正把自己高精尖的技术、医疗团队引入中国。

据他分析,诸如梅奥、克里夫兰这样的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大概率不需要开拓中国的市场,可能来办医的动力不足。「因此,如果想要引入这样的医疗机构,可能需要我们像邀请一家500强企业来中国大陆建立亚太总部一样足够有诚意,仅是‘筑巢引凤’还不够,还得招商引资才行」。

庄一强分析,由于医疗服务个性化程度比较高,所以无法进行大量复制,也很难实现同质化扩大。所以即便梅奥来国内办医,中国梅奥提供的医疗服务,和美国梅奥的同质化程度有多高,也不得而知

据他判断,假如梅奥来中国办医,可能会把梅奥的管理制度、医疗制度、手术制度、护理制度等「拷贝」过来,同时派几位梅奥的医生、护士长等担任管理者,然后培养一些中国本地的医生,按照梅奥制度进行工作,「不论能否实现完全同质化,能够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医疗技术引入,对国内医疗系统就是好事情」。

如何疏通

外商独资医院进入的「堵点」?

多位受访者认为,扩大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升级是很好的机遇。「因为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医疗体系乃至整个的经济社会体系,才能往更高的层面去升级」,赵大海表示,这回不仅是积极的信号,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然而,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2014年和今年的两次外资医院政策文件中,都明确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但是目前,国内的外资医疗机构多为中外合资,真正的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何在?

赵大海分析,外资医疗机构在我国的审批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各职能部门审批程序间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审批执行上又有很多限制规定。漫长的申请审批流程,提高了外资医院的投资成本,也影响了外资医院的经营效率,可能使得一些外资医疗机构望而却步。

而对于外商独资医院而言,审批限制、资质审核更为严格,也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申报。

健康界注意到,2014年的文件发布后没多久,201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中,医疗机构由允许类调入限制类,且投资形式仅限于合资与合作两种形式,说明当时我国政府对于外商投资快速发展和扩张的需求,依然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

赵大海分析,今后如果想要引进顶尖的外商独资医疗集团,让其在中国的试点城市建立起独资医院,需要在具体细则中,对于办医条件、要求和程序,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之内,更多考虑人性化、合理性。

此外,要帮助外资医疗机构熟悉中国的政策,多提供行政审批上的便利,多一点服务的心态,少一点形式主义」,让他们来举办医疗机构的时候,有更好的体验感。

此外,外商独资医院来了之后,也要考虑他们如何跟当地的公共卫生体系、急诊医疗体系进行关联,以及如何跟医保进行关联起来,「若是关联不了医保,就要建立配套的商业医疗保险体系」,赵大海表示,总之要通过完善的制度,为优秀的外资独资医疗机构在试点城市的落地提供保障。

作者 | 刘文阳

监制 | 郑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