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苏联人问另一个苏联人:“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在晚上工作?”

另一个苏联人回答:“你怎么这么幼稚?连小孩子都知道,什么人只在夜间工作!”

这个笑话,真是意味深长,胜过千言万语。

其实,大多人都喜欢在夜晚工作。夜晚安静,没有人打扰,有利于思考。许多文艺精品、科研成果、奇思妙想,都是在夜晚构思创作和发明创造的;很多重大决策和行动,也是在夜晚酝酿和进行的。当然,很多坏事、缺德事和惊心动魄的事,也是在夜晚干出来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好像都是在夜晚出生和死亡的。

斯大林时期,苏联人民盛传,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从红场仰望克里姆林宫,总能看到一扇灯光永不熄灭的窗户,那是斯大林同志,在为苏联人民废寝忘食地操劳。

这个传言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史诗般的诗情画意。

赫鲁晓夫同志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斯大林同志彻夜工作,是全国人人皆知的事情,可他大白天整天睡觉,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如果不是翻译有问题,就是赫鲁晓夫同志有问题。这明显逻辑不通嘛,既然斯大林同志彻夜工作,那他白天肯定要睡大觉嘛,难道他真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可以连续24、48甚至72小时不睡觉,把“寝”废掉?这根本不可能嘛,傻瓜都知道,怎么可能只有极少数知道?

不过,斯大林同志确实是个典型的夜猫子,他的工作,基本在晚上进行。早年,斯大林同志是个地下工作者,偷偷摸摸干革命。地下工作(者)的属性和本质,就是在暗中进行和“见不得人”。早年的经历,决定了斯大林同志夜晚工作的癖好。

斯大林同志的一天是从下午开始的,上午睡觉中午起床,傍晚还要睡个“午觉”,“午觉”之后,也就是七八点钟开始,整夜不睡觉。据斯大林同志自己说,熬夜可以让他静下心来,更好地思考和工作。

晚年的斯大林同志,不再通过正规的国家机构和议事规程管理苏联,依赖的是一个由亲信组成的小圈子,随心所欲地调遣他们。斯大林同志熬夜,亲信们只好跟着熬夜,被他折腾得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斯大林同志熬夜,不只有工作,还有丰富的夜生活,一是看电影,二是喝酒吃宵夜。

斯大林同志喜欢一边看电影,一边和亲信谈论政务,还喜欢把导演叫来一起观看。当然,和导演一起观看的时候,不谈政务。

这对导演而言,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压力山大。如果斯大林同志对影片评价好,导演从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如果斯大林同志对影片评价不好,导演的噩梦厄运从此开始,轻则剥夺导演资格,重则开除流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情况下,看完电影已是凌晨一两点,接下来斯大林同志要开启宵夜模式。不管有没有看电影,这个点他都要喝酒吃宵夜。喝酒吃宵夜,是斯大林同志的一大癖好。

此时,亲信们早已呵欠连天,斯大林同志却精神焕发,他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斯大林同志让他们跟他一起,到距克里姆林宫不远的秘密行宫,孔策沃别墅共同吃喝。

说是宵夜,其实比大餐正餐还丰盛。别以为斯大林同志“请客”,是出于“好客”,他有恶毒的目的,那就是让他们先吃充当试吃员,看看食物是否有毒。

尽管孔策沃别墅有专职试吃员,酒菜端上桌前都经过试吃,贴上“未发现有毒物质”的标签,但斯大林同志并不信任这些专业试吃员。

陪斯大林同志夜宴,是殊荣也是苦差,尽管明天一早还要工作,每个人都必须竭尽所能猛灌自己,喝少了怕被斯大林同志怀疑不忠,喝多了又怕酒后失言。

毫不夸张地说,斯大林同志的每一场夜宴,都是鸿门宴。

斯大林同志还喜欢亲信喝醉后扭打在一起,看着丑态百出的他们,斯大林同志往往快活得开怀大笑。

噩梦般的夜宴,终结于1953年2月28日。这天是周六,斯大林同志与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同志,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不眠之夜。

据赫鲁晓夫同志回忆,那晚斯大林同志喝了很多酒,兴致很好。3月1日凌晨三点左右,斯大林同志送客。据警卫员赫鲁斯塔廖夫同志说,他关上门后,斯大林同志对他说:“睡觉吧,你们都睡去吧!”

3月1日上午十点,警卫们一觉醒来,像往常一样在厨房集合,安排一天的工作。斯大林同志房间没有任何动静,一直持续到下午,没人敢去一探究竟。斯大林同志立过规矩:如果没有他的召唤,决不允许别人进房间,否则严惩不贷。

等啊等,都快傍晚了,工作人员觉得实在不对劲,于是冒险进入卧室,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斯大林同志已经中风躺在地上,身下是一滩尿,嘴里还念念有词,不知在说些什么。

经医生诊断,斯大林同志因脑血管破裂导致严重脑溢血,虽经数日全力抢救,斯大林同志终在1953年3月5日去世,享年73岁。

和大多数人一样,斯大林同志死在漆黑无边的夜里。

鲁迅在《夜颂》中写道:“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

那么爱夜的斯大林同志,在夜里听到看到了什么,是给了苏联人民黑暗还是光明?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另一个笑话:

一次,斯大林同志正在台上演讲,说要把自己的鲜血,一滴一滴全部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这时台下有人举手问:“干嘛一滴一滴地献,趁现在年轻,一次性全献了不好吗?”

这个笑话,跟开篇那个笑话一样意味深长,且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