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

这或许是两岸统一的进程中,最令人惋惜的一次失之交臂,1965年,一心惦念着如何收复台湾的毛主席,找到一个好机会,他向海峡对面,已经足有十几年没见的“老对手”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希望蒋介石考虑统一。

令人意外的是,一心想要反攻大陆的蒋介石,竟然同意了,但却提出了六个条件,毛主席看到后直接表示:全部同意!

蒋介石提出了什么条件,为何全都同意之后,依旧没能达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记重锤

1965年夏天,北京迎来了一位“稀客”,他曾经在战场上是我军的敌人,但却几次三番想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见上一面,在美国流亡了十几年以后,这个心愿终于实现。

这一天,周总理等人静静站在机场上,等待这位“敌人”的到来,等到飞机停稳,舷梯上走下来的,正是曾经的国民党二号人物,“末代总统”李宗仁。

在当年解放战争之后,李宗仁见到大势已去,也不愿跟随蒋介石,于是和家人一起飞往美国,开启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涯,在美国,原本抱着在美国的帮助下,重返政治舞台理想的他,渐渐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不再寄希望于美国,还曾写过一封公开信,指责美国的对华政策。

与此同时,随着年岁渐长,李宗仁落叶归根的心愿越来越强烈,终于在1965年,他借着要去瑞士度假的名义,辗转回到了祖国。就在此时,李宗仁做出了一个,足够让时刻关注台海动向的美国政客们,急得想骂人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机场与周总理等人会面之后,李宗仁当即表示,自己一定会为祖国的统一作出贡献。

此言一出,自然是引起举国甚至是世界震惊,毕竟自从1949年之后,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就一直是无数人牵肠挂肚的事情,尤其是在美国的频繁干扰之下,原本容易的统一之路变得越发困难,李宗仁的回国以及这番声明,无疑是为两岸统一又撕开了一道口子,犹如一记重锤,因为台湾方面有着统一心愿的,并非是李宗仁一个——没错,这个人竟然是蒋介石。

李宗仁返回祖国的消息,受到了北京方面的重视,也自然早早就传进了蒋介石的耳朵里,在他看来,大陆方面即将“出招”,自己也要有所准备,他当即派人向一位记者传达信息,自己将马上抵达香港,接他到台湾商量要事,这个要事,其实指的就是两岸统一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在这场谈话中,蒋家父子与这位记者,一共谈出来六个条件,并将其转达给了大陆。

这六个条件都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的一场谈话,竟然让一个小小记者参与其中,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曲折历程

其实这个记者并非是小人物,他在1965年的这次国共和谈,甚至是国共和谈筹备的这十几年间,他都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而且他的身份也很特殊,既不是国民党,也没有加入我党——

在四一二事件以后,他就成为了一名无党派的自由主义者,从此以后,他当过战地记者,做过编书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成为了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他就是曹聚仁,至于为何这样的大事与他有关,那还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以及国内的调整,原本所坚持的武力收复台湾原则,悄然发生了变化,变为了以武力和和平相结合的方式,找机会解决问题。

虽然蒋介石一直念叨着“反攻大陆”,但在一个问题上,他与毛主席等人的观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不能出现“两个中国”,中国不能分裂。

为此,他拒绝了美国在背后的撺掇,看到蒋介石的这个举动,我们也看到了和谈的希望,并开始为此积极做准备,而蒋介石方面,则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在我党面前说得上话,态度不偏不移的人,作为与大陆和谈的桥梁。

思来想去,这个人非曹聚仁莫属,一来他是自由人士,态度能够得到保障,二来他曾在战争时期,与双方高层多有接触,是一位有政治活动能力的文化人,这样的事情交给他最合适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蒋介石先后派出蒋经国与曹聚仁商议此事,到了1956年,曹聚仁带着蒋家父子的重托出发了,毛主席等人都对这次会面极其重视,周总理三次接见了他,甚至还有陈毅等人的陪同,这种绝非是一个普通记者能遇到的待遇。

这几次会面对于双方来说都收获颇丰,尤其是在第二次会面中,周总理直言: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达成了北伐成功,第二次合作达成了抗日的胜利,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能有第三次成功的合作呢?

曹聚仁听懂了周总理的弦外之意,到达台湾后,就将大陆方面提出进行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消息,告诉了蒋介石等人。

从此以后,曹聚仁就成为了双方筹备和谈事宜的“秘密信使”,当然,一个人做信使是不够的,台湾方面找到了曹聚仁,大陆方面则找到了全国政协委员章士钊,为了与台湾接触而努力奔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章士钊的努力下,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的许孝炎,收到了来自于大陆的信件,看到大陆的诚意,许孝炎将此事告知了蒋介石,并且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与蒋介石的学生宋宜山一起奔赴北京。

在这次会面中,我们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双方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统一,二是台湾回归后依旧享有高度自治权,三是台湾地区回归后依旧由国民党领导,中共不参与,而国民党可派人参与中共事务,四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撤出台湾。

这四点要求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甚至是诚意满满,然而蒋介石还没仔细去思考其中的内容,就被宋宜山传回的报告中,其他的内容吸引了眼球——

由于这次会面,大陆给宋宜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写报告的时候,宋宜山花了大量的笔墨,对大陆和我党进行了夸赞,而向来多疑敏感的蒋介石,认为宋宜山的态度已经不够客观,有“赤化”嫌疑,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这次和谈竟就这样被搁置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事情在1965年李宗仁返回祖国之后,出现了转机。

六个条件

其实在和谈看似崩盘的期间,依旧有许多人为此努力着,1957年的时候,“秘密信使”曹聚仁再度写信给蒋经国等人,提及国共和谈一事,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却因为美国的介入,再度起了“反攻大陆”的心思,甚至不断炮击福建沿海村镇,造成了极为紧张的气氛。

为了反击,1958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岛附近的国民党部队进行了反击与封锁,两岸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为此曹聚仁曾多次来北京商议,而毛主席也表明了态度:只要蒋氏父子能够抵制美国,那我们就可以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方的努力,终于一点点让蒋介石的内心有所松动,再加上李宗仁回国,蒋介石认为重启和谈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立刻找到了曹聚仁,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台湾方面提出了六个条件

一是蒋介石仍任国民党总裁,可定居任何一个省区,二是蒋经国任台湾省长,三是台湾不接受美国援助,由北京按美国援助的原数额继续支援四是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五是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六是台湾现任官员待遇品级不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降低。

这些要求是出于台湾方面的利益考虑,没什么出格的要求,甚至有的内容与此前北京方面开出的条件有重合,所以这次并未有什么阻力,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然而就在双方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大陆形势发生变化,这次的合作被迫中断,1972年的时候,一直为国共合作奔走努力的曹聚仁阖然长逝,章士钊也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成行,当年的“桥梁”一个个倒塌,蒋介石本人也在这样的曲折与反复犹豫中,在1975年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的神色复杂,他知道,自己的“老冤家”带走了数十年的恩恩怨怨,也带走了当时国共和谈的最大希望。

至于台湾方面,原本有着统一希望的趋势,却在李登辉等人的搅局下显得曲折,然而无论如何,台湾回归都是大势所趋,两岸统一的心愿,也必将达成

信息来源:65年“国共密谈” 蒋介石曾同意携旧部回大陆-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国共秘谈内幕:蒋介石已同意统一的六条件-央视国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国共秘谈内幕:蒋介石已同意统一的六条件-凤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