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舜财经》制图

几天前,我写了《儿童支原体肺炎住院记: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去哪儿了》,这篇文章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倒不是因为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用药,这件事情关系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命运。

现在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我精心制作了一份最有价值文章的清单和摘要,希望对你有用,让感染支原体的患儿家庭少走些弯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财新·火线评论:公立医院难觅原研药 降价也要尊重用药选择权

摘要:公众对“进口药消失”的担忧情绪,或有之于进口原研的“美颜滤镜”影响。但无可否认,其中也有患者个体的真实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无法保证什么时候自己成为统计中的“个别案例”。“信心”的培养需要建立于科学透明的数据公开,后续生产流通全周期的质量监管,完善的“替补机制”供应保障,而非“一刀切”直接斩断原研药的获取途径,否则恐将因噎废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新闻周刊:医院为何难开进口药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医保局综合评审专家陈昊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很多人会说,仿制药已经通过了国家规定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但要知道,一致性评价只是一次60分的补考。过去,我国不要求仿制药在上市前必须通过与原研药对标的一致性评价,造成很多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一些差距,从2013年起,我们开始“补课”,启动存量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改革,分批进行。

但实际上,“过评”只是市场准入的最低及格线,相当于一个国家规定的最低质量标准。在国家标准之上还有行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的是优秀企业的内控质量标准。原研药企业通常执行的是最高的内控标准,是90分,甚至100分,而“过评”的仿制药企业只能证实自己已达到了6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联生活周刊:国产药的质量差在哪里?

摘要:2007年以前批准的仿制药质量都不敢保证,也许有好的也许有不好的,政府也不知道,你吃到好的就算运气好,吃到差的就算你倒霉。咱们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决定对2007年以前批准的仿制药进行一次重新评估,但这项工作很困难,要分好几步来走,第一步预计到2015年底才能完成,所以你现在吃到的国产药,尤其是批文在2007年以前拿到的,质量都不敢保证。

三联生活周刊:公立医院为何难以买到“进口药”了?

摘要:第三天,女儿又出现了过敏症状,李毅不敢让她继续打满十天的完整疗程,驱车9小时来到天津一家儿童医院,同样的,这里也没有进口阿奇注射液,医生的看法与老家医院如出一辙,认为注射国产阿奇效果不好,开了头孢类药物,并建议他自行购买希舒美口服药。最终,在排了两天队后,女儿接受了气管镜手术,用物理方法清除了肺中粘液,病情才得到控制。

公立医院里原研药减少的同时,通过其他渠道自行购买也存在限制。部分口服类药物在各大药房和电商渠道仍旧常见,但对于注射针剂类药物,购买后没有渠道可以注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舜财经:儿童支原体肺炎住院记: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去哪儿了

摘要:短缺就是想买也没处可买。稀缺是想买也能买到的,但是价格可能会更贵一些。

经济学分析认为,好东西往往稀缺,因为大家都想要,比如苹果手机,所以它的价格一般来讲便宜不了,价格会汇报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也会调节商品的流通情况。

最重要的是要把经典治疗方法的用药权恢复到医生手上,而不是给医生划个圈,只能在矮子里面挑高个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眼观察:某些进口药“消失”背后的真相

摘要:医生为患者开药治病,考虑的应当是哪种药对患者最合适,而不是要考虑药的品牌和和价格,但在两个极端之下,医生都被迫为考核目标服务,而不是首先为患者着想。

在国外,医院是不卖药的,医生开药,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去外面的药店去买药,这种情况下,患者就有着充分选择权,需要原研药买原研药,需要仿制药买原研药。

进口药“消失”背后的真相,其实是市场机制的失效。

只有早日终结医药不分,充分利用市场化之手,来推动药品降价和医保控费,进口药才能走出“被消失”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澎湃新闻:进口药“消失”?正视问题,优化集采

摘要:从根本上说,还需要国药自强自立,强化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以质量赢得公众信任。

集采应该是赋权,给予病患更多的实惠和选择,而不是限制用药的范围。部分进口药“不好配”的现实问题,需要更精细的应对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药财经:为何浙江的医院没有进口版阿奇霉素?

摘要:浙江省首年约定的阿奇霉素注射剂(0.5g)的“报量”24.9万支,不仅位列全国第一,占比也超过全国“报量”的10%。而北京市的集采“报量”,则仅有3.5万支。

如果再横向对比,大家不难发现,浙江的“报量”大约是隔壁江苏的3倍,上海的24倍,福建的30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明网·光明网评论员:尊重并确保公众用药选择权

摘要:让医生可以根据临床情况,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负担能力自主选择药品,不该成为一件难事。推动在现有政策空间内加快优化调整,适当“纠偏”,宜早不宜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性意见:同样的成分,进口药和国产药会有区别吗?

摘要:第一个区别是制剂工艺的差距,第二个区别是不良反应的差距,第三个区别是药品审批流程的差距。

真正影响我们看病就医的是那些原研药95分,仿制药61分甚至58分的情况……不能说普遍,但的确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医院越来越难开到进口原研药

医保部门对社会舆论反应强烈的集采落选原研药用药受限的情况要组织复盘,看看现行规则有没有滞后甚至违背医疗规律、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地方,对这些不完善的规则要第一时间优化。医院也不能把医保局集采的用量压力转嫁给患者,更不能借此牟利。

经济观察报:难买的进口药

摘要:在断货的进口原研药中,最早受到广泛关注的是由拜耳药业生产的明星降糖药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

自许多原研药退出公立医院后,确实有不少患者和家属怀疑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一致性。对于那些有支付能力、走商业保险支付的患者,应该使其在用药上有选择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康国策2050:集采落选药品被赶出医院,患者用药受限,谁之过?

摘要:对于价格绝对值在同适应症其他治疗药物中价格较低品种,以及占住院患者次均诊疗费用较低的品种,医院其实没有太大的动机实施药物滥用。

对于这类药物,医保局不妨考虑,就算集采落选了,也可以放开患者“用脚投票”,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是药品;至少也要确保挂网采购以外针对临床急需用药的备案采购等救济渠道通畅。

集采落地执行“猫鼠游戏”,医院/药企与医保“斗法”莫伤医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界面新闻:“进口原研药”真的消失了吗?

摘要:目前来看,国内医疗行业反腐也在持续推进。而在过往,药企行贿、药品进院给回扣事件也时有发生,风口浪尖之下,高价进口药进院可能会招惹不必要的怀疑。前述种种都意味着,虽然集采落标的进口产品理论上还是可以进院,但在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进口原研药还是有可能会被医院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识局:进口阿奇霉素被撤网,原研药大溃败刚刚开始

摘要: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进口原研药在中国几乎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往往过了专利保护期,还是高价畅销药。但在过去几年里,一致性评价、集采主导之下,本土仿制药正在崛起,导致在中国医药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进口原研药纷纷退出。

在去年的支原体感染潮中,一些医生和家长认为国产药疗效不佳,一度引发辉瑞原研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一药难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识流通处: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摘要:那些可能认为买华为手机就是爱国、买苹果手机就是汉奸的家长,在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后,你觉得他会选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那些到麦当劳门口抗议的爱国大妈,让她装个国产心脏起博器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